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需不释放,全身而退难

2013-04-29匡贤明

商界评论 2013年8期
关键词:经济波动中速内需

匡贤明

能否抓住国内需求潜力释放的重要战略机遇,取决于能否形成内需支撑中速增长的体制机制。

未来几年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过去的市场化改革,极大地释放了我国生产力,促进了社会总产品的供给。未来5-10年,市场化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重头戏,甚至要承担更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通过市场化改革,激活市场,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形成内需支撑中速增长的体制机制。

扩大内需是我国最大的战略机遇。新阶段改革与过去改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当前有巨大的内需潜力,随着我国传统劳动力红利、资源要素红利的衰退,内需潜力将在整个转型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点国际社会看得很清楚:他们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已经从侧重成本优势转向了侧重市场优势。

初步估算表明,到2020年,城乡居民潜在消费规模有望达到45万亿~50万亿元。加上由此引致的投资需求,内需规模有可能达到百万亿元;更重要的是,这个总量扩张将伴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2020年城乡恩格尔系数有望从40%左右下降到30%左右,这一结构性的变化恐怕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如果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的巨大潜在消费需求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释放,就有条件支撑未来10年7%~8%的中速增长。

我国正处于从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的最后机遇期。未来10年是我国形成以内需为主导的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而且无路可退。4万亿元投资在特定时点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到2020年如果增长还建立在外需基础上,经济增长将面临难以预料的系统性风险。国际经济秩序正在重构当中,尚未找到再平衡的模式,不排除再度发生类似国际金融危机级别的动荡。如果巨大的内需不能有效释放,我们恐怕很难再从危机中“全身而退”。

内需支撑中速增长,高度依赖于市场化改革的新突破。从出口主导转向内需主导,不仅仅是一个政策调整的问题,更是体制机制重构的过程。我们当前的一系列体制,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内需的释放和结构的升级。以财税体制为例,我们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不少省的省县财政体制,实质上仍然是一种“超收分成”的体制,县级税收超额越多,分成越多,短收(超支)不补

有的省甚至明确规定,“市、县因财政体制调整增加财力的,应将增加财力主要用于引进发展工业项目,支持产业振兴和园区建设,积极培植地方税源,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上行下效,一些县对乡镇也采取这样的方式。由此地方政府“抓项目、抓投资、抓土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抓管理、抓服务、抓民生”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使内需潜力长期未能有效发挥出来。

提高宏观经济波动的容忍度,拓展内需释放的改革空间。从过去的改革历程看,市场化改革往往面临悖论:经济形势好,改革紧迫性不强;经济面临挑战,顾不上改革

其根源在于“增长替代改革”。过度关注宏观经济波动

客观上看,形成以内需支撑中速增长体制机制的进程中,可能短期内会有增长阵痛,增速有可能回落至7%~7.5%,甚至会更低,但从中长期看,却能真正形成增长内生动力,走出一条兼顾“稳当前”和“增后劲”、兼顾“保增长”与“促转型”的斯路子。因此,未来几年需要逐步提高经济波动容忍度,只要经济增长不低于7%、核心CPI不超过4%、年新增就业岗位1000万左右、国际收支顺差(逆差)占GDP比重在4%以内,均应视为正常增长范围,不宜大幅调整宏观政策,以此大大拓展内需释放的改革空间。

[编辑 胡俊]

猜你喜欢

经济波动中速内需
政策宽松边际加力 兼顾扩内需与产业升级
播 黑 豆
大地的眷恋
初心入画
衡 山
浅析中国公款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内需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
我国商品市场波动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