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小先锋垃圾分类我能行
2013-04-29张岚
张岚
编者按:
上海宋庆龄学校集东西方教育的精髓于一体,设置了丰富、多元、平衡的课程,通过独特的教学内容和充满爱、欣赏与激励的教学过程,旨在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博爱精神、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世界优秀公民。她就像是一个和谐的地球村,下面让我们跟随宋庆龄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喜爱的地球村,看看他们是如何快乐学习和生活的。
活动由来
建设生态文明、倡导低碳生活,是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需求。2012年12月,宋庆龄学校开展“小手牵大手 减排爱地球”的科技节主题活动。为了帮助孩子们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配合科技节主题,我们专题设计了“环境保护小先锋 垃圾分类我能行”的活动方案,在班级进行分类垃圾桶设计和制作活动,帮助孩子初步学会垃圾分类。
活动目的
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尝试参与社会问题的调查活动。
二、通过设计分类垃圾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亲手改造废旧纸箱,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三、在实践过程中,初步学会给垃圾分类。
四、树立学生环保意识,懂得资源的再利用,爱护生存环境。
活动任务:制作分类垃圾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自觉将垃圾放入不同垃圾桶内。
活动方案
一、活动准备
(一)了解家庭12月1日和2日(周末)两天产生的垃圾种类、数量、去向。(完成小调查表格)
活动形式为家庭总动员类型的亲子活动,鼓励孩子在家就争当“环保小先锋”,倡导环保理念,注重垃圾分类。
(二)12月3日(周一),利用晨会,师生交流讨论。
目的:
1.让孩子们认识到地球资源有限,很多是不可再生的,必须珍惜,要充分利用。
2.帮助孩子了解垃圾过多的危害,以及垃圾分类对资源再利用和环保的重要作用。
3.帮助孩子们认识到,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可以从自己做起,小朋友也能发挥大能量。
讨论内容和过程:
请小组代表3人介绍调查结果
讨论乱扔垃圾的危害;
讨论有哪些垃圾是可以再利用的;
讨论垃圾分类的标准。
二、知识准备
(一)对垃圾的认识;
(二)认识垃圾分类标记和上海市垃圾分类标准;
(三)能熟悉常见垃圾的分类。
1.了解哪些是你身边触手可及的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其中:孩子们日常接触的纸巾属于其他垃圾,是不可回收的。
2.上海从2011年起将垃圾分类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2012年建立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目的是联合19个市级部门、17个区县,进一步巩固成效,强化机制,增强合力,长效推进。
2011年,上海开展以1080个居住区为先导的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涉及约50万户家庭,分布在上海17个区县的17个街镇。
生活垃圾分类试行“2+3”模式,居民分开投放“厨余果皮(湿垃圾)”和“其他垃圾(干垃圾)”,环卫部门每天派分类专用车辆收集这2类垃圾。小区还有“有害垃圾”、“玻璃”、“废旧衣物”专项收集,不同回收企业会定期进小区收集这3类垃圾,政府鼓励干垃圾项目逐步细分。实践证明,这是符合上海市民生活习惯的垃圾分类方式。
三、制作环节
1.根据班级实际,决定设计孩子平时接触到的“废纸回收箱”“塑料回收箱”“废旧电池回收箱”三个分类垃圾桶。
2.画一画自己设计的分类垃圾桶。
3.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月饼盒、快递箱等进行分类垃圾桶改造和装饰。
4.制作完成,在平日生活中学会垃圾分类。
四、展示环节
由同学们民主投票,评选优秀作品,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科技节评比和展示,让孩子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五、巩固环节
鼓励孩子们持之以恒,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坚持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和注重环保的意识。
让孩子们理解,这不仅仅是一周的活动,垃圾分类减量是一场持久战,涉及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每个人的身体力行。作为一名上海市民,要配合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从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