校长给学生下跪是教育尝试还是教育无奈
2013-04-29王代福李会芳
王代福 李会芳
【焦点引入】
2013年5月2日,对于湖南怀化芷江杨公庙学校的学生小兰(化名)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那天刚好是五一小长假后返校的第一天,按照惯例,校领导会在课间操后讲话。但是让人意外的是,站到国旗下,面对操场上700余名学生,校长杨文军突然扑通一声跪下,劝学生们好好读书。在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后,小兰看见校长的眼角有泪水滑了下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网站纷纷转发这一事件,数万网友跟帖,有理解,有赞赏,更有反对和拍砖者……
【记者采访】
杨文军:这是一次教育尝试
2013年5月21日上午,记者在杨公庙学校见到了杨文军。他说下跪并不是因为学生考试成绩差,而是在尝试新的教育方式。
在杨文军看来,目前乡镇学校的学生普遍不爱学习,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好学生的流失,“乡镇的好学生都去了县城,县城的好学生都去了省城”;另一个是因为家庭情感的缺失。
杨文军介绍,杨公庙学校的700多名学生,有七成左右是留守儿童,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寄宿,“父母情感的缺失,让孩子们形成了孤傲、叛逆的性格,不知道感恩。”还有一些学生初中毕业后一个月能赚两三千元,跟有的大学毕业生差不多,这也加剧了“读书无用论”对学生的影响。
教育专业出身的杨文军决定对学生进行一次励志教育,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和学习激情。这就有了5月2日的校长下跪事件。
杨文军将下跪比喻成往池塘里投了一块儿石子,他想看看这块儿石子能不能激起涟漪。“不管老师、学生赞同还是不赞同,他们都会思考,有思考就会有改变。”杨文军说,他希望给学生以长久的影响,而不是一两次考试成绩的提高。
【观点碰撞】
○反对——校长跪学生有失尊严
Vanessa_Lu: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紫警花001:现在很多学生都没有感恩之心,校长这样做未必有效果。
方泽园:这种方法学生未必理解,反而会成为笑话!
谁没有幸福渴望:老师没了尊严,学生如何能亲其师,信其道?中国的教育欲走向何方?孩子们的未来谁来保障?下跪,是校长的悲哀,还是教育的悲哀?
○赞赏——校长跪学生值得尊重
生如夏花:为祖国的未来而跪,有何不可?
蝶恋花无语:杨校长的一跪,若能使700多名,哪怕70多名抑或7名学生“站起”,也是值得的。向杨校长致敬!
贵阳网友:我认为这位校长挺好的,至少他在努力。有没有用另当别论,纠结于尊严的人请先考虑一下教育的尊严。
合肥网友:支持这位校长,起码他的品德是好的,担得起“为人师表”的称号。
甘肃网友:虽然是尝试,但是这种举动是发自内心的,理应尊重。
○理解——校长跪学生纯属无奈
武汉网友:老师给学生下跪实属无奈。其实,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关爱与教育,这样做只是杯水车薪,因为他们的内心也许已经麻木了。
广州网友:不管成功与否,校长是真正为学生着想的。只要努力,就不怕搞不好教育!只不过这种做法确实不是长久之计。
星踪狐狸:教育创新可以,但创新需要适度。过度的创新就成了笑话。
【麻辣锐评】
校长下跪劝读书
不如教学生如何站起来
苏柳妮
“校长下跪”,可悲、可怜、可恨!杨校长这一跪,可谓教书育人者走到教育死胡同的下下之策、笨拙之至!学生成绩不好,校长下跪,那么,学生违反校规校纪、不按时完成作业,校长是不是也要下跪规劝?
有人曾总结说,“中国人的跪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觉下跪,包括跪拜、跪谢、跪求;另一类是被迫下跪。”但不管杨校长的这一跪意味着什么,都不能抹去其愚昧的一面。因为学校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站起来,而不是跪下!
作为校长,如何管理和教育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是第一要务。不可否认,杨校长的初衷是好的,但结果显而易见,多数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接受,由此也可以断言,学生们长期形成的思维和习惯不可能因为这一跪而逆转,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学校没办法、校长没骨气,进而更加为所欲为。与此同时,还可能助长奴性文化在学生中的滋生、蔓延,不利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不可否认,教育需要尝试,但是这样带有乞求、自辱意味的教育尝试还是不要出现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传统的中国教育总是在矛盾中前进,“男儿膝下有黄金”与“下跪”并行在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教育中,可谓根深蒂固。当今世界文明在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者有责任在广大学生中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有责任剔除糟粕。下跪这样带有奴性和侮辱性的文化不应该被当做教育尝试进入学校教育中。
(摘自“华龙网”,有删改)
【纵深推进】
校长下跪劝读书,
昭示“读书无用论”横行
毛开云
校长下跪劝读书不管是非对错、有没有效果,却真切地昭示当下“读书无用论”的流行。2011年10月23日《成都商报》报道:川大锦城学院发布一则通知,为了支持和鼓励学生读书,学院设立10万元“锦城阅读基金”,学生读一本书,可以积1分,1分对应10元钱,即读一本书奖励10元。这种做法也是新时代“读书无用论”背景下的无奈之举。
古往今来,读书的好处无须多言,“开卷有益”已经把读书的意义讲得很明白很透彻。曾几何时,有人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曾几何时,打工潮的兴起,又把“读书无用论”推上高峰。而今,读一本书奖励10元、校长下跪劝读书,更显“读书无用论”之盛行。读书真的无用吗?道理不用多说,大家心知肚明。
读书给钱、读书给奖,校长下跪劝读书,是对“读书无用论”的控诉,是新时代“救救孩子”的呐喊,是对知识爆炸年代“知识无用”的沉痛反思。
(摘自“华龙网”,有删改)
【综合述评】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天地君亲师”,在古代,跪拜与尊严密切相关,除了祭祀“五尊”行“跪拜”之礼外,是不可随便给其他人下跪的。而如今,连祭祀“五尊”也不用行跪拜之礼了。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堂堂一校之长,竟然向全校学生下跪,岂不荒唐可笑!
之所以有网友赞赏或理解杨校长,是因为杨校长此举出于真诚,即便下跪有作秀之嫌,眼泪却是假不了的。他自己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和学习激情。他的动机是好的,但是,问题出在手段上。难道非下跪不可吗?是不是校长一下跪,学生就知道感恩了,就有学习激情了?这些要素之间,恐怕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试问,“下跪”之后,杨校长还能用什么招数激励学生?
其实,用下跪的方式劝诫学生并不是杨文军校长的首创。早在2007年,海南某中学校长周常德就曾有过类似举动。在这些屡屡下跪的无奈身影背后,是中国教育面临的窘境。在“体罚”“变相体罚”被人诟病而渐渐销声匿迹的今天,“下跪”这种极端的方式绝不是中国教育的创新,老师们需要掌握更多具体的教育方式,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灵活地进行教育,这才是解决教育难题的良药。
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绝不能再用“下跪”这种令人耻笑的行为来“感化”学生了。学生需要学会的是:如何站起来,如何撑起一片天!总之,读书本是崇高而神圣的求知途径,只有把读书当成享受,一个人的人生才能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一个国家才有希望,一个民族才有前途,一个社会才能越来越进步。只有人人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学以致用,人生才有机会出彩,“中国梦”才能实现!
【练习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今天的孩子难教,几乎是教师们的共识。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比如,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娇生惯养,情感脆弱,难管难教;再者,“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尤其是乡镇学校,监管和亲情的缺失,造成这些孩子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散漫、道德品质不良、性格孤僻乖张等问题;且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动力不足,逆反心理强,厌学情绪浓。所以,老师感到困惑,觉得难与孩子沟通,以致教育乏术,处境尴尬……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学习?你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是怎样的?假如你是校长或老师,你将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你有哪些心里话要对家长或老师倾诉?
请就上述问题,任选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要求: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真实体验,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得少于600字。
【佳作展示】
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当阳市庙前中学九年级 胡晓玲
“丁零……”上课铃声再次肆无忌惮地响起,早晨的阳光斜射在教学楼的墙壁上。此时,九年二班的同学们个个正襟危坐,随着教室门的开启,一位身着笔挺西装的老师进入了同学们的视线。他快步走上讲台,打开语文课本,低沉的男中音响起:“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二单元第五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请同学们先读课文,划分段落,注意领会文章主旨……”
“又要上语文课,真无聊!”现在的语文课的确很烦,上课过程千篇一律,实际上就是“嚼书本”,课堂气氛始终如一杯温开水,“温度适宜”,却不尽如人意。我趴在桌子上嘟囔,眼睛望向窗外炫目的阳光,思绪开始漫游……
“丁零……”上课铃响了,我走进了理想中的语文课堂。
一位“眼镜老师”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前,“各位同学,有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你们全神贯注、充满活力呢?”说完,他满怀期待地看着我们。
“调皮大王”李明急忙举手,“老师,我喜欢钓鱼,有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我妈说我只有在钓鱼的时候才能安静下来!”全班大笑。
“眼镜老师”笑道:“也就是说你对‘钓鱼‘情有独钟?好,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想说?”
“文静公主”夏丽斯文地站起来,说:“我平常做事都很专心,尤其是画画时,我感到有源源不断的力量从内心迸发出来……”
“愣头小子”王超抢着说:“我喜欢做数学题,虽然有时也烦,但只要静下心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每解出一道题,我就特别有成就感!”
同学们纷纷诉说自己爱做的事儿……
我正在低头沉思,只听“眼镜老师”用他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归纳:“非常好!你们刚才说的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做这些事情时,你们都心无旁骛。那么,谁能用两个字概括你们对做这些事情的态度呢?”
同学们小声议论起来。有人说,因为“乐”。可另一个字是什么呢?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眼镜老师”见状,启发我们:“李明同学钟情于钓鱼是‘乐,那么,夏丽和王超同学力戒浮躁、能静下心来做事,又是因为什么呢?”
众人似有所悟。
“班级超女”汪萍鼓起勇气,站起来说:“是‘敬业。但我们所说的都只是普通的事,这能算‘敬吗?”
“眼镜老师”继续提醒:“事虽有大小,但对事的态度应是同等的,当然能用‘敬字概括。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敬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职业。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希望大家能将热情和专注投入到自己的“职业”中,也就是现在的学业中去,做到‘敬业与‘乐业。”
“眼镜老师”接着解释:“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过‘主一无适便是敬,你们刚才说的情景不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释吗?再说‘乐字,应该好理解,任何事情都是有趣味的,只要静下心来,便会发现它的趣味,从中获得快乐。其实,敬业与乐业是相伴而生的。敬业了才能乐业,敬业了才能从中找到更大的乐趣。”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明白了!”
“眼镜老师”最后总结:“好,那就请大家带着自己对‘敬业与‘乐业的感受去听听《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梁启超的想法,看看你们之间能否产生共鸣。”
接下来,同学们纷纷翻开课本,带着自己的人生体验与这位中国“世纪哲人”展开了心灵的对话……
“丁零……”下课了,“眼镜老师”意犹未尽地走出教室,大家却还沉浸在兴奋和思索之中。
我自言自语:“这堂语文课上得怎么与平常不一样呢?”
“怎么不一样呢?”
我默默地思考着……
【点 评】
作者通过“课堂实录”,描写了自己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从中可以看出,当代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愿望:其一,他们乐意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自我感悟去解读文本,反对“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方法;其二,他们乐意接受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对话,反对“唯我独尊”的师道尊严和“填鸭式”课堂灌输;其三,他们乐于接受老师“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希望老师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和个性。本文构思独特,尤其是对人物“冠名式”的个性描写栩栩如生,凸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开头描写现实中的沉闷课堂,引人反思;文中活泼的“课堂实录”,令人拍手称快;文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