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化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
2013-04-29李丹
李丹
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升学率永远是普通高中赖以生存的支柱,如何强化教学效果是每一位中学教学工作者都必须探讨的课题。我认为做好以下几方面,就一定会强化化学教学效果。
一、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觉得十分生疏。学生的大脑不是一张白纸,在学习化学前他们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从中引出学习课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为了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建构,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事实证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知识有真切的感受,才不会只是在抽象的水平上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记忆。为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应当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信息吸收率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是转变教学模式,只有切实地转变教育模式,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确立以下科学教育模式并付诸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以往教师只注重教,一堂课独霸讲堂“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信息吸收率低。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效率低下,效果极差。我认为应该尝试先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去预习,尝试做例题和简单的练习,基本了解了有关知识后再实施教学。这样课堂上就可以有的放矢,重点讲解学生不理解、不会的知识点。学生参与教学,使我找到了他们认知的一般规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运用“科学学习观”,由“题海战术”转向“精挑细选,及时矫正”。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一环,但实践证明,题海战术不仅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易造成许多学生为了应付检查互相抄袭,不能真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精心选择典型习题,压缩题量,采取课课检测、章章测试的方法,“以学带练,以练助学”。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能力
根据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同学们多思考、多合作、多探究。传统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多,而学生实验少。教师教学时大多按“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共同分析→学生记结论”这种模式教学。这样学生学会了应试,但学习能力却得不到发展。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可以设计以下学生实验操作流程:“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给出反应原理→学生选择器材药品→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学生做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得出结论”。学生在实验中难免有失误,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寻找失误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严密的研究问题态度。通过科学探究,自己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实验数据,体验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除了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教学外,我校还充分利用课余、周末时间,开放实验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探究实验,例如探究钠、镁、铝金属属性的比较时,尽管实验没有设计铝与水反应。就有一个同学在下面问了一句:铝与水是否反应?其他同学就笑话他,如果铝能与水反应,那铝锅还能用吗?我充分肯定了提问同学的表现。我说铝锅不与水反应这是肯定的,但这就能说明铝就不与水反应吗?我要求兴趣小组的同学带着这样的问题,利用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后来这个同学很兴奋地告诉我,他们的实验成功了。原来在我的启发下,他们找来一小块铝片,设法将其表面的氧化膜出去。先是用砂子打磨,但效果不显著,后来又用NaOH溶液浸泡一段时间,用水洗净后,放入试管中加适量的水加热,结果发现有气泡产生。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体会科学道路上的艰辛和乐趣。同时还使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得以升华,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四、使用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技术手段,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途径。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片,这些手段简便快捷,随时可以按照课堂情况书写内容,易学易用,经济高效。但有局限性,表现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现化学中的微观问题,且容量小。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电视、录像、实物展示台等现代媒体与计算机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学习环境,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理性认识,如“电子云”概念很抽象,教师用语言、挂图均不易表达清楚,采用多媒体仿真技术模拟“电子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觉到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小,从而理解“电子云”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现有机化学中一些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历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化工生产过程、回避不做的有毒的、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均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给学生,以弥补其缺乏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讲解化学计算题时,利用计算机的存贮功能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了学生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五、开展特色活动,实现知识价值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做有心人,就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小研究、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智力开发、能力提高。如分析贝壳、蛋壳、古币成分,分析水样、土样成分及其受污染情况;怎样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怎样从废电池中制取二氧化锰;如何识别真假农药、化肥,如何确定毛料、化纤的品类等;如何自制水电解器,如何自制汽水、冰糖、皮蛋,等等。这些活动一般先由学生讨论设计方案,交教师审批后再付诸实施,并定期评比。从学生的活动成果来看,他们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们还经常开展化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黑板报的形式,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化学研讨会、辩论赛等形式,促进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发展思辨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对疑惑的、有争议的问题学会查阅资料,做调查和参观,撰写化学小论文,提高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认知途径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