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肯认错?
2013-04-29陈彤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犯一些小错误,有时又不肯认错,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解。孩子年龄小,犯错是难免的,但不肯认错是家长难以容忍的,因为不认错就不能吸取教训。其实,孩子不肯认错有各种心理原因,家长若能准确了解孩子的苦衷,对症下药,就不难解决问题。本期,我们邀请儿童心理学副教授段佳辰女士,与家长朋友共同座谈这个话题。
“我不想被惩罚”
程昊珺(5岁男孩的妈妈):我儿子本来挺乖的,做错事勇于承认,还主动保证以后不再重犯,可最近一段我发现他学会了撒谎。小孩子嘛,撒谎的水平不高,漏洞百出,所以总能被我识破。为了让他健康成长,每当他不肯承认错误的时候,我都会严肃地教育他,拆穿他的谎言,要求他深刻反省。为了让他长记性,我们约定,撒一次谎打三下手心。这个办法好像不灵,再犯错误的时候,他更不肯认错了,拼命为自己辩解。请问,我对他的惩罚是不是太重了?对5岁的孩子,怎么惩罚才合适呢?
朱可(4岁女孩的妈妈):我对女儿的教育很严格,但我不会动手打她。如果她做错了事,我会耐心地和她谈话,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制订相应措施,保证不重犯。女儿从来不为自己辩解,但她会咬着嘴唇不认错,还用恐惧的眼神望着我,一副小可怜的样子。我知道打孩子是不对的,但面对不肯认错的孩子,我真的很抓狂。
主持人:很明显,孩子在逃避惩罚,这是一种侥幸心理。请段女士来给我们详细分析分析。
段佳辰(儿童心理学副教授):《三字经》开篇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都是诚实的,最初犯错误都勇于承认,他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但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对犯错误的后果也比较模糊,于是如实向家长汇报。此时,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家长本着为孩子负责的态度,严厉地惩罚孩子,甚至小题大做,上纲上线,孩子就知道了犯错误的后果是被惩罚,那么,下次再犯错误时,他就会本能地拒不认错。其实,孩子不是意识不到错误,而是在逃避惩罚。孩子会想:“如果我不认错,还有可能逃过一关;如果认错,就一定会被训斥或被罚。”所以,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不肯认错不是认知障碍,而是家长滥用惩罚造成的。
程昊珺:惩罚不是虐待,家长无非是想让孩子接受教训,高效率地成长;再说,让孩子接受小小的惩罚,也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主持人:孩子年龄还小,小小的惩罚对他们来说或许很严重。孩子都很敏感,能够准确地感知父母的表情和语气,并联想到自己可能不被父母爱、被遗弃等严重后果。
朱可:那么,孩子犯错误时,家长该怎么做呢?
段佳辰:控制情绪是关键。孩子犯错时,如果家长和孩子任何一方有情绪,家长都应该冷静,先把事情放一放,等到双方都冷静的时候再处理。如果家长在愤怒之下责难孩子,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害怕,影响亲子关系。如果孩子有情绪,家长在没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之前,采取任何方式教育孩子,都不能收到理想效果。事后,家长可以采取回忆的方式问孩子:“宝贝,你刚才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希望你能告诉妈妈。虽然这个错误是妈妈不希望看到的,但如果你能诚实地承认错误,妈妈会很高兴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效果比训斥和责罚要好。
“我要维护自尊”
马子悦(10岁女孩的妈妈):我女儿从小到大没挨过打,全家人都宠着她,我敢保证她不肯认错不是为了逃避惩罚。我发现,越是人多的时候她越不肯认错,让我很没面子。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很热闹。我女儿从厕所出来没多久,我就发现抽水马桶堵塞了。仔细查看,原来是半卷手纸掉到了马桶里。我问女儿是不是她干的,她矢口否认。家里就她一个孩子,她又刚刚用过厕所,事情是明摆着的,她就是不承认。
秋志辉(12岁男孩的爸爸):我儿子也有这样的特点,非常要面子,做错了事,在外人面前死扛到底,单独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倒是能爽快承认。俗话说:“堂前训子,背后教妻。”可是我当着外人的面批评他,效果非常糟,有时候这小子敢跟我翻脸!
段佳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尊心,需要与成人一样受到尊重。如果家长当着很多人的面指出孩子的错误,或者训斥孩子,可能会令孩子产生羞辱感和抵触心理,这时即使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愿意承认。如果家长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还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自卑心理,那问题可就严重了。所以,家长对待孩子应该像对待朋友那样,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当孩子在大庭广众下犯错时,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个台阶下。
主持人:我来说一个成功的案例。一位妈妈告诉我,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她在客厅里忙着招待,突然听到卧室传来玻璃瓶的破碎声。她跑到卧室一看,6岁的女儿正手足无措地望着地上的玻璃碴儿。打碎的是一瓶价格昂贵的香水。“不是我打碎的。”女儿说,一脸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表情。妈妈没说什么,赶紧打扫危险的玻璃碴儿,然后对女儿说:“刚才你和小狗在卧室里,是不是小狗把妈妈的香水碰掉了?你可不可以告诉小狗,乱动妈妈的东西是不对的,以后要当心,可以吗?”眼看小狗受到责骂,女儿很愧疚。客人走后,女儿马上主动向妈妈承认错误:“妈妈,香水是我碰掉的,我错了,以后我不乱动你的东西了。”
段佳辰:这是一位聪明的妈妈,既解决了问题,又保全了女儿的自尊心,还利用一件小事告诉女儿什么是责任心。
“我根本没做错”
李玮峰(15岁男孩的爸爸):我儿子是个诚实的孩子,做错了事不撒谎,却犟得很,很少认错。比如,他瞒着我和他妈妈,用500元压岁钱买了一个带游戏功能的MP3,课堂上偷偷地玩,被老师发现。他承认MP3是他用压岁钱买的,却不认为这是错误行为,还狡辩:“钱是爷爷奶奶给我的,我有权支配,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章学澜(14岁女孩的妈妈):孩子上了初中,大概就进入逆反期了吧?越来越不听话,做错了事不但不认错,还找借口气父母。上学期期末考试,我女儿成绩不理想,全班排名第21名。我很不满,问她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她一脸不高兴地说:“你们大人就知道向孩子要成绩,动不动就如临大敌,烦不烦啊!第21名怎么了,很差吗?那第61名的同学还活不活?”
主持人:我怎么觉得孩子的话有三分道理呢?李先生有没有给孩子立过规矩,大额消费要经过父母同意,或者不允许使用MP3?章女士有没有给女儿制订过考试目标和底线?一次考试失利能叫做错事吗?
李玮峰:花钱的规矩倒是没立过,不过500元对15岁的孩子来说不算小数目啊!
章学澜:您这样一说,我忽然觉得是我小题大做了。
段佳辰:有时候,孩子不认错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哪里做错了。孩子天性好奇,喜欢探索各种新事物,做错事是难免的。平时生活中,家长应明确给孩子立好规矩,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这样,当孩子犯错时,自然就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孩子考试失利,是正常的,家长应该宽容孩子,冷静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让孩子明白今后需要克服什么缺点,如果家长一味责备,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从而混淆是非观。
“我在效仿爸妈”
陈誉(17岁男孩的爸爸):我现在跟儿子简直没办法交流,只要我指责他,他就情绪激动,反过来指责我。比如,我批评他早晨不叠被子,床弄得像狗窝,他就反唇相讥,说爸爸的床是大狗窝。我批评他东西乱放,经常找不到课本,像一只丢蛋鸡,他就嬉皮笑脸地问我,老爸你找到你的手机充电器了吗?我批评他考试成绩差,他就长叹一口气,说那是因为基因不好。你们听听,这不是存心气我吗?
主持人:请问,孩子说的是事实吗?
陈誉:事实倒是事实,可是,我是教育者,他是被教育者,哪有这么没大没小的?
主持人:家庭教育,笼统地说就是言传身教,只言传不身教,效果不可能好。还有一句话叫“上行下效”,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中影像,所以父母以身作则非常重要。
段佳辰:没错。许多家长习惯居高临下地教训孩子,让孩子服从自己,但从来不检讨自己的行为,一旦自己犯了错,也不会主动向孩子认错,孩子自然会模仿。为了改掉孩子死不认错的坏毛病,家长犯错时要给孩子认错,这样就能从正面发挥榜样的作用。比如,父母不小心踩坏了孩子的玩具,家长应该放下面子,主动告诉孩子玩具是自己不小心踩坏的,真诚地请求孩子原谅。同时,家长还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如果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弥补过错,就会获得别人的原谅。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