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微博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2013-04-29傅昌
傅昌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社会现状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微博,充分利用传媒创新能力和新媒体影响力,一方面,建立微博体系开展学生工作将会实现辅导员、班主任、团委干部等学生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自由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快捷传播,促进学生工作的开展,推动团委组织建设,提高效率,提升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微博占高校大学生的信息传播制高点,并借助依托学校建立起来的微博体系,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阵地的坚守,保证高校大学生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互联网环境中,能够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关键词】微博学生工作团委组织思想政治影响
在社会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日益成为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微博应用越来越成为集合多种功能的开放式、互动性、便捷化的个人或组织自我展示、提供服务的网络门户。青年大学生群体的表达方式日益凸显出虚拟化、网络化的特点,校园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微博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均可登陆,操作简便,内容简单,同时可上传图片、视频等,符合当前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年人的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受到了青年学生的广泛青睐,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这样的趋势和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加入开通官方微博的行列。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校园里,微博已经全面渗透入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之中,他们对微博已经从适应、熟悉到依赖,在微博的语境中,失去了微博这个信息传播渠道,也就失去了一片广阔的阵地,失去了一个巨大的信息源。而学生工作的开展,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工作者应当紧紧抓住学生行为、思想的潮流所在,有所依据,有所侧重,事实求是的开展学生工作。既然微博世界是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根据地”,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这块土地,将学生工作的开展与学生的微博世界连接起来,以微博为工具,引导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微博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必须在积极地道路上向导,发挥新时代新媒体的优势,推动学生工作的开展。
笔者认为,团委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举足轻重的部分之一,因此本文着重从这两个方面来对微博对学生工作的影响展开阐述。
一、微博影响团委组织工作
共青团自身的性质,要求其自身要切实承担起“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职责,要达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这就必定要在新媒体环境下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举措,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加强共青团宣传工作强度和力度,继续保持在当代青年中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导向力。因而必须要研究新媒体、利用新媒体,同时尽最大的可能减少或消除消极影响,发挥好共青团教育与引导广大青年的作用。
而当前团委存在的矛盾就集中表现在组织建设力度不够,团员青年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各部门工作中的协调性不强、缺乏活力。学生干部工作仍缺乏活力,工作局面过于沉闷,按部就班,缺乏高潮,缺乏创新,缺乏精品。不能建设一个面向青年学生、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以个性化的服务满足青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目前的机制导致资源在时间范畴和空间范畴没有得到有效的统筹。从时间序列上看,我们把较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在阶段性活动的开展上,而在长效性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的建立方面较为缺乏,从而使得共青团组织的许多工作和活动很难长期地发挥应有的、持续的效应和作用。从空间序列上看,上级团组织拥有较多资源,如各类团属青年大学生社团、各类活动阵地、各类青年学生网站等,以及来自团政和社会方面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多是相对独立没有关联的,并没有形成一种有机高效的整合,也没有在更大的领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越往基层,团组织往往在资源的获取上难度越大,从而制约了团组织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和服务。
微博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形态,恰恰适应了这种需求。微博有着快速化、碎片化、直接化、微动力四大特点,直入主题,没有中介,非常直接,对思维影响很大,被众多大学生接受和喜爱,广大青年作为主要的用户群体活跃其中。用微博进行工作交流相对于QQ来说,有着较大的优越性。微博发布简便、自传播速度快,发布的微博信息往往是被被动阅读,只要添加关注,任何人都可以无限制的围绕某个话题和活动进行讨论交流,而通过QQ展开话题讨论受时间段、在线人数的影响,达到的预期效果并没有微博强。尤其是在不同区域间的团委组织的工作交流,微博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具体表现有以下四点:
(一)微博工具可以为高校团组织特别是基层团支部提供一个展示支部建设、组织支部活动、促进彼此交流的空间和平台,既增强每一个基层团支部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通过全校、各院系团支部微博集群形成整体的规模效应和影响力。
(二)微博强大的互动性功能和信息传播的便捷性特点,可构建高校各级共青团组织与广大普通学生之间扁平化、多层级、快捷、多样、精准的交流沟通渠道和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效开展正面思想引领,更好地履行团的思想引导职责。
(三)高校通过微博平台建构校级、院级、系级、班级团支部统一的四级全校团组织网络化、矩阵式组织体系和信息化工作机制,促进日常工作信息交流和重点活动组织动员,进一步提高高校共青团的整体工作效率。
(四)微博构建了一个全面立体的团委信息交流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团委都能够够做到互相交流,互通有无,拓宽了各高校团委的视野,便于高校之间相互的信息交流交换,实现全国各高校团委信息源的自由流通。
二、微博影响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是即将走向社会的生力军,是社会的栋梁,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将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思路,因此,在高校期间,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件极其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目前,从青年大学生队伍总体来看,青年大学生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青年大学生满怀爱国之情,关注时政热点、拥护改革开放、拥护反腐倡廉、追求政治昌明,对社会腐败现象疾恶如仇,对社会文明进步充满期望和渴望。在思想观念上与团的大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在政治理论学习上,虽然他们能坚持参加,但他们中真正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感兴趣的人很少,有不少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要思想的学习还不够深入,缺乏理论基础。一些政治理论性较强的思想与大学生的平时生活距离较远,不容易使他们得到较好的理解和学习,而且关于政治思想方面的学生活动确实不多。学生们对于很多政治问题持有的意见不同,我们学生工作者也未能开展统一的教育学习。同时青年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应是实现服务社会和自我发展的结合,而不少青年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却还存在着一些负面因素,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在青年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这都说明我们学生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够,工作还不到位,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多存在的弊病,对症下药迫在眉睫。而微博在这种大背景大环境下,由于其自身的特色无疑具有重大的借用意义,以微博为工具,通过微博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能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彻之,还能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选择,使之能够更容易被接受:
(一)微博作为一个言论交汇的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微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舆论阵地,是我们把握社会信息、舆论动态的重要途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面对这一重要领地,是不容错过的。信息网络空间的变大,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并且在这个空间里,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生动的教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数十年,但是教学内容变化不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变化不大,虽然这些经典思想理论内涵深刻,不可动摇,但是却并不是很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新口味。但是,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从那些被大学生微博热议的话题出发,进而引经据典的和传统著作相联系,对于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热情无疑具有更加有效的作用。微博里的素材极为丰富,只要学生工作者善于发现、深入发掘,就不难制定出更加适合学生口味的教学素材和案例,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为可能。
(二)微博客户端作为一个与网络连接的终端,具有实时更新的功能,这也就意味着微博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这恰恰是对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创意、没有新意的弥补。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多以说教的形式传播理论知识,并且局限于课堂授课一种方式。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自然而然,他们很难积极主动接受思想政治知识,也就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结果了。而微博由于其与生俱来的快捷互动功能,信息更新丰富、及时,信息发布和浏览生动、详尽,在教育双方的交流交汇过程中思想发生冲击,会更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学生学习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大学生中,虽然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敏感度不足,但是在他们身上,还是可以看到强烈的爱国情怀,因此,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事件往往能够引起他们的关注并产生感情上的强烈共鸣,在这种情形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无疑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三)微博作为网络上一个可以进行信息自由传播的工具,是可以让多方参与进来的媒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之间是可以有双向的思想交流的,而绝非传统的单向式灌输。这样做的好处是,双方处于一种平等沟通、积极对话的状态,更加具有开放性、交互性。随意性,打破双方的隔膜,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我们认为,微博是当前最新最实用的信息传播与共享平台,具有资源的共享性以及内容的广容性特点,可以实现交往双方的平等交流,同时是大学生经常使用的重要社交网络平台,是大学生崭新的文化活动场所,利用微博开展高校学生工作不仅促进了学生工作空间的延伸,也促进了学生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和方法的多样化,是在学生的主阵地上开展学生工作,给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视野与思路,有效的推动了学生工作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范梅,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刍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3)
[2]李伟、高始兴,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之我见[J],理论界,2004(03)
[3]欧阳加玲、钱建平,大力加强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中国建设教育,2008(10)
[4]蔡容华,微博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