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峁玉石雕人头像

2013-04-29高功

收藏界 2013年8期
关键词:石峁石雕玉雕

高功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了不少新石器时期的玉、石雕人头像,其中玉雕人头像的出现尤其令人称奇。这些粗矿、古拙的玉、石雕人头像,反映出古人由于缺乏对大自然的了解,以及对各种自然现象理解肤浅,凭着原始的认识和想像用人工制造出玉、石雕人头像,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神灵的敬畏,以期达到征服自然、祈求平安生存的目的。从考古发掘的资料证实,玉、石雕人头像是原始先民们用于宗教活动、祭祀仪式或巫术活动中所用的器具。原始的巫术信仰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远古先民们信仰“万物有灵”,即一切事物皆有灵魂,特别是人。玉石雕人头像即是古人心目中“神和灵魂”的寄托或化身,陈设在祭台或广场中央,供人们祭拜、祈福,祈求达到神灵保佑的目的。

玉雕人头像

玉在古代被视为山之精髓的美石,光泽温润,晶莹剔透,有超自然的能力,是瑞祥之物。在古人眼里,以玉雕琢成的人头像对邪恶的东西更具有威慑的力量。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玉雕侧面人头像(图1),1976年征集于石峁遗址,新石器时代,距今4000多年。高4.5厘米,宽4.1厘米,厚0.4厘米。片状,玉质呈青色,局部有褐色侵蚀、半透明,双面平雕;玉雕人头像圆脸,五官比例准确,目光平视;鼓腮,口微张,颔下有细颈;面颊部透钻一圆孔,可能用于系佩;鹰钩形高鼻,阴刻橄榄形大眼;脑后有凸出的大耳,头顶有一凸起的发髻;形象古拙传神,憨态可掬。从玉人头面部的形象看,与中原地区的人不同,可能是以陕北地区质朴、健壮、憨厚的男性为蓝本雕琢而成。

无独有偶,30多年后,神木收藏家胡文高先生也收藏到一个石峁玉雕人头像(图2),其形状及尺寸与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玉雕人头像极为相似。玉质呈微黄色,半透明,双面平雕,片状;玉雕人头像方脸、鹰钩形鼻隆起、橄榄形大眼,鼓腮,口微张,颔下有细颈,面颊部透钻一圆孔;脑后有凸出的耳,顶有一束凸起的发髻,发髻中部有一小孔,可能供系佩用。此玉雕人头像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区别较大,玉表面及所有的阴刻线都经过仔细打磨,手感莹润光滑;玉雕人头形象稳重矜持,妩媚强健,雕刻手法古拙,各部比例虽有失当,但形象传神,其面容似为一北方女子的形象。

玉雕人头像是陕西省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首次发现的以人为雕刻对象的玉器,在陕西省境内属首次,但类似的玉雕人头像在全国史前遗址中并非鲜见。如山东滕县大口的玉雕人面像,甘肃永昌鸳鸯池51号墓石质雕人面像,四川巫山大溪遗址64号墓双面石雕人面像,安徽含山长岗乡凌家滩1号墓玉人等。

石雕人头像

石峁遗址出的石雕人头像远多于玉雕人头像,粗略估计有20多个。这些石雕人头像都是用整块的岩石雕凿而成,大小不等,最大的有几十厘米。从外形来看,大都造型粗砺、简练、稚拙,具有典型的山地草原民族的文化气息,追求人死后灵魂不灭;从雕琢的粗略及数量看,可以推断石雕人头像的出现应当在玉雕人头像之前。

陈列在榆林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的石雕人头像(图3),是2009年征集到该馆的镇馆之宝,已展出4年,应是一件新石器时期的祖先崇拜物。石雕人头像质地为砂石料,呈浅黄褐色,长60厘米,高50厘米,宽25厘米,为单面高浮雕,品相完好,为人的正面脸部形象;整体上至眉骨平顶,下沿与下巴齐平;面部形象为鹰勾形隆鼻、与双眉相连;半张口,呈微笑状,两颊颧骨稍微凸出;扁方脸和大眼睛较为夸张,采用的是高浮雕的雕刻方式,其雕刻手法简单、朴拙。石雕人头像反映了陕北先民敬畏和祈求祖先、神灵护佑的原始朴素观念。这件难得的高浮雕艺术品,在我国石雕艺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收藏于榆林上郡博物馆的一件石雕人头像(图4),高26厘米,宽28厘米;砂石料质地,黄褐色;石雕人头像为三角形,平顶齐眉,眉与隆鼻连为一体;阔嘴无颈,两腮外鼓,下巴与底部平齐;柳叶形大眼延伸至耳后,造型极为夸张;立体高浮雕,雕刻手法简约、粗犷。从石雕人头像的面容看,似以北方游牧民族男子的形象为蓝本,双眼倒竖、强悍健壮。

结语

在2012年石峁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共出土了6件完整的玉器以及石雕人头像等遗存物。这次考古发掘终于为散落在海内外的石峁玉器、石器以及陶器找到了“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收藏在海内外博物馆及收藏家手中的大量石峁玉器、石器以及陶器定了性。本文刊出的玉雕人头像和石雕人头像,与考古发掘出土的器物无论在器型上,还是在质地及雕琢手法上,都如出一辙。石峁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与同时期的其他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显然是新石器时期的又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将其定义为石峁文化,对于探讨和研究我国的史前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责编:辛友)

猜你喜欢

石峁石雕玉雕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中国文明的前夜
——石峁遗址
遇见石峁
石峁寻古(外一首)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中华文明的前夜石峁遗址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