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爷的江湖
2013-04-29张磊
张磊
贡海斌从25岁开始混时尚界,如今已有32年,问他是否会和欧洲时尚界常青树卡门·奥利菲斯一样,走了60年T台还在继续。他说:“我不确定80岁是否能有那么好的状态,可一定会像她那样,时尚一辈子。”
起男模,可能大家立即想到的是胡兵、李学庆,但《家人》今天要讲的却是一个年近60岁,在时尚界拼搏、坚持了32年的北京爷们贡海斌,他是中国第一位男模,也是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男模。
记者在北京西单的一间咖啡屋见到贡海斌,他身高1米85,头戴一顶鸭舌帽,穿着V领黄色T恤,左手挎着一件白色外套,右手拿着墨镜,他这一身装扮,和时下年轻人的装扮毫无二致,记者很难将他与年近60岁联系起来。
在近3个小时的采访中,贡海斌一直围绕“时尚是生活,时装是手段”的主题讲述着他这32年来游走时尚界的酸甜苦辣。
染坊工人、演员、第一男模
1979年,23岁的贡海斌在街上偶遇导演向霖时,还只是一名普通的染坊工人,每天挤在20平方米的工棚里顶着45℃高温煮衣服。当时向霖正在为电影《琴思》找男主角,一看见高大帅气的贡海斌,立即觉得要找的人就是他。就这样,贡海斌从染坊工摇身一变成了演员。但真正改变他命运的却是法国时装大亨皮尔·卡丹。
1981年的一天,在北影厂拍电影的贡海斌被人带到北京饭店。他正在大堂等,突然,不远处走来两男两女,“当时,我就觉得怎么还有这样的人,太精美了,太精致了。人家穿的衬衫白白的,一点皱褶都没有,头发更是用摩丝打得油光水滑的,特别是那看起来像40多岁的男人,风度非常好,气质也很好,衣服很得体,皮带和皮鞋还是一个颜色,我对颜色比较敏感,觉得这些都是有意搭配的。”贡海斌说,通过介绍他才知道那个40岁左右的男人(实际年龄59岁)竟是皮尔·卡丹,顿时,心里充满了仰慕之情。当他听到皮尔·卡丹说想在北京举办一场时装秀,并选中他做模特时,他突然觉得自己找到了可以奋斗一生的事业。除了贡海斌,皮尔·卡丹还挑中了方舒和张铁林。
贡海斌把自己要当模特的事告诉父母,没想到遭到父亲一顿痛斥,“当模特?在台上扭来扭去,那是败坏门风啊,你要敢去,就断绝父子关系!”同时,单位也向他施压,勒令他不准去,贡海斌不服,单位就把他发配到郊区的砖厂搬砖。这一切,都没能阻挡他的决心。每天下班后,不管多累,他都会赶10几公里的路去参加训练。说是训练,其实就是围绕10米长的场地来来回回地走上几百遍。枯燥的练习让方舒和张铁林第二天就开溜了,但贡海斌坚持了下来。
几个月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时装秀在北京召开。音乐一响起,身穿白衬衣,黑丝绒西装,黑裤子,系红色腰带,打黑色领结的贡海斌一走到T台最前方,全场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闪光灯不停地闪烁着。从这以后,人们记住了贡海斌——中国第一男模。也正是他迈出这一小步,才有了中国模特界以后的辉煌。
时尚路步步艰辛
这年年底,贡海斌获得去法国进修的机会。在法国的十个月,他不仅亲身感受了巴黎时装周的魅力,还走进服装设计大师的课堂,而让他感触最深的,是时尚已深入法国人的生活,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快乐,他决定把这份快乐带回中国。
回到北京,贡海斌在东城区租了间40多平米的办公室,正式建起“中华时装队”。时装队是成立了,但政府不批演出证,专业秀走不成,只有到晚会、剧场去串场。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1985年,直到贡海斌接受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邀请,以450元月薪出任广东省模特队的教练才结束。正当他以为可以大展拳脚时,没想到在广交会上挨了个下马威。
当时,贡海斌的模特队穿着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师设计的衣服在广交会上获得一片赞誉,可一谈订单,那些厂商却纷纷回避或拒绝,全场跑下来只收到几个大厂家总共900多件的单。他很纳闷,直到半个月后,市面上出现和他们所推产品相似度达90%的服装,他才知道他们公司的作品被抄袭了。
让他打击最大的是1990年。那年2月,他为知名服装设计师刘洋的100多件作品而精心筹备了春季展示会,邀请了20多家厂商,却创下了最低订单量纪录——0件,这件事让他心痛极了,成为他心里永远的耻辱。
而让他更加无法面对的则是他悉心培养的女模特,“她们不是为了时尚,而是为了嫁大款。”当时条件艰苦,费了很多时间,他非常认真地去培训她们。但不久,她们就都离开这个职业,嫁给了有钱人。“她们追求幸福生活,也无可厚非,但我觉得特别失望的是,那么热的广东,40℃,自己培训完了以后,楼下一排奔驰汽车,都是来接她们的,而我作为一个老师,自己骑着自行车,人家车开走时的灰尘,早就把你淹没在路边,还跟你招手,老师再见。有时候想起来,觉得千里迢迢跑到广东,以为这个事业可以发展,但你教了半天以后,居然是这样一种结果,就特别失落。”
这时,一哥们也调侃他,“怎么样,兄弟,当初劝你就是不听。美也好,不美也好,这碗饭是一个软饭。不管你想得怎么好,作为一个大老爷们,这是不能长期做下去的。”哥们的话,激发了贡海斌的斗志,“软的不行,那我一定要选择一个硬的行业,一个所有男人都做不起的行业。”就这样,贡海斌辞去教练职位,扎进了鳄鱼圈。
中国养鳄第一人
贡海斌拿出多年积蓄40万,在厦门郊区租来250亩地,搞鳄鱼养殖。“我养它有一个初衷,因为泰国这个品种的鳄鱼是中国龙的原型,具备了非常多的优点,比如有精神,有思想,镇定,不浮躁,还很坚韧。我记得第一批鳄鱼运到厂子里那晚,几百条鳄鱼放在了一个池子里。池子差不多一米五高。工人在看鳄鱼的过程中,夜里打了一会儿盹,一池的鳄鱼跑了一半。我到现场一看,池子下边有9条最大的鳄鱼,依次趴在池子边上,而跑掉的26条鳄鱼是从它们身上跑出去的。这9条鳄鱼嘴上流着血,全死了。这种牺牲精神,我们今天的人是做不到的。”
鳄鱼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在养它的过程中,贡海斌也经历了很多困难,而最让他难忘的是1995年,他带着9条大鳄鱼到武汉做展览时发生的事。那天,一条3米多长的鳄鱼翻出栏杆,爬到街上。大家都被吓傻了,不知所措地呆愣着。这时,贡海斌抱来一床棉被,然后把棉被浸湿,再把棉被甩到鳄鱼头上,他再扑上去,死死地压住棉被。鳄鱼似乎意识到自己有危险,不停地挣扎,贡海斌就死死地压住,突然,鳄鱼的牙齿穿过棉被狠狠地在贡海斌的右手手臂上划开一条一尺长的口子,顿时血流如注。贡海斌疼得大吼,“愣着干嘛,赶紧来帮忙啊。”其他工作人员这才哆嗦地靠过来,手忙脚乱地把鳄鱼捆住。
贡海斌在养鳄鱼期间,不仅性格变得更加坚毅,还创造了每年上千万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他因此获得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1996年,贡海斌去广州出差。飞机降落时,他从窗口望出去,看着阔别4年之久的广州城灯火辉煌,他竟没能忍住,一行清泪顺颊而下。这时,邻座的小姐递来一包纸巾,“先生,你怎么了?”贡海斌惊慌地接过,一边拭泪,一边说:“没事,只是想起了多年前在这里工作的一些事情。”随后,两人就聊开了,他得知,她叫张蕾,重庆人,在广州一家报社当记者。交谈中,贡海斌的农场引起她极大的兴趣,于是,他邀她去参观。
在贡海斌的农场里,张蕾亲眼见他跟鳄鱼搏斗,他的勇敢让张蕾倾心,而比他小17岁的张蕾也用自己的活泼、热情打动了贡海斌。两人相识半年后,在亲友的祝福中结婚了。婚后不久,贡海斌为了不让自己和张蕾因分隔两地而陷入相思之苦,把农场搬到广州城郊。
妻子陪他重走时尚路
贡海斌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养鳄鱼上,也会在空闲时编写模特教材。张蕾每天工作后,回到农场时已是夜里11点多了,但这时,她总能看见贡海斌书房的灯亮着,他神情专注,要么整理资料,要么写字,偶尔望向窗外,或摇头叹息,或傻笑。张蕾知道,他又在研究模特教程了。张蕾已记不清这样的日子有多少个,他书桌上堆着厚厚一摞资料,全是对模特业的理解、走路姿势、站立姿势、心理素质训练等,每一页都图文并茂。看着这些手稿,张蕾第一次理解了他对模特事业的热爱。于是,她也利用工作空当,帮他查阅资料,为了画好训练图,她甚至还去学习素描。在他们结婚的第五年,这部寄托了贡海斌所有心血的200多页的模特教材终于成形。他带着教材,在北京服装学院、浙江大学等学府开讲座,每次都座无虚席。这让贡海斌看到希望,于是2003年,他关掉鳄鱼场,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回到北京。这时的北京城,已有很多模特培训学校,更涌现出一批优秀男模,贡海斌一时陷入迷茫,不知自己该做什么?这时,妻子给了他一个惊喜。原来,妻子早就开始托朋友联系有模特专业的大学和模特经纪公司,让他以模特大赛评委和专家的身份回归时尚界。渐渐地,贡海斌在业界有了名头。
2006年,贡海斌入股的时尚推广公司正式启动,这家公司主要负责品牌设计、包装。当时正值北京奥运会前夕,他们公司根据汉字“京”而设计的图标被北京奥组委相中,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公司因此一炮而红,很多大企业慕名而来,邀请他们设计logo等,仅2007年和2008两年公司就赚到近4亿。现在,他又把目光转向国外,把国外的品牌引入国内市场,也将国内品牌推向海外。虽不如之前火爆,但每年也有几千万的营收。
重回时尚界,贡海斌做得顺风顺水。他说,事业离不开妻子张蕾的支持,而他的时尚生活,张蕾更是不可或缺。前段时间,他正在凯宾斯基酒店等妻子,远处走来一个美女。他忍不住多看了几眼,美女一走近,才发现是妻子。原来,两人分别后,妻子特意去做了头发,搭配了新衣服来赴约。类似的惊喜,几乎周周上演,“如今的生活状态,和我当年在法国体会的如出一辙。”
“现在有人再问我时尚是什么,我会直接拉着妻子往他面前一站。以我们的年纪还能保持这样的状态,难道还不叫时尚?”记者问他是否会和欧洲时尚界常青树卡门·奥利菲斯一样,走了60年T台还在继续。他笑了笑,“我不确定80岁是否能有那么好的状态,可一定会像她那样,时尚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