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时代的阅读:趋势与挑战

2013-04-29徐升国

出版广角 2013年8期
关键词:国民读书数字化

徐升国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在乔布斯去世的时候,有一个中国网民在网上写了一篇帖子纪念乔布斯。是他一个两岁半小女儿使用iPad的故事。他女儿一岁的时候接触iPad,开始女儿还不认识字,但是对iPad这个东西非常好奇,就看到这个点一下就可以打开,再一点就关掉,纯粹是对这个开和关触摸非常感兴趣。

几个月以后随着她慢慢长大,发现iPad不仅是可以开关,而且里面有很多图片、视频,很好玩。她老爸就下载一些绘本书给她看,她发现里面有好多故事,还可以有语音讲故事,还可以插入互动游戏。后来女儿非常迷iPad,开始她老爸规定玩10分钟,后来抱着iPad不撒手,要玩半个小时。只要把iPad抱走就哭,再给她就笑了。

后来,她爸爸担心iPad对幼儿眼睛发育有影响,就强行不让她看那么久。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把开关关了,告诉她说是没电了。后来她去花园里面滑滑梯,有一种上面带一个罩子的滑梯,她滑下去后就说了一句话,说滑梯没电了,因为黑的她就觉得是没电了。小女孩世界里面所有屏幕都是触摸式的,一个是有电的世界一个是没电的世界。

对他女儿来说,这个世界是一个屏幕世界和触摸世界,她认为这个世界天生就这样。现在国际上有一个概念,把这种一生下来就接触数字屏幕的这一代人,称为“数字原住民”,在屏幕出现之前出生的人,称为“数字移民”。地球上的人类就此可以分为这两类,这两个人种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

有学者提出,“纸书必死、阅读永存”。现在还有一种新的现象,叫做“告别阅读”,不仅是纸书,阅读会不会也正在走向死亡?这个过程正是我们读屏时代与数字化时代伴随着的一些新的现象。

下面,我介绍一下在国民阅读调查中发现的一些数字化阅读的趋势和阅读面临的一些挑战。

我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从1998年开始就参与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这个调查我们是跟中央电视台市场研究和一些社会调查机构合作进行的,采用比较标准化的社会调查方式。到今年已经做到第十次了,在1998~2006年的时候是两年一次,2007年以后是一年一次。

通过10多年来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国民阅读呈现这样一个特点:国民数字化媒介阅读率在10多年中持续上升,而传统书报刊物在持续下降。

从10多年趋势来看,国民图书阅读率2011年是53.9%,比2010年52.3%增长了1.6个百分点,但是比1999年第一次全民阅读的图书阅读率降低了5个百分点,可以说10多年图书阅读率呈现一个U形。其次期刊阅读率我们也可以看到呈现一种波浪式下滑的过程。由于我们开始没有采集报纸阅读率这方面数据,而是从2007年的第五次閱读调查才开始采集,因此时间段短一些。应该说5年来报纸阅读率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下降。国民上网率也成上升的变化趋势,第一次全民阅读调查时候,整个国民上网率只有3.7%,2011年的时候达到55%,这个是国民数字化阅读变化趋势。我们从2008年开始调查,由于1999年全民阅读调查的时候上网率还是比较低,所以没有进行数字化阅读区分。2008年把数字化阅读单独进行调查,从这4年趋势来看,数字化阅读从24.5%增长到38.6%,手机阅读率的变化趋势也是很明显的。手机阅读真正发展大概在2007年,爆发性增长是在智能手机发展以后,从2010年以后更加爆炸式增长。短短4年从12.7%增长到27.6%。我们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结构来看,目前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成为两个主要的方式,电子阅读器、光盘、PDA和其他阅读比重目前还是比较小的。

从上述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国民数字化阅读应该说是10多年发展迅速,直接影响和冲击人们对纸本出版物的阅读。从这个趋势看,数字化阅读将成为未来主流阅读方式。但是,数字化阅读意味着什么?数字化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方式的差异是什么?两者对人们的影响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却并没有非常广泛地被关注、思考和研究。曾经有人说数字化阅读有几种特征,一个是F形阅读,像看报纸新闻一样,看标题,看前几行,看到后面就是大概了解一下,如果后面还有就不翻了,这个就叫标题党。我们知道很多人读书有一种习惯,叫Z字形阅读,指的是从第一个字一直转折到最后一个字,往下看完,这是纸书阅读形式,报纸阅读也普遍存在F形阅读。网络阅读有一个特征是浅阅读,还有一些特征包括超链接阅读、浏览式阅读、搜索式阅读等。

现在这种触摸屏还形成一些新的阅读方式,包括交互式阅读、社交化阅读等。在国外有一本书叫《普鲁斯特与章鱼》(音译),作者提出神经学研究的一个发现,她发现我们经常进行阅读的人在脑部有一个活跃神经区,称之为阅读区域。如果不进行阅读的人,这个区域是不存在的。

如果一个人进行长期数字阅读,它的神经元区域会发生变化,物理位置不一样,神经元阅读时候反应也不一样,我们把有这样数字阅读神经元区域的脑袋称为“数字脑袋”。所以作者从神经学角度认为,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两种阅读不是简单的“反正都是看书”,实际上这是有区别的:一种是“阅读脑袋”,一种是“数字脑袋”。这种差异导致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发现,就是很多东西现在不再需要记忆,古人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为了把知识装到脑袋里面。但是,现在我们很多人不需要知道怎样把知识装在脑袋里面,而只需要一个手机,只需要一个搜索引擎。因此,现在这种知识对记忆的要求越来越弱。美国人说中国人数学特别好,美国人是两位数以上的加法就算不了,必须有一个计算器。对他们来说知识不需要记忆,可以让计算器来掌握。所以现在我们很多人不需要背那么多东西,因为答案就在百度上面,百度一下这个答案就出来了。

那么,数字阅读的这些特征有什么意义?数字阅读对我们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现在国际上也没有非常具体的答案,也有很多人正在关注和探索。

现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随着移动时代到来,信息更加无处不在。我们再也不需要冥思苦想,到网络上就能获得答案,深入阅读和深入思考不再是传播知识的唯一方式,甚至不再是主流的方式,同时阅读也不再是人们最重要的生活方式。

换言之,动感阅读或者是交流将取代传统静态式。信息传播和知识传播的存在,使我们阅读进一步发生变化,有时候不需要去查找搜索引擎,随便在微博上问一下就知道。这样一来,我们离知识和智慧将越来越远,因为阅读不仅是让我们掌握知识,还掌握了智慧。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数字化、网络化的阅读,使我们思维呈现出跳跃式特征,非常动感。

众所周知,人类文明史和阅读史,是人类理性发展伴随着人类阅读发展而形成,所谓文明社会出现是人类通过面壁方式沉思,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来发展出人类的理性的思维模式和逻辑。所以阅读使理性时代到来,而这种随静态阅读和面壁式阅读而来的理性时代会不会因为我们动感交流式阅读发生改变?

目前,与移动网络和通讯相结合的交互式出版和阅读、社交式出版和阅读、碎片式出版和阅读,将可能颠覆第一代和第二代数字出版模式。传统意义上的阅读的重要性也将越来越降低,阅读和思考越来越成为稀有之物。信息爆炸时代人的思考能力的平面化、碎片化等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新现象和新趋势。这样背景下当我们喊出告别阅读口号的时候,这个口号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对人类又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时代留给我们出版行业,留给我们阅读行业的一个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解答。

我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国民阅读面临的一些挑战。除数字化阅读和碎片式阅读的挑战,我们国家还有一些其他方面挑战:第一个是传统纸质媒介阅读时间持续减少。第二个是没有阅读时间和读书习惯缺乏,这成为影响国民读书重要因素。第三個是有超过50%的人认为自己读书数量非常少,或者比较少,多数国民对自己阅读满意度并不高,只有两成国民对自己阅读状况表示满意,有20%以上人表示不满意,还有58%人表示一般。就是说大家对自己阅读状况并不是很满意。第四个是国民阅读的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有待加强,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民读书的来源,70%的人通过自己购买来阅读,还有40%是借阅。到图书馆借阅的人占19.8%的比例,还有11%人在书吧里面看,有2.3%在农家书屋或者各类书屋里面看书。我们说中国人觉得书价贵,是因为买不起书的人没有别的渠道获得图书。当然王石不会觉得书价很贵。第五,校园的阅读环境有待改变,许多学生因为功课而没时间读书,还有许多同学没有读书的习惯,不喜欢读书,还有不少人找不到感兴趣的书等。在小学,有8成小学老师支持学生读课外书,但也有3%的老师反对学生读课外书,有27%的老师表示无所谓。在中学,超过10%的老师反对学生读课外书。

在国际上对学校教育有一个普遍的认知就是学生第一重要的能力培养就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如果一个学生阅读能力很强,就具备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国外有一个说法,叫阅读优先,或者叫阅读第一。美国的国家教育改革法案里面明确提到这个观点,作为教育改革法案的核心思想。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教育改革法案里面对阅读基本上只字不提。

针对上面国民阅读的一些趋势和挑战,我们提出八个方面的对策,以应付改变国民阅读所面临的挑战:第一,将国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第二,为国民提供更多公共阅读基础设施。第三,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阅读氛围,普及阅读意识和观念。第四,促进亲子阅读,从儿童开始培养阅读习惯。第五,开展校园阅读,将阅读作为校园教育的核心。第六,大力发展公益性社会化民间阅读促进组织。第七,大力发展阅读产业,以市场的力量促进阅读发展。第八,引导和发展数字阅读,研究其优点与不足。

(内容为讲话录音整理)

猜你喜欢

国民读书数字化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