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彪《家塾教学法》的阅读思想

2013-04-29刘荣

东方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读书教学法文章

刘荣

【摘要】唐彪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语文教育家。其著作《家塾教学法》在总结历代阅读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阅读实践,提出了较完备的阅读教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唐彪认为阅读应以“极熟”、“能解”为目标,精选阅读教材,并在保证“心静”的前提下进行。为达到“极熟”和“能解”的阅读目标,他从阅读材料的性质、学生的精力和学生的年龄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家塾教学法》;阅读思想

唐彪,字翼修,清初教育家,活动于康熙年间,其著作《家塾教学法》系《父师善诱法》和《读书作文谱》的合刻本。唐彪的阅读教学思想,贯穿于《家塾教学法》的始末,无论是以教法为主的《父师善诱法》,还是以学法为主的《读书作文谱》,都在强调如何调整阅读心理,如何选择阅读文本以及如何达到阅读的目标。

1.阅读的心理修养

《读书作文谱》的卷一单表“静”字,认为这是为学的基础,是阅读的心理修养。“心非静不能明,性非静不能养,静之为功大矣哉!灯动则不能照物,水动则不能鉴物,静则万物必见矣。惟心亦然,动则万里皆昏,静则万理皆徹。”[1]但是,学人具有的通病是喜动而恶静,“坐不数刻,心未起而足先行”。对于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学有所成,唐彪提出了具体的修炼方法:“每日间取半日静坐,半日读书,行之数年,不患不长进。” [2]

2.阅读对象

在《明师指点之益》一题中,唐彪指出所谓明师,不必经常见到,也不必让他讲解经义、改阅文章。明师只需为学生指出哪些经史讲解评断得好,哪些古文、时文是佳作,哪些古文、时文不必著眼。“则一日指点,受益已在终身。” [3]在《请教大儒有法》一题中,唐彪再次强调遇到有大学识者,最重要的是要问当读者何书、何文,当阅者何书、何文,当置备以资考核者何书、何文。由此可见,唐彪是十分注重阅读对象的选择的。唐彪认为阅读应精选教材,且要兼收并蓄,不可专趋一体,“清浓虚实、长短奇平并取”。同时应坚持应世之文与传世之文相结合、古文与时艺相结合,选取笔秀神妍的应世之文和雅俗共赏的传世之文兼读并多读唐宋古文。

3.阅读目标

读文贵极熟。古人作文,微言精义难以言明,需后人深思自悟。如若深思,必先熟读。只有将书读到“至熟”,全文的首尾历历在目,才能反复研究有疑问的地方。如果书读得不熟,记得这一段,忘记了那一段,思考起来就不连贯,难有所得。所以说,熟读是深思的基础,要想了解书中微言精义,必得熟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想把阅读的所得用于写作,就必须读之极熟。读得熟了,才能“透彻其底蕴”,在古文和时文中任意取材,变化姿态,达到“与我为化”。

读文贵能解。唐彪曰:“诸经既读,必期于能解,苟不解其意,读无益也。” [4]“解”就是读通,理解。要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教师要勤讲解,使学生有所开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没有条件延师训诲,那么可以先求其纲领或联络邻里组织讲经会。另一方面,学生要复书、复解,以求真正地消化吸收。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5]

4.阅读方法

唐彪非常重视阅读。为使学生能达到“极熟”和“能解”的阅读目标,他从阅读材料的性质、学生的精力和学生的年龄等方面出发,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4.1博约结合

博约结合,即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对于这一方法的论述,古已有之。《孟子》博学详说,《中庸》博学审问,颜子博文约礼,都是在讲博约之事。唐彪充分肯定了前人的观点,认为阅读应博约结合。

一方面,唐彪认为学子要想开眼界,广见闻,在作文时有所取材,做出好文章,就必须要博览。他明确指出:“从古未有只读四书一经之贤士,亦未有只读四书一经之名臣。” [6]要想通晓事理,理解典故,作传世之文,建功立业,就必须博览群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文章的风格题材也要“博”:“学者读文,不可专趋一体。” [7]另一方面,为了能写好文章,学子应仔细研究时文佳作,要极约,不能贪多。少年精读文章时往往存在许多弊病:“未看到这里,心已想后面”,唐彪认为这是“内无家学,外无师传”,没有读到好的文章或者不知道文章好在哪里的缘故。因此,学子精读文章应先寻得好文章,并请求名人指点,这样才能“剖悉精微,细加审玩,读十可以当百”。[8]在精选文本的基础上博约结合,“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样才能为作文打好基础。

4.2分日致功

程子认为,学子要参加科举考试宜取两月读经、史,一月读文章。在此基础上,朱熹又将经、史分工,认为读经难,应用四十日,读史易,应用二十天。唐彪在他们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日致功”的方法,即把读书的任务分配到每一天,有计划地持续性地阅读,并强调要劳逸适度,“学者用心太紧,功夫无节,则疾病生焉”。[9]

为保证完成阅读任务,达到“熟”的目标,唐彪还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循环温习法和置课程簿。循环温习是为了防止遗忘,学生把当天要背的书背过之后,要把二日前和三日前背的书加读若干遍,然后总背,以巩固记忆。对于读过的书,要每日温习定额,并在书头标上温习的遍数。唐彪也认识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认为应根据学生的资质确定温习的数额,资质愚钝的可以以三十行为一首,资质聪颖的以四十行为一首。“温过之书,宜作标记”,唐彪设立了置课程簿的方法,“五日一记”,标记哪天读了哪些书,清晰地了解已经读过哪些书,还有哪些需要继续阅读,做到心中有数。

4.3优游渐积

分日致功是读书的一般方法,大多数学生也都能按此方法完成每天的阅读任务,学有所得。但是,有些学生身体羸弱,如果采取分日致功的方法,每天只能读几行,背几行。这样不仅消耗时间长,完成的任务量非常少,整本书也会支离破碎,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书的内容。鉴于此,唐彪提出了优游渐积的方法:“不如将全书每日读一二遍,或二三遍,优游渐积,不求速背,反能记矣” [10],并以自己阅读《大宗师》、《齐物》这两篇文章的亲身经历说明此法之妙。唐彪在十七岁之后,身体虚弱,不可多用心,于是把 《大宗师》、《齐物》这两篇文章分日读之。“一日读《大宗师》,一日读《齐物》,每日止读一遍,读至二月馀,二书皆探喉能背矣。” [11]

所以说,优游渐积是相对于分日致功而言的,是唐彪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为体质较弱的学生提出的读书方法,充分体现了唐彪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的教育思想。

4.4熟读精思

朱子云,读书之法,要先熟读;熟读之后,又当正看、背看、左看、又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是,更须反复玩味。可见,熟读与精思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熟读是基础,精思是目的。

熟读是阅读的第一步,只有熟读才能使文章字句了然于胸,透彻文章大意。虽然熟读可以“精其理”,“习其词”,但不可贪多。只务贪多,一篇没有读明白又去读其他的,就不能了解文章的微妙。如果能熟读一篇,并请名人加以指点,剖析精微,细加审玩,那么精读十篇可以抵得上泛读一百篇。因此,学生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要进行深思。唐彪曰:“文章须静坐细审,岂能以一读了其微妙!”“微言精义,古人难以言明,而待人自悟者,可将其书熟读成诵,取而思之。” [12]唐彪依据个人经验并借鉴他人的观点,提出了两种利于精思,理解文章旨意的方法。

评注点评法。古人言,不动笔墨不读书,读文时若“偶能窥其微妙”,应及时记录下来,不然“日后终至茫然”。唐彪特别强调评注应认真熟悉,不要草草了之:“有所批评,必宜起草,增减既定,用格誊之。” [13]再阅时,可以不需细思而从自己的笔记得其中详悉。况且,读文之时,实有所得,则作文之时,自然有凭藉矣。

分层精读法。分层精读法是唐彪借鉴朱熹的经验提出的由表里探求精微的方法。朱子在看《上蔡语录》时,“初次将红笔抹出,后又用蓝笔抹出,复又用黄笔抹出,三番之后,更用黑笔抹出。” [14]朱熹分别用不同的笔标记理解逐步深入的一个个层次,这样,著作的精微之处就渐渐显露出来了。

4.5略读会意

根据书的内容不同,阅读者的年龄不同、目的不同,唐彪提出了略读会意的读书方法。“大凡书有必宜熟读者,有只宜看而会其大意者。” [15]对于“宜极熟读者”,要精读,而对于“宜看而会其大意者”,只要略读就可以了。读书的人也有所区别,有的读书人年纪较大且已入仕为官,记性大不如前,并且公务繁杂,他们读书“止取记其理,不取记其词”,所以只要略读即可。吴主教吕蒙读书,诸葛孔明读书,都是采取的这一方法。有的读书人年富力强尚且没有做官,记性非常好,闲杂之事也少,他们读书“既欲精其理,又欲习其词”,所以应该熟读、熟看。

虽然略读会意是相对于熟读精思而言的一种读书方法,但是它们并不是截然相反,相互对立的,“二者各有所指”。“学者既知其异,又不可不求其同”,唐彪认为这两种读书方法的共同之处是都应记住“书之纲领”,“书之纲领,一篇之中,不过数句,加功记之,乃读书至简捷之法。” [16]

综观唐彪的阅读思想,他的阅读基础论和方法论无疑是中国历代阅读思想的总结和升华,体现了中国传统阅读思想的精华。它突出表现为:重视阅读环境,喧闹的氛围和浮躁的内心是阅读大忌,学校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指导学生自我调整,保持心“静”,以提高效率;精选阅读教材,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为学生购觅“好书”;以人为本的阅读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量力而行,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宜方法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注释:

[1]-[4] [6]-[16] [清]唐彪辑著,赵伯英、万恒德选注:《家塾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5] 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前言[M],中华书局,2013年4月

参考文献:

[1] [清]唐彪辑著,赵伯英、万恒德选注:《家塾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2] 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M],中华书局,2013年4月

[3] 史春花.唐彪《家塾教学法》阅读思想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0401

[4] 陈婷.唐彪及其《家塾教学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401

猜你喜欢

读书教学法文章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我们一起读书吧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