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管理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2013-04-29张玲玲
摘要:印象管理在个体与人交往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有着重大意义。印象管理技术就是在印象管理的基础之上,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对来访者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本文对印象管理技术的适用对象和条件、诊断要素与标准、应用方法与程序等进行阐述,为在心理咨询实践中运用印象管理技术进行了有效指导。
关键词: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技术;学校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01-02
当个体处在社会环境之中时,并不仅仅是被动地对社会环境作出反应,而是试图通过对环境的操纵来塑造有利于自己的形象。然而,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操纵他人或者环境都是极其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操纵自己来间接地影响他人和环境。因此,我们可以不断调节和控制自己呈现给他人的信息,对自己的形象进行整饰,也就是印象管理。
对于印象管理的研究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当属戈夫曼(Erving Goffman),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一书中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在提出自我表现的基础之上,进而提出“印象管理”的概念。他的理论被称为印象整饰论,着重关注个体在社会现实中扮演的角色,因此,其理论又被称作戏剧理论[1]。但是,戈夫曼忽略了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对于印象管理的作用,只侧重于自我表现中的欺骗性和防御性的个体行为。其后,人们对于印象管理的研究继续深入,进而将自我表现扩大到包含企图控制他人对其个人特征的印象,将印象管理扩展到心理学领域,改变了印象管理一直属于社会学范畴的位置。
然而,印象管理起初通常被当作一个边缘性概念,或者被看作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干扰变量,直至近二十年以来,印象管理的研究在组织行为领域中形成了自有的体系,同时被广泛应用于人员招聘、绩效评价、选拔提升和求职面谈等实践领域[2]。但是,在心理咨询、教育心理等领域中,印象管理虽然存在,但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也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是一个值得进行探讨的话题。
综合几代研究者的研究,结合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在本文中,将印象管理的概念定义如下: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指的是人们试图让他人以自己期望的方式来看待自己,其中包含着企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人们留给他人的印象表明了他人对自身的知觉和评价,甚至会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特定应对方式的形成。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利的评价或对待,人们会尽量用一种能给他人留下特定印象的方式来发生行为。印象管理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常见的手段,根据实际交往的时间、地点和具体情境,实时调整自身状态和自己的行为表现,从而促进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朝向顺利的方向发展。如果能够掌握印象管理的技术,将印象管理变成一个人际交往训练的工具,使得每个人都能够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掌握,那将使得印象管理不再成为难事,也能帮助更多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的来访者。据此,笔者提出了印象管理技术的相关构想。
印象管理技术就是指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由于印象管理不善而产生的心理困扰时,合理分析现象、探究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其有效利用印象管理策略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最终使来访者达到自身的发展与成长。
1.印象管理技术的适用对象和条件。在学校心理咨询中,人际交往问题出现的频率相当高。有的学生是因为自身性格问题,有的学生是因为交往方式问题,但是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合理的人际交往技术。印象管理技术就是人际交往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在学校生活中都要面临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要维持良好的关系或被他人接纳,就必须管理好自己在特定的人眼中的印象。
然而,印象管理技术并不仅仅适用于人际交往方面,在自我表现、求职面试等方面,都需要运用到印象管理策略。对于咨询师来说,只要面对的是来访者在与人互动时所产生的问题,都应当考虑运用印象管理技术。
2.印象管理技术的诊断要素与标准。根据1990年Leary和Kowalski提出的印象管理两因素模型[3],得出印象管理是由印象动机和印象建构两个成分构成的结论。印象动机反应的是个体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知觉和印象的愿望;印象建构是指人们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是用来产生具体印象的策略。
印象动机受印象的目标关联性、所希望目标的价值、个体希望的形象与目前的形象之间的差距的影响。印象动机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获得所希望的社会或物质结果、保护或提高自尊、形成一个所希望的公众身份。而印象建构则受个体的自我概念、目标的价值、角色限制、受赞许的和不受赞许的身份形象、个体目前的或潜在的社会形象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这两个成分,形成印象管理简评标准,从获得所希望的社会或物质结果的程度、所希望形成的公众身份、希望的形象与目前的形象之间的差距、自己已做出的努力这几个方面来评价来访者的印象管理现状。在此过程中还应当考虑到自我概念、自尊、控制点、归因、情境因素等对于来访者印象管理现状的影响。
3.印象管理技术的应用方法与程序。在了解到来访者在印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之后,根据以下程序引导来访者建设合理的印象管理:①探析来访者产生印象管理问题的具体原因或者情境;②澄清来访者的印象管理问题存在的某一或某几个具体方面;③针对具体存在的印象管理方面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印象管理策略(如掩饰、误解、神秘化、补救、讨好、自我抬高、威慑、恳求、以身作则、合理化理由、事先声明,等等)推荐给来访者,促进来访者加深对各种策略的了解;④督促来访者在具体生活事件或情境中应用相关策略;⑤定期对来访者的印象管理状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与首次会面时所评估的内容相类似,但是必须与来访者的问题情境相结合,并且要更详细、更有针对性。
尽管我们对于印象管理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印象管理技术也在印象管理的理论之上得以提出,但仍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
对于印象管理技术的诊断要素和标准,可以通过问卷编制、大规模施测、因素的检验与修正等程序来进行量化,并且形成标准化的量表,方便对来访者进行印象管理水平的测试,并直观显现出来访者在印象管理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利于我们针对具体问题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和指导,便于咨询工作的开展。
此外,印象管理技术的应用方法和程序也需要我们进行多次的实际咨询,在咨询过程之中进行验证,才能使印象管理技术真正确立起来。
参考文献:
[1]刘娟娟.大学生的印象管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2]黎恒,王重鸣.结构化面试研究新进展[J].人类工效学,2003,(4):30-33.
[3]Leary,M.R,Kowalski,R.M.Impression management:A literature review and two-component model.Psychological Bulletin,107:34-47.
作者简介:张玲玲(1985-),女,江苏扬中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