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漠温室”创始人:绍姆韦贝尔

2013-04-29沈敏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点滴温室海水

沈敏

受英国工程师查理·佩顿的创意启发,德国前银行家菲利普·绍姆韦贝尔带领一个年轻团队在澳大利亚南部沿海沙漠中打造出一座高科技温室,利用当地丰富的免费资源——阳光和海水,种植各种无污染蔬果作物。

沙漠奇迹

澳大利亚南部的奥古斯塔港郊外有一片沙化荒地,煤电厂、炼铅厂点缀其间,偶尔能见到毒蛇、赤背蜘蛛、袋鼠和鸸鹋,咸海水不时漫上岸边。这里唯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阳光。

德国人菲利普·绍姆韦贝尔带领一群来自欧洲、亚洲和北美的年轻人来到这片荒芜之地,买下一大块土地,建起一座沙漠温室,名为“阳光点滴农场”。由此,这片土地开始焕发生机。“阳光点滴农场”的计算机化种植系统看起来简单,设计其实相当复杂。

这套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太阳能发电和海水淡化。一个长75米的大抛物柱面镜全天候跟着太阳方向转动,将吸收的太阳热量集中到一根输油管上,油受热后,可为附近的储水箱加温。水是从地下深处抽取的海水,温室离海岸仅100米左右,抽取海水不但方便而且免费。

温室内,一面墙壁安装蜂窝状的风扇系统,用于通风和喷洒水分,使温室内保持凉爽湿润。种植过程可通过远程控制,当栽培负责人、27岁的加拿大人戴夫·普拉特有事进城或返回加拿大时,他只需通过一个智能手机软件,就能掌握温室内所有植物的生长状况。

创造这一切的是现年33岁的绍姆韦贝尔,“阳光点滴”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他是德国人,家境富裕,在英国戈登斯敦受教育,拥有哈佛大学MBA学位,职业生涯始于对冲基金管理,曾就职于高盛银行,后来加入总部位于慕尼黑、从事农业投资的家族企业。

做起农业生意后,他意识到,现代农业无论号称有多“环保”,核心也只是“把柴油变成粮食再浇上水”。他开始寻求改变途径。“盐碱地农业”引起了他的兴趣。

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发现了英国工程师查理·佩顿和他的实验。

“海水温室”

利用阳光和海水这类纯天然资源来栽培农作物,是佩顿的发明。现年62岁的佩顿曾是伦敦戏院灯光师,后来创立“海水温室”公司。

1995年,佩顿与一些科学家合作,在特内里费岛按其理念创建一座实验温室,结果运行良好,引起外界兴趣。欧盟同意为项目提供部分资助。1999年,佩顿的项目获得“理性设计奖”,4万英镑的奖金让其团队得以在中东的阿布扎比和阿曼分别建设温室。

“海水温室”的主要运作模式是:在干旱地区抽取海水,海水一方面用来为空气加湿和降温,另一方面利用太阳能加热设备在蒸发过程中挥发掉盐分,产生适于浇灌植物的淡水。最后,剩余的潮湿气体被释放出温室,改善温室外植物的生长环境。海水蒸馏过留下的盐和其他成分可以加工再利用,或直接倒回海中。

佩顿现在家乡伦敦东部一栋三层建筑的屋顶修建实验温室。他在环保人士圈中名声赫赫,去年11月,他获得英国皇家艺术协会授予的“皇家工业设计师”头衔;早些时候,“海水温室”在英国最大的减缓气候变化奖“气候周”的最佳产品类别中夺得头奖。

佩顿的实验带给绍姆韦贝尔灵感。他说:“尽管他的方法显然是闭门造车想出来的,而且他的实验项目没有一个真正投入运行——事实上全都半途而废——他的创意还是有着不容忽视的发展潜力。”

前途无量

对佩顿的实验理论和环节加以改良后,绍姆韦贝尔的“阳光点滴”获得成功,在全世界得到广泛认同。

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海水淡化研究所负责人尼尔·帕尔默赞赏“阳光点滴”说:“这些人居然坚信自己能够做到这一切,这本身就已足够勇敢,富有冒险精神。”

“阳光点滴”团队信心十足,认为其事业“前途不可限量”。

如今,“阳光点滴”已跨越实验阶段,成功培育的西红柿、辣椒和黄瓜等蔬菜产量以吨计,并已进入奥古斯塔港蔬果杂货店,作为高端环保产品售卖。按照澳大利亚的规定,由于并非生长于天然土壤,“阳光点滴”的农产品不能归类于“有机食品”,但它在栽培过程中不使用杀虫剂和化肥,且卖相甚佳,对消费者颇有吸引力。公司正打算进一步拓宽领域,用同种技术生产鱼肉、鸡肉等蛋白质食物。

“阳光点滴”在南澳大利亚的项目18个月以来运行良好,声名鹊起,投资机构和连锁超市纷纷派人前往奥古斯塔港考察,以至于当地为数不多的旅馆和餐馆人满为患。

“阳关点滴”准备在澳另建一座耗资800万英镑、占地8万平方米的大型温室,计划年产280万公斤西红柿和120万公斤辣椒。同时,公司还在卡塔尔开展新项目,打算进一步推广这种技术。

“海水”与“阳光”分道扬镳

对于自己的创意能在万里之外的澳大利亚沙漠中发扬光大,佩顿感到骄傲,但他和绍姆韦贝尔的合作最终还是因为两人理念不合而中止。

澳大利亚的温室最初由佩顿和家人打造,但“阳光点滴”拒绝照搬佩顿的技术,认为佩顿的自制系统过于粗糙原始,而且从商业角度上毫无可行性。比如,佩顿自制的太阳能电池板框架是木制的,虽然还能使风扇转动,却已破旧不堪、岌岌可危。此外,大约1.5万根用于热转换的管道也是用塑料制成,海水不时会渗出,滴到植物上,造成灾难性的结果。

“阳光点滴”把大部分设备都换成高科技产品,包括花16万英镑购买德国制造的追光抛物柱面镜、瑞士造的高级海水淡化系统和热转换储水箱。佩顿对此不以为然,斥之为“花里胡哨的噱头”。

佩顿批评“阳光点滴”为追求商业利益而抛弃可持续性的原则。他认为后者玷污了他的发明。绍姆韦贝尔则解释说,如果坚持只用太阳能,在冷天和阴天下,种出来的作物可能畸形或有瑕疵,达不到超市标准,生意就做不下去。

总之,佩顿希望继续实践自己的理想,而绍姆韦贝尔更多考虑将技术投入生产。终于,“海水温室”与“阳光点滴”正式分道扬镳,后者向佩顿支付一笔高额转让费,具体数目虽未公布,但佩顿表示“很满意”。

猜你喜欢

点滴温室海水
环保之心 汇聚点滴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詹红丹:点滴感动在心间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砚边点滴
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