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心插柳的网上入殓师

2013-04-29李珊珊

今日文摘 2013年8期
关键词:逝者博主新浪

李珊珊

2012年圣诞日,专门发布讣告的微博账户“逝者如斯夫dead”登上了新浪微博搜索榜榜首。微博的留言中,网友表述自己关注的理由是因为它的人文关怀,“许多人都是平淡一生,博主在做着一个很神圣的工作。”也有人留言:“每当看到你的微博之后都把那一天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过,反倒充实了许多。”对这条留言,博主回答说:“乔布斯也是这么干的。”

寂寞的知名微博

这里只关注死者,对粉丝则是“原谅不能粉一回”。截至2013年1月6日,这个标榜“只关注死者”的微博只关注了769个人,以至于新浪一直觉得这个账户很寂寞,不断地提醒:“我们发现您关注的人没有发布新的微博,所以为你推荐了一些……”

这个微博,粉丝们喜欢叫它“微博灵堂”,或者,更耸人听闻一点,叫“微博公墓”。偶尔也有人问微博主人:“你是死神吗,不然,怎么会知道这么多死讯?”对这个问题,微博的主人、1987年出生的程序员小林的答案很简单,“都是网友提供的”。最初,这里的每一条死讯后面会拖一个尾巴“欢迎我亡者信息”,后来,“有些网友说(“欢迎”二字)太不温情,就不再用了”。

同样一直在修改的还有微博的体例。最初,小林看到过的类似内容的微博总是“缅怀某某某”、“你在这里安家”,他认为,“读之索然无味。”而他自己,经过一系列的摸索,最终定下来的标准格式是:微博ID,走的年月日,年龄,为什么走,简短语句概述逝者的喜好,再从逝者微博中截图对应的信息。小林认为:“这样大家从一条微博里获取的信息很全面的,就像看一个故事一样,甚至不需要再点击到他的页面去浏览了。”

“逝者如斯”发布的前3个死者都是意外身亡的职场人,凤凰网的吴征、普华永道“加班累死”的女孩“潘小迷糊”和北戴河溺水身亡的用友致远COO黄骁俭。之后的微博中多是疾病、车祸、自杀,或是溺水之类的意外。如今的微博行文中,博主甚少臧否,不过,早期,他也会表达自己的那么一点点感想。对一个因六级作弊被取消学位而自杀的男大学生,他说:“人犯错的成本远远低于事后的挽回,而我们又无法衡量其中平衡,一生都在这样矛盾。”他会写给一个因男友醉驾摩托车而车祸身亡的17岁女孩:“你在微博里说‘找一个爱我的,不如找个懂我的,博主忽然觉得是不是该找个爱你的,起码会保护你,不会酒驾带你。”

截至2013年的1月6日,这个开设不到一年半的微博账户已经吸引了五万九千多粉丝。知乎上有人问:2013年最值得关注的微博是哪些?后面紧跟着一个毫不犹豫的回答:“逝者如斯夫dead。”

“逝者如斯”与“作业答案来了”

因为这份知名度,小林还需要接受各种媒体的访问,虽然其中有些让他哭笑不得的问题,比如:“你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做这件事,你快乐吗?”

还有人问:死亡对你来说是什么?

他的回答的:“全球的几十亿人口死了一个真的没什么,谁记得你。但后来发现,慢慢地读这个人的微博,那就是一个世界。你想,一个世界没了,对你来说那很严重。所以说,死亡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应该是,你知道去世的人多少东西。”

之所以没有用“入殓”之类的名字,是因为,小林觉得自己不是在哀悼,“你没觉得你看一条微博,是在看一条故事吗?是故事,不是哀悼。”

在所有这些采访中,人们尤其喜欢把小林与日本电影《入殓师》中的小林大悟君相提并论。而对那个做了入殓师的大提琴手,这个生活在中国的小林并不熟悉,“我只记得自己看过这部电影,主角名叫什么真忘了,原来他也有小林两字。”

这个中国的小林不会乐器,也不文艺,认为自己只是个“语言的基础组织者”。他热爱篮球,偶像是湘北篮球队队长、“大猩猩”中锋赤木刚宪,却因为不够高也不够壮,很难体会灌篮的乐趣。这个负责逝者微博的语言组织者不太习惯声音出镜,更习惯用笔谈话,在QQ上,他回忆,之所以这个只记录逝者的微博是今天的名字,只是因为,“做的时候没想起入殓师这个名字。”

生活中,这个小林是个2008年毕业的小程序员,在中关村做过北漂,写过一阵子MMO(多人在线网络游戏),最终还是回到福建的那个小城。到目前为止,微博上出现的那些死者与生活中的小林尚毫无交集。

怎样在社会媒体上溅起水花

为了庆祝“逝者如斯”在圣诞节荣登新浪综搜榜榜首,小林在果壳网的创意科技版特意发了篇文章,“0到新浪微博综搜榜第一”。那是一个草根少年如何不买粉、不营销、不炒作、不不要脸,最终走到了排行榜第一的故事。这是个经典的互联网时代扩散案例。

首先,产品要有内容的革新,做别人没做过,或是做得不够好的事情——这一点上,小林认为自己的两个“产品”,“逝者如斯夫”与“作业答案来了”,都是符合标准的。其次,为产品找到第一批忠诚的种子用户,小林“发完一条微博后,把这条微博评论发到逝者的最后一条微博下面。因为来看的人一定是对这个逝者感兴趣的人”。“逝者如斯”的首批关注者非常积极和活跃,曾经有位网友利用搜索关键字的方法,一口气提供了四十几个疑似的逝者微博私信给他作为备选。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增加互动?“你要知道,增加这种类型的微博互动很难的。但是没有互动,又显得太过冷清。那要用户发点什么呢?感想吗?不对,连续发3条以上的感想就枯竭了。转发吗?也不对,谁希望自己的首页上充满这种信息呢。那么最终的理想化信息是,又简单,又能表现哀思。蜡烛表情,对,引导用户发一条蜡烛表情。”最终,小林的每条逝者微博最后,“欢迎我亡者信息”变成了“感谢大家每天一次转发、留言点灯,功德无量”。有了这样的引导后,评论和转发率果然猛增。

这篇技术分析曾让一位采访过小林的记者困惑地问:为什么“看起来有些和之前人们理解的人文关怀相悖,甚至可能看着感觉更像一个技术帖?”这个85后男孩对此的回答是:“这个世界很多元,每个人的思想环境不一样,所以才会有许多思考的火花、误会等等……”

在TED的讲坛上,创建了社交新闻网站Reddit的Alexis Ohanian也曾讨论了这个问题,他说,“互联网上,人们也许并非出于利他主义的意图,他们只是想做点很酷的事情而已,这里惟一的判别标准是你是否保持真诚、实话实说,以及,是否足够的敏锐前卫。”Ohanian把他的TED演说起名为“如何在社会媒体上溅起水花”,他说:你可以在互联网上做得很好,但资讯的来源不再是自上而下,如果想在这个世界里成功,放松自己,不要害怕失控。

凡事不一定要事必躬亲,这是“逝者如斯夫dead”给小林的一个重要经验。2012年的11月末,他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个产品——“作业答案来了”,从用户中收集题目,也从用户中收集答案,只用了一周时间,这个账户的粉丝就突破了万人。

目前,如果不需回信回帖和打理太多事情,小林只需在“逝者如斯”账户上工作半小时。而“作业答案来了”,“相对比较麻烦,大约需要半小时转一次”,目前正在尝试邀请网友来共同主持。

“‘逝者如斯的微博会一直做下去吗?”

“新浪微博的关注上限好像是2000个,关注满了就不做了。”

网络祭奠与通常的祭奠有何不同?

“不论是新的祭奠方式还是旧的祭奠方式,大家都是在现有的条件下的最大投入感情。不宜去比对区别。”

网络、微博、微信这些“产品”让这个世界更好了吗?“适者生存吧,谁也阻止不了这些的发生。”

笔谈结束的一刻,刚好翻到“逝者如斯”上的一条粉丝留言,那位粉丝说:“想到一个类似电影《第六感》的情节:某天,我还像往常一样拿着手机刷着微博,突然看到逝者如斯夫dead发了一条微博赫然写着我的名字,还有我离开的时间……于是我恍然大悟,知道自己不再属于这个世界,遂化做一缕青烟消散了,只剩下手机静静地躺在桌面上。”

猜你喜欢

逝者博主新浪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逝者师友二题
猴子虽小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新浪读书排行榜
徐显秀墓的镇墓神兽壁画 逝者的神佑
创意折纸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