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造”数学教学法应用特点及推广
2013-04-29王英
王英
摘 要: 数学概念可以从本质上反映一类数学现象,是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核心,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这个过程,因而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下降,而“再创造”的数学教学方法的提出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本文从“再创造”数学教学方法的起源讲起,分析了“再创造”数学教学法的应用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做了推广。
关键词: “再创造”数学教学法 应用特点 推广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新的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地涌现,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数学教学质量。但是,时至今日,我国仍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提高我国的数学教学水平,全面地实现素质教育,发展新的数学教学模式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一、“再创造”数学教学法的起源与界定
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及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提出了著名的“再创造”数学教学理论。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公理体系还是数学的抽象都可以通过“再创造”的方法得到解决。“再创造”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了多少数学理论,做了多少数学题,而是让学生思考前人是怎样创造出这些理论的,这是理解的创造。
在我国的数学教学中,普遍认为数学就是怎样解题求得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也是以被动接受为主,填鸭式的课堂模式仍然存在,经常是老师一讲就是一节课,学生很少有时间自主思考。同时,学生对于数学中的定理和公式,总是习惯于死记硬背,很少有人主动思考这些定理是如何得出的。因此,现在的数学课堂上很少有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缺乏创新意识。
“再创造”关键是在数学学习中,摆脱以教师教为主的现有模式,而是提倡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能够像数学家一样通过创造数学来学习数学。“再创造”应该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积极参与这个过程,使他们感觉到对于创造的需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进行“再创造”。
二、“再创造”数学教学法的特点
“再创造”数学教学法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有明显的不同,侧重的主体变化了使得“再创造”数学教育方法有了以下新的特点。
(一)“再创造”数学教学法强调的是对于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对于数学认知与数学知识学习的结合,因此它是一种教学思想的反映。
(二)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配合,共同进行的,教师的教学应该以辅助学生自我探索学习知识为目标,而不再以教师教学为主。应该强调的是,在“再创造”数学教学法中,学生应该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只是起辅助引导的作用。
(三)在“再创造”数学教学法中,强调以学生独立组成学习小组的方式,通过全班学生的交流及教师在一旁引导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将不同类型的学生根据其知识、性格等因素进行分组,这主要是靠教师的引导,最终达到互补,实现共赢。
三、“再创造”数学教学法的优势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方法,“再创造”数学教学法与传统教育方法相比,有很多优势,这些优势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再创造”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教学是一种人类活动,数学也是一种人类活动”的观念,能够更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因为“再创造”数学教学法强调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所以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所获得的知识与以往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相比,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也更牢固,因此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性,记忆的时间也相对长久。
(三)在“再创造”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思考,去探索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因此通过“再创造”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渴望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相比较来说,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一味地讲述及严格要求,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并产生很强的抵触心理,严重影响学习。
四、“再创造”数学教学法的推广
对于“再创造”的数学教学方法在学校中的推广展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实现引导学生的“再创造”。
(一)设置问题背景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背景相结合,在课前先设置问题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背景中发现数学问题,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能够顺利将学生吸引到教学中,问题的背景应该和学生学习水平相近,同时还要考虑到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民主的氛围
开始的情境导入已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营造民主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上积极地讨论发言。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不要轻易打断学生发言,尽可能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即使学生回答有偏差,也应该进行鼓励,这样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三)引导学生将现实背景与数学问题相结合
在学生发言过后,教师可以对通过学生发言的总结引导学生将现实背景与需要教授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通过给学生思考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鼓励学生证明自己见解的正确性。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地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在与同学的交流中纠正自己的错误,自己去探索,教师只要掌握好大方向就好,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即可,不要过多地干预。
(四)引导学生完成结论公理化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最终得到了课程需要讲述的结论,但是还需要将得出的结论纳入一个公理系统中,这就需要学生将文字理论数学化,而这个过程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建立起对应的数学模型,最终完成本课时的学习。
“再创造”数学教学法作为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确实具有很强的优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教师适当引导掌握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践行这一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有很重大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菲君.“再创造”原理在“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中的运用.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04).
[2]吴建春.用再创造原则指导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福建师范大学,2008.
[3]冯育花.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思想的应用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06.
[4]祁芝玉.让学生体验“做数学”实现思维的“再创造”.青海教育,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