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福克纳笔下的女性形象
2013-04-29侯大为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医学英语科研论文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现象研究(项目编号:09JK133)。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的著名小说家,一生共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100多部。福克纳是一个对人类命运寄予更多关注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作者更侧重于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当时,女性饱受煎熬,作者对她们倾注了非常复杂的感情,不仅有感性的爱恨表达,也有理性的静观和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对福克纳作品的回顾,探析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以便读者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作品的魅力。
一、女性的悲惨命运
在人生的悲剧中,女性经常是主要载体。传统的宗教社会将女人视作男人的一根肋骨,从而将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的地位界定为男人的附属物。在聪明才智和内心世界方面,女性有着和男性一样的特性,甚至在感情方面会比男性更细腻,可是男权统治的社会却让她们遭遇种种不合理的压迫和摧残,她们不是被奉为贞洁、神圣的象征,就是被贬斥为淫荡、邪恶的妖妇。社会对女性的这种两极分化的限制和扭曲使她们的自我意识受到严重伤害,为了顺应社会的这种界定,她们不惜牺牲自我,对自身的心理需求极度压制。长此以往,妇女心中充满痛苦,在没有爱的家庭中,她们时刻有着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内心无比孤独。南方传统观念下的这种妇道观和价值观与女性心中的自我意识形成强烈冲突,在斗争的过程中,女性成为最大的牺牲者。
在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就是一个典型的被父权控制的女性受害者形象。她父亲将所有向她求婚的男子都赶出去,将艾米丽追求自身幸福的权利完全剥夺,极大地扭曲了她的自我意识,以至于后来艾米丽无法正视镇上人对她谈恋爱的各种指责,从可怜到愤怒,最后将她视为耻辱的这种态度变化,使得艾米丽最终因害怕情人发生婚变而残忍地将其毒害。小说表面上是作者对艾米丽追随南方的旧传统表示批评,实际上作者在小说最后写道:艾米丽与死去的男友尸体生活了多年,直到她也死去。这种结尾令读者内心无比震撼,关注点已经不再是艾米丽的罪过,而是这种非人性化的控制和压抑对艾米丽的摧残。此时,我们不应该将眼光单纯地放在艾米丽的传统厄勒克特拉情结,认为她是新时代变化的一个阻碍者,作为一个南方遗留后族应该受到批评和指责。我们应该去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艾米丽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女人,她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她的悲剧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正如作者所言,我们不知道是应该喜欢艾米丽还是害怕艾米丽,其实不光是艾米丽,还包括更多遭遇这种痛苦、被社会扭曲的女性。
在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中,洛莎也是一个类似于艾米丽的被社会扭曲的女性形象。洛莎从小失去了母亲,也没有得到过一丁点儿的父爱,她在清教阴森的灵堂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她是一个从来没有人关心的人,对于她的任何需要、想法等,没有人理会。然而,作者却赋予这位女性非常强烈的女性意识,她内心充满不安,对哲学领悟透彻。她信奉被人遗忘的根也会有开花的可能,她对爱情发疯似的追求,对于幻想中的情人的死亡,她表现出极度的悲伤。作者所塑造的这一女性形象令读者感到非常同情和震撼,同时读者也能深深体会到南方旧社会对妇女的摧残和压制,这样,洛莎的种种过激语言和生活方式也就容易被读者理解了。
除了以上女性形象外,福克纳还创作出了许多因遭遇社会摧残和压抑从而导致扭曲的女性形象。娜西萨对下流的匿名情书始终保存的心理,朱安娜发出上帝再让她堕落一段时间的恳求,艾迪·本德仑为了摆脱当前的单调生活而宁愿死去的决心等都是对南方女性的内心痛苦和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真实描述。福克纳运用多篇幅从更深的层次上对南方的女性被残害与蹂躏进行描述,向社会展示了女性的悲惨命运,希望引发社会对这种旧传统的重新审视。福克纳对女性悲惨命运形象的描述正是作品所要表达的社会意义。
二、南方妇女的形象表现
福克纳在作品中不仅对南方传统对女性的压抑进行了批判,也对女性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更多的同情。他在作品中对女性给予称赞,认为她们是神奇的,她们比男人强。同时他还塑造了很多勇敢、自豪、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都是福克纳作品中的闪亮之星。
在《喧哗与骚动》中,作者将青年时期的凯蒂塑造成一个非常可爱的女性形象。她对父母非常体贴,对自己的痴呆弟弟百般照顾,并且对郁郁寡欢的哥哥给予安慰,即使是面对另一个非常自私的弟弟,她也表现出非常大度的忍让。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她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可是在外界的巨大压力下,她的需求遭到了压制,内心虽然很痛苦,可是仍然为了家族的荣誉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在家人的压制和摧残下,她为了自己的女儿被迫离开家,最后竟然沦为妓女,甚至还成为纳粹的情妇。小说的这一结局似乎是福克纳的刻意安排,他说自己写这部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向读者呈现这位美丽而不幸的女性形象,她的命运是注定要遭遇劫难的。虽然文中的凯蒂在南方的旧传统下过着非常悲惨的生活,可是她所表现出的各种反抗却是南方众多妇女对爱情、家庭温暖和个性追求的向往。福克纳对凯蒂极力赞扬,他认为凯蒂是他所爱的最美的形象之一。我们由此也深深体会到他对这一形象的喜爱之情。
小说《押沙龙,押沙龙!》中的朱迪丝是福克纳作品中最为宽容的女性形象之一。她所生活的家庭是一个种族主义非常严重的家庭,但是她并没有被影响。对于黑人,她给予他们帮助,照顾黑人伤员,她也非常爱自己的黑人血统未婚夫。在她的爱情世界里,她崇尚对爱情和幸福的努力获取,同时也愿意承受这些所带来的任何痛苦。因此,当她的未婚夫死后,她不顾一切阻挠为他举办了葬礼,并且将他的私生子接到家中来抚养,甚至还让孩子叫她婶婶。朱迪丝的这种行为和思想完全不被当时南方传统社会所接受,人们认为她是大逆不道的,她和她父亲所努力追求的宏伟目标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朱迪丝这一女性形象的个性鲜明、强烈的正义感正体现了作者对种族主义社会的不满。在小说《八月之光》中,作者塑造的莱娜是一个被多数人称赞的女性形象。她面对困难绝不服输,始终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拥有极其独立的个性,所有这些都深深打动了作者和读者,她是南方旧社会中对自己命运完全主宰的女性代表。
三、对社会矛盾的揭示
福克纳是一位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家,他用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对美国南方的妇女生活和命运进行观察,通过描写她们所遭受的痛苦来对社会进行批判,进而引发社会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在当时的社会,传统价值观完全丧失,社会矛盾被日益激化,现实的社会被逐渐扭曲和异化,这些都无情地将南方妇女推向了痛苦的边缘,也让作者感到心碎。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将笔锋转向饱受生活之苦的南方妇女身上,对南方社会的传统思想对女性意识的摧残进行批判。作者认为南方的旧秩序是一种充满道义的秩序,可是却也背负着一种对女性摧残的道义负担。因此,作者在对南方的传统充满眷恋和爱慕的时候,也对这种传统的价值观进行超越,突破传统局限,对女性的本能、想象和直觉等内在心理进行分析,向读者展现这种传统社会下的妇道观对女性的严重摧残,进而激发人们对这种旧传统进行谴责,对这些女性弱者表示同情。
清教文化对人性的桎梏使得南方女性的各种需求都被压抑,妇道观的腐朽对南方女性的各种思想进行了残忍扼杀。漂亮的艾米丽、单纯的坦普尔、爱好诗文的洛莎等女性,都被这种传统社会力量压抑和摧残,直至灭亡。在这样的一种富有毁灭性的悲剧中,福克纳让读者感受到文中角色的灵魂震慑力,将我们内心对境况的忧患和危机意识唤醒。同时,作者通过描述南方社会中妇女所表现出的人类的昔日荣耀,引发我们对人类价值和希望的永恒存在进行感悟,提醒我们人类的不朽不仅源自他有绵延不绝的声音,更因为他有灵魂,有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的灵魂。在作者的笔下,每一位女性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人物形象,更是一类形象的象征。这些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类人命运的代表,是一种人生哲学的载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状况的展现。
传统的南方社会将女性视为祸水或者是堕落的源泉,这些都是对她们人格的侮辱和误读,是南方传统主义者为了维护他们的腐朽而强加在南方妇女身上的一种精神枷锁,这样的罪恶之都终究是要被粉碎的。同样,如果我们把福克纳笔下的妇女命运归结为对她们的憎恨,这完全是对作者作品的一种误读,完全没有领会作者的意图,是对南方传统腐朽妇道观的片面理解。在分析福克纳笔下的女性形象时,我们必须结合当时的南方旧传统,从根源上分析社会对女性的摧残,而不是简单地对人物形象进行好恶评价。
四、结 语
福克纳的作品属于意识流小说,他不仅运用独特的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同时也用独特的叙事技巧进行主题的升华,从而提升艺术的价值。在内心独白上,他对南方传统社会统治下的芸芸众生进行完美刻画,将那些惨遭社会摧残的妇女形象和她们内心的无比惶恐、无助刻画得淋漓尽致。在叙事风格上,他极力将主题与之呼应,通过形式的升华来体现主题,达到作品在形式和主题上的高度统一与融合。福克纳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他的小说不仅是对人性丑恶的无情揭露,也是对人性美的赞扬和唤醒。品读福克纳的小说,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唤醒了人们内心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黎明.威廉·福克纳的南方妇女观[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2] 葛亮.论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7(02).
[3] 姜华.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在福克纳女性塑造中的体现[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作者简介]
侯大为(1976— ),女,陕西西安人,文学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