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歌

2013-04-29何山

东方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林黛玉红楼梦诗歌

何山

【摘要】《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书中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林黛玉作为书中最重要人物之一,其名下所作诗歌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林黛玉的诗歌及其特点,着重赏析了她的部分诗歌作品。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诗歌

《红楼梦》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小说,它以诗化的语言为读者展开一个优美的文学世界,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这个情节主线之外的诗歌系统,周汝昌先生称之为“诗格局”。而这个世界得以营造形成,又赖于书中大量诗词的极大表现力。《红楼梦》中的每一首诗词,都出于作者的苦心经营,一方面,它们与书中情节线索互为连缀,紧密相关,是故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古典诗词所特有的美学品质对文学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使书中人物形象的内在精神气质得以完善和表现。这一点,在林黛玉所作的那些诗词,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所起到的作用上,表现得尤其典型。

一、林黛玉诗歌的分类与赏析

(一)林黛玉诗歌的分类

全书有关林黛玉写的完整诗词共二十二首,酒令三首及一些联句,占《红楼梦》诗词总数约十分之一。根据这些诗词的内容,可以将它们归纳为四类:一是自谶诗。如《葬花吟》、《题帕三绝句》、《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这一类诗词是林黛玉悲剧命运的自我写照,它们预示了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二是咏物诗。如《咏白海棠》、《咏菊》三首、《螃蟹咏》、《灯谜诗》、《五美吟》五首等,诗人通过对人或物的吟咏描摹,或臧否历史人物,或发表议论,或针砭时事,或借物自况;三是应酬诗。如《世外仙源》、《杏帘在望》、《题宝玉续庄子文后》等,这些应酬之作,意义不大;四是游戏诗。如《牙牌令》、《芦雪庵即景联句》、《酒令》等,这类游戏之作,意义更微。

(二)林黛玉诗歌的赏析

一是林黛玉的自谶诗最为重要。它们记录了诗人一生悲酸的心路历程,揭示了主人公压抑悲愤的内心世界,并预示了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结局。这以《葬花吟》最具有典型意义。诗人以暮春落花自况,从多个视角谴责境遇,表露心迹,宣泄愤恨:其中有惋惜,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有谴责,如“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有伤感,如“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有憧憬,如“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有疑虑,“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有自诩,“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有绝望,如“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写来声声无奈,字字泣血,句句哀鸿,为林黛玉诗词中压卷之作;二是林黛玉的咏物诗也相当重要。咏物诗不易写得工,所咏之物不能明写,必须通过借代、隐喻、联想、比兴、比拟、象征、典故、历史、双关等技巧来完成。而且还要模拟出物的外表、特征、品质,并借以烘托或反衬诗人的个性和品格。为物写物的咏物诗终究不是好诗,咏物拟人的才算好诗。林黛玉的咏物诗就具备以上特点。林黛玉在《咏白海棠》一诗中,借白海棠以自况,写出自己的高洁品格。首联头一句“半卷湘帘半掩门”叙写白海棠含苞欲放的美姿,就像一个闺阁女子半卷半掩着绣帘,吐露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心态。“碾冰为土玉为盆”一句叙写栽培白玉棠的环境。栽种冰清玉洁的白玉棠必须用碾过的冰和玉制的盆子方才相配,这里对白玉棠的烘托和渲染已露端倪。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继续深化和烘托,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主要在描摹白玉棠具有梨花的白净和梅花的风韵。为避免与梅花犯复,把梨花改成梨蕊,尤为精到,而蕊和魂都是花中的精华部分。梨蕊和梅魂互相映衬烘托,白玉棠的纯洁和诗人的高洁也就相得益彰。“偷”、“借”二字用得巧妙,且对仗极其工整。颈联“月窟仙人缝缩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诗人进一步刻画白海棠,描写她像月窟仙子穿着一身自缝的白色衣裳,花叶上的露珠又像秋闺怨女滴滴的相思泪。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深”续写白海棠像一个娇羞的女子空有无限的幽怨无人可倾诉,然后笔锋一转写花的无奈,在黄昏中倦倚西风。整首诗以人喻花,以花比人,相互交错。虽句句写花,实则句句喻人。风格蕴藉风流,空灵飘逸,深得咏物诗的真髓,是咏物诗的典范;三是应酬诗内容干瘪狭窄,例如《世外仙源》是大观园落成后,贾元春命众人所题的匾额之一。《杏帘在望》是在匾额完成后,元春再命众人题大观园绝句之一。不过由林黛玉写来,偶有新意和佳句。“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杏帘在望》):“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世外仙源》)等诗句显得格外清新可喜。这类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内容,而在于对它们揭露了贾府穷奢极侈的生活作风。此外《题宝玉续庄子文后》一诗,可以见到林黛玉个性中喜欢戏谑和天真烂漫的一面;四是游戏诗就更加乏善可陈,大多是牙牌令、酒令、联句之类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高。它们一方面暴露了贾府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一方面也是林黛玉在那钟鸣鼎食之家参与文化或休闲活动的生活记录。当然它们也从不同角度,烘托渲染出这位美貌若西施、深情如英台、才华赛文姬的文学天才形象。

二、林黛玉诗歌的特点

林黛玉用她的聪明才智写下的诗都是个性化的,且无处不体现她的艺术才华,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浓浓的哀音,这也是她的个性特色所在。她的诗多抒发自己悲苦的心境,这样的诗举不胜举,《葬花吟》《桃花行》自不必说,连在诗社中所作诗亦是如此。《咏菊三首》不正分别抒发了咏菊之苦,寄人篱下之苦,以及菊梦之苦吗?而在这些含有浓浓哀音的诗中大多有对自己悲惨结局的预示,即含有自谶之意。她笔下的历史上有才华的美女也多不得善终,“红颜薄命古今同”,《五美吟》中,西施自沉,虞姬自刎,明妃出塞,绿珠坠楼;二是黛玉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对偶工整如 “借的山川秀,添来气象新”(《世外仙缘》),用典切而无迹“登仙非慕庄生蝶,依旧还熏陶令盟”(《菊梦》),对比如“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桃花行》)等。而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用得最有特色的当属拟人手法的运用,通常林黛玉诗中多把花拟人化,以花自比,引花为知己,“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问菊》),写花高尚的品质以自况,“自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与花共命运,“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葬花吟》),这样的写法为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花拥有了生命力而别有韵致,而诗人更易表达自己的情志;三是黛玉诗多角度新颖,不落俗套。如《咏菊三首》三篇即是如此:《咏菊》从人的视角写咏菊之苦,无一字涉菊但无处不含菊;《问菊》通过问的方式引菊为知己,而赞菊之高洁亦是自赞,《菊梦》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写菊之梦,朦胧而如临仙境,并且写出了其梦后的悲伤幽怨无奈。黛玉立意的新颖独特,正表现了其无人可比的才智美;四是黛玉的诗歌体裁多样,有歌行体、四言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曹雪芹这样的设置展现了黛玉超人的才华,她无体裁不能应用,无题材不能驾驭。

参考文献:

[1]崔鹏云.浅析《红楼梦》中诗化手法对塑造林黛玉形象的作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3)

[2]顾鸣塘,高晨贤.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浅论林黛玉其人其诗[J].红楼梦学刊,2004,(4)

[3]季健生.诗词为心—林黛玉形象八题[J].红楼梦学刊,2001,(3).

猜你喜欢

林黛玉红楼梦诗歌
诗歌不除外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别样解读《红楼梦》
诗歌岛·八面来风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