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技术艺术及其美学价值的实现

2013-04-29李一君

东方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内容

李一君

【摘要】人类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将感性与理性融合而创造出技术艺术。又在传统艺术不能企及的技术高度上,通过创作技术艺术作品形成独属于技术艺术的美学特质。

【关键词】技术艺术;技术美学

技术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充分介入艺术创作的产物。然而面对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漫长发展历程的传统艺术,新兴的技术艺术形态只有通过构建独特的美学体系,才能稳固其作为独立艺术的地位。

一、“技”“艺”的汇合

首先,技术是技术艺术产生的物质基础。它是理性的、抽象的,以真实为追求的。与传统艺术中技术的浅层参与不同,技术艺术以现代技术为基础——无此技术,即无此艺术:摄影艺术在底片反光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诞生,随着曝光技术的革新、胶片质地的演化、后期洗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电影艺术在摄影技术的基础上诞生,从黑白到彩色、无声到有声、手动剪辑到非线性编辑等等,脱离科技,电影理论和电影实践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其次,艺术化的情感表达是技术艺术创作的精神支持。它是感性的、形象的、以美为目标的。一切艺术源于人类对情感的认知和外化。技术艺术,大到整部电影、电视连续剧,小到一张照片,一个镜头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不论多么尖端的技术,只要纳入技术艺术创作的范畴,就必须在艺术化的支持下存在。于是,无形的、难以言喻的情感经过技术加工凝聚成具体的作品,人们透过作品实现创作者与接收者之间的精神对话。

二、意义的延伸:技术美学价值的实现方式

首先,坚持艺术本位。技术美学体现在科学原理自身之美、技术装置之美和技术艺术之美三个方面。而技术艺术之所以区别于前两者,是因为技术艺术之美根本体现为是精神之美。这也就是为什么技术艺术称之为“技术艺术”而非“艺术技术”。技术艺术作品首先是具有精神内涵的是艺术品,其次是技术产品。颠倒二者地位等于彻底否定技术艺术在艺术殿堂中的地位。

其次,构建想象力与虚拟性的互利关系。创作主体的想象力和技术美学虚拟性特征之间存在互利关系,而构建和发展互利关系,本身就是技术艺术实现美学追求的方式。一方面,技术美学的虚拟性要求创作者具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技术艺术的优势得以发挥、技术美学特质得以彰显;另一方面,创作者的想象力需要技术美学的虚拟性为其提供叙述语境和技术支持。在创作想象力和美学虚拟性的互利关系中,美学特征得以构建和体现,艺术感染力得以凝聚和喷薄。

三、中国技术艺术创作:脱缰的技术

处于改革发展期的中国对现代科技的总是热情地敞开怀抱。然而较之于欧美,中国的技术艺术作品多是缺乏生命力的,优秀的作品少之又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技术不成熟这样的硬性因素之外,主要体现为“技”与“艺”的失衡与脱节。不完成艺术与技术的思辨,我们的艺术作品将挣扎的一条距离技术美学越来越远的道路上。

1 作品的内容虚空而不足以承担技术。

艺术憎恶空虚。而当前中国技术艺术创作一再陷入内容虚无、技术繁复的误区。

鲍姆嘉通说,一个观念或意向所含的内容越明晰(他把这种“明晰”叫做周延广阔的明晰性),就越完善、越美。这种“明晰”和“完善”并不是对印象、婉约、朦胧等艺术表现手法的否定,也不是要求艺术创作极力扩大信息量或者否定东方艺术创作“留白”的传统。而是追求主题清晰、在结构上没有累赘,主体意识明确、叙事抒情充实而有所围绕。

滥用技术、内容缺失之中国大片的普遍症结。2005年,耗资四亿的电影《无极》一经上映就引发争议,后来还被改编成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作为顶尖团体的心血之作,《无极》的缺点不在于制作质量而在于创作认识——创作者没有正确认识到电影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过分强调技术的地位而造成内容虚空和技术表现过剩,在许多叙事场景中添加了没有必要的技术化表现(比如政变段落中王与女主角在屋顶上的表现;电影结尾时无欢、昆仑、光明和鬼狼的决斗的长场面等等),甚至一度使叙事中断。在由技术打造的绝美画面背后,电影情节的缺乏逻辑支撑;凌乱复杂剪辑手法下,主体在作品中的态度一度是暧昧甚至隐没的。技术艺术的审美对象是作品本身,而不是诸如技术这样的、构成作品的某一个单一元素。

2 技术的存在与内容脱节。

在我看来,大凡真理都是朴素简单的,大凡真正的美都是淳正清明的,它们往往以轻捷之力撼人心魄,而非以技术之庞杂、手段之繁复给人稍纵即逝的感官刺激。美从来不是光鲜亮丽、光艳夺目的一景一物,美是哲学,是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的交融。与内容紧密联系的技术才具有存在的资格。而当代技术艺术作品中,很多创作者强调技术表现而使原本明晰的故事线索旁生枝节,叙事内容模糊不清,结构凌乱。

2006年,冯小刚导演尝试转型,拍摄出古装电影《夜宴》。电影从布景、服饰、道具到整体视觉效果上均超越了之前的几部古装片:《英雄》、《十面埋伏》和《无极》。而《夜宴》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技术和内容之间存在很大的缝隙。故事主体改编自戏剧《雷雨》和《哈姆雷特》,叙事内容应当说是丰满而具有巨大艺术张力的,然而技术表现的重点并没有放在内容主体上,而是着力凸显形式化的所谓“黑暗”和“阴郁”的情调。然而没有内容作为填充的技术并不能引发审美震惊,反而让原本炫丽多姿技术变得苍白无力。

人们为情节产生的感动,同样也是对技术的嘉奖。比《夜宴》早近十年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投资超过2亿4千万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技术表现。电影基本是在摄影棚中完成的,仅Jack站在泰坦尼克号的船头高呼随后镜头缓缓后拉俯瞰整个泰坦尼克号,这短短的10余秒镜头就运用了当时尖端的电脑制作技术,花了大概100万美元才得以完成。尽管投资巨大、技术复杂,而电影中每一次特技的运用都与内容密切相关。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对主人公站在船头上的唯美场景印象深刻,然而人们不会想到,当演员手牵手站在“船”上时,他们看到的其实是铺天盖地的绿屏背景。然而技术的伟大,正在于它贯穿其中,而不着痕迹。

对艺术来说,技术是手段的一种,而艺术从不以手段为生命。技术在讲述中渐渐遁形的时候,就是技术存在价值渐渐提升的时候。不论是技术还是内容,他们唯一的目的在于通过艺术实现美。因为虽然伟大的艺术家也是科学家,然而他们首先是艺术家,其次才是科学家。

本世纪初,电视剧《大宅门》风靡全国,人民赞许它生动的人物形象、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深思的人物命运、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而很少有人提及它作为国内第一部高清电视连续剧的技术地位。2009年,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震出电影票房的巨大奇迹,我们为故事感动、为场景震撼,而很少有人强调它作为国内首部imax放映电影为观众带来怎样的审美方式的突破。

观众的这些反应并非弱化了技术之于艺术的意义,相反,它说明一个技术艺术作品的成功,是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成功:当人们在赞赏一部作品时,荣誉同属于艺术与技术。当人们为内容感染时,就是为技术打动时。对我们来说,要充分运用技术的手段、保持艺术的地位,并实现二者的融合。永远乘着飞奔的技术,并牢牢地驾驭它。只有如此,技术艺术及其构建的技术美学才能健康、独立而有尊严的活着。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