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信息高速公路及其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

2013-04-29杨兴凤韩丽苏燕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建设

杨兴凤 韩丽 苏燕

摘 要 信息高速公路在世界迅猛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各方面产生了革命性改观,图书馆也不例外。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背景下图书馆虚拟馆藏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 信息高速公路 虚拟馆藏 建设

信息高速公路是以高速数字式传输的光纤通信电缆、计算机、家用信息产品、信息资源、应用程序和软件、网络标准与传输编码等信息基础设施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通信网络系统。由于它的传送、交换和利用的过程是高速的,因此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

一、信息高速公路在中国的发展

实际上,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巨大的交互式多媒体高速计算机通信网络。通过此网络把家庭和企业的多媒体和全国范围内的图书馆、医院、新闻机构、银行、电脑数据等多媒体连接起来,向全国提供教育、科研、文化、金融、交通、卫生等方面极为广泛的服务。世界各国兴起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

信息高速公路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在全球的竞争力。我国近年来也很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金桥”、“金税”、“金智”等工程的全面展开,以及我国政府在《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在基础产业中“有重点、分层次地大力推进信息高速公路的网络建设”,无疑推动了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

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Internet,是一个根据TCP/IP协议将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的全年全天候为全球上亿用户服务的网络;它正以令人难以相信的速度增长,平均每几秒就有一台计算机加入,它所传递和存贮的信息数量之庞大、内容之丰富,远远超过了人们最胆大的想象。目前,因特网已经覆盖了包括我国在内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互联网普及率为39.9%。

二、信息高速公路对我国图书馆的影响

首先,它促成了生活环境的巨变,对图书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特网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了上百万个科研机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系统的联机检索、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信息服务。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历久不衰的最重要的生活设施之一,当社会各领域都受到信息高速公路的影响而发生深刻变化时,图书馆也要“变”,否则它很难适应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人们对社会生活模式的发展要求。其次,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目的,是扩展和延伸人类信息器官功能,即获取、传送信息的能力等等。最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为图书馆的变革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

三、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网络革命,“虚拟图书馆”应运而生。它的“虚拟”之处在于它与传统图书馆不同——没有馆舍和馆藏的现实空间。即“虚拟图书馆”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现实空间的物理限制,是一种虚拟空间。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所依赖的基础不同,现实空间主要体现为馆舍、馆藏和馆员支撑;虚拟空间主要依附于网络。但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又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的。虚拟空间的发展为现实空间信息资源的丰富、服务形式、服务功能的拓展提供了支持。基于网络化的虚拟空间,拥有全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使各个图书馆的现实空间能够尽情享用。

电子图书、电子报刊和融文字、声音、图像及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资料等的电子型文献将成为21世纪图书馆馆藏的一种主要形态,并在数量上、借阅上超过纸质印刷型文献。实际上,这种趋势20世纪末已在发达国家显露出来。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1997年藏书(刊)210多万册,以电子型为主的非书资料有300多万件,年进书(含期刊合订本)量5.83万册,非书资料8万件,光盘数据163种。悉尼大学图书馆是南半球最大的图书馆,拥有1个总馆和12个分馆。悉尼大学图书馆2011年资源购置费的预算是3400万澳元,其中纸质图书占800万澳元,在线资源2600万澳元,电子文献远远超过了印刷型文献。

四、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的途径

1、馆藏资源的数字化

21世纪,虚拟化的数字图书馆将占主导地位。所谓虚拟化的数字图书馆,是指图书馆馆藏信息实现数字化管理,而且通过网上交互式服务,使图书以虚拟形式存在于网络上,读者通过联网可随时随地查阅。自1993年起,发达国家就投入大量资金,开发研制数字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首先提出“存取创新”计划,此后,美国国家基金会(NSF)又推出了“数字图书馆创新”计划(包括6个项目,投入经费2400万美元)。1995年,西方七国的国家图书馆在巴黎组成G7数字图书馆联盟,预定在2000年后,以广域网为载体,推出“全球数字图书馆”。目前,在因特网上,美国G7项目分库(NII虚拟图书馆)已提供了大量的数字化资源;法国新落成的国家图书馆将馆藏数字化网络存取作为最重要的创新点,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数字资源所在地。199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863项目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开始进行,该项目将实现一类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开发,初步建立一个试验型数字图书馆。把馆藏文献信息建设成各种数据库并实现远程检索,是目前许多图书馆正在进行并已部分实现的工作。尤其要加紧特色数据库建设。但由于早期的书目数据库各自为政、不规范,因此把这些数据库标准化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2、引进商业性大型数据库

对图书馆来说,不可能完全靠自己建设数字信息资源,因此购买一些商业性大型数据库充实馆藏很有必要。如国内开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光盘版)》,国外的《Proquest》、《JSTOR》、《Wiley-Blackwell》等。OCLC 即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目前,它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和信息中心网络,向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万个多个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其提供以下系统服务:第一检索服务;第一检索电子期刊馆藏联机;SiteSearch软件与联机合作编目和资源共享服务。国家教委211工程CALIS已经购买了OCLC基础组(BasePackage)的14个数据库的年使用权,提供给211工程的多所院校免费检索。国内已开通的《中国期刊网》的 “题录数据库”、“摘要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收录了国内的3500多种核心期刊和专业特色期刊,文献量约300万篇。对于中小型图书馆来说,购买大型数据库的联网服务,可以摆脱馆小、资金匮乏、技术力量薄弱、馆藏贫乏造成的资源建设落后的问题。

3、开发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转化为虚拟馆藏

因特网是资料最全、门类最多、规摸最大的“详细资料库”。但是,因特网信息在地理上分布广阔、分散,而且变动频繁,只有通过组织开发利用才能体现其价值。211工程的CALIS规划中,其中“重点学科导航库”的建设,就是针对因特网的信息资源组织加工,使其成为虚拟馆藏。

五、对信息服务人员的新要求

由于我国网络人才缺乏,因此培养一批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必要。网络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信息人员的努力。因特网日渐普及,对用户自我查询服务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用户对信息服务的要求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希望信息人员更多地为其提供网络信息的深加工服务,Online 咨询及导航服务。因此,信息工作人员要具有:(1)掌握网络的基本功能,了解其服务项目,熟悉网络浏览器的操作和经常访问的站点特色;(2)能熟练应用Internet, 知道如何最快找到特定信息;(3)具有专门的学科知识和知识评价能力。能从大量同类资源中选出相关资源并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重组、浓缩、深加工,为用户提供Online 咨询服务;(4)由于因特网上的大部分信息 (约85%)是用英语表达的,因此,要开发利用好网上的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信息工作人员具有深厚的英语功底;(5)还必须具有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能够编制学科、专业或专题网络检索工具、网络检索指南,为用户提供网络导航服务。

(作者单位:玉溪师院)

猜你喜欢

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随谈
野三化冶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