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学案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探究课堂
2013-04-29王正军
王正军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这三方面统一和谐地发展。对于“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教师可通过研读有关资料和运用已有的教学经验,基本上可以了然于胸;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基本上可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和落实;对于“过程和方法”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和娴熟运用难度较大,因为它既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又需要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过程中体验与生成知识和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以学案为载体进行教学。
一、学案编辑,思路明确
“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一)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必须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二)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識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三)学案中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习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典例分析”、“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衔接高考”,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还配备了“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要体现出层次性。
二、导学结合,促生会学
(一)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二)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时就会有的放矢地处理。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候是各组间的质疑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四)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上课时集中点拨。
三、团队协作,探究快乐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学案辅助教学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经常出现还没上课“学案”已经丢失的现象,学生的提问经常是就题论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道题怎么做或者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学案”的好处,惊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一)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案的实施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三)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四)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学案的引导,学生养成“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课后反思问题、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好习惯,知识整合能力、质疑答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均有提高。同时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并注重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营造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做到既生动活泼,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深化素质教育的内涵,正确认识,全面把握探究课堂,就不难走出自己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