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2013-04-29高风英
高风英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中,只有教师以学生为本,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方法 课堂提问
小学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加强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总体素质,特别注重加强构建高效课堂。在现代社会中,小学教育只能传授给学生最基本的理论、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信息。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摆在小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新时期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体系的构建
当前语文高效课堂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我们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需要,利用这些内容开展语文综合性探究学习。
1.组织领导。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是主体性极强的学习活动,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培养过程,还是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指导下,应主要由学生进行常规组织管理。在任务的完成及活动的安全等方面,还需要建立一些保障性的制度。制定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既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又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习惯,形成规范化的小学意识。如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应规定各环节的基本要求,活动的纪律、成果的保存等。某些不积极参与或者有捣乱心理的学生,必须遵守基本的制度底限。
2.确定领域。依托教材,依托专业背景,拓展高效课堂教学的领域,确定开放性的主题。如苏教版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三篇课文,内容不同,体裁也不一样,有写景介绍一个地方的《东方之珠》,有写童话介绍一个知识的《小露珠》,有写一种植物介绍它生长过程的《石榴》。这一单元的主题不是非常明确,大致围绕感受自然和生活中的美这样一个中心组织。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的规律,理科学习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而母语学习具有非线性、综合性和模糊性的特征,是一个逐步积累、内化的过程,是一个语言模型、思维习惯、生活经验、审美取向、情感体验等多维融合、逐渐建构的过程。
3.做出规划。教师对该主题的全过程应有一个规划,学生在开展活动时要在小组先有一个口头或书面的规划。特别是课外实践,个人或小组要先提交较为详细的活动方案,教师备案,作为日后评估的参考。比如在“母亲的恩情”一课让学生共同探讨了母亲的伟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过程汇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学生要定期汇报自己活动进展的情况。无论是课内还是校内,教师都要随时与学生交流,辅导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比如让学生展示了人类起源的过程,具体的展示方式由各组自主选择,不管何种形式,要求能将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明确、方便地展示。这样由课文中引出、在生活中寻觅、到身边探究,使学生对学习探究产生了浓厚兴趣,自觉主动,效果较为理想。
5.交流分享。分享感受、经验在心理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特别关键的一个环节。高效课堂教学的交流分享主要在课内完成,通过班级全体成员的参与,锻炼多种表达能力,建立成就感,吸收别人的间接经验,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质。
6.学生评价。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学生评价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扩大学生成果的影响面,提高学生的接受评价能力等都具有重要影响。高效课堂教学评分应占到学科成绩相当的比重,大约30%~40%的比例。在评价中,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和教育规律,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全面细致、切实可行的评价工作。
二、课堂提问整体优化
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学效率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作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课堂提问的作用是相互的,教的目的是为了学,实现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优化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教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应在备课时精挑设计问题,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这种做法在本质上仍然是注入灌输的)方式。设问的形式主义倾向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弊病。问题或过简,或过琐细,或过于雷同、千篇一律,或过于空洞不知从何答起,这些都是形式主义的设问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启而不发,课堂沉闷,或者相反,课堂表面轰轰烈烈,实际一无所获。有的教师自己闭门设计好了问题与答案,却与学生的实际不符合。当学生答案与教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到学生回答与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