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学习地方时和区时计算的瓶颈
2013-04-29邹小英
邹小英
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地理能力,在高中地理中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一个难点。它不单纯是一种数学计算,还要求学生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意义和地理规律。它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的信心和兴趣。
一、学生掌握地方时、区时计算方法较困难的原因
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成为大多数学生无法逾越的障碍、地理学科学习中的阴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没有充分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比如,地方时是如何产生的?地方时与区时、区时与时区有什么区别?其二,轻视了地方时、区时的计算,以为只要记住公式就能做对题,孰不知公式的运用相当复杂,对于公式中何时用“+”,何时用“—”、经度差的计算中又何时用“+”何时用“—”不清楚。甚至有部分同学对初中关于“度”、“分”、“秒”的计算掌握不牢,以至最后出错。其三,学生读题、读图、审题能力较差,运用地理规律的能力较差,不能迅速的从题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致做题时无从下手。
二、地方时计算的方法技巧
针对学生学习地方时的困惑,笔者对地方时、区时计算的教学理解与处理如下:
第一,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
1、地方时的产生:地球自转→太阳东升西落→东边先看到太阳→东边时刻早于西边→产生时差。2、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不同,即地方时;区时是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3、时区与区时的区别。时区是为统一标准,按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区时是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第二,识记地方时计算中常用的规律。
1、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2、纬度相同,偏东时刻早于偏西时刻。
3、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秒。
4、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与之正对的的经线地方时为0点,在俯视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0点。
5、晨(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点(18点)。
6、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为中时区的区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
第三,地方时的计算。
对于地方时的计算,一般采用的是公式法,但由于公式包含变量较多,对公式的理解较难,学生容易忘记公式和公式应用的相关要求,为了把地方时的计算化繁为简,我将公式拆分成四个步骤加以推算,具体如下:
第一步:画数轴确定题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第二步:求两地的经度差(同加异减)。
第三步:将经度差换算成时间差。
第四步:如果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所求时间=已知时间+ 时间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侧,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间差。
【例】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下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下题:
甲地的时间为(B)
A. 8 时 B. 9 时 C. 15 时 D. 16 时
分析:该图是从北极上空观测地球的俯视图,要求甲点的地方时,就必须从图中找出一个隐含的已知条件,这就需要找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或找平分昼夜半球的经线,然后就可以根据步骤求解。
第一步:画数轴确定题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第二步:求两地的经度差。题目图中可以看出为45°
第三步:将经度差换算成时间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45°就相差3小时)
第四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侧,所求时间为12—3=9点,答案选B。
三、时区和区时的计算技巧
1、在计算区时时,往往需要将题目中的经度换算成时区数,用以下公式: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已知经度/15°(若余数小于7.5就取整数,若余数大于7.5就取整数+1)。
例:116°E所在时区=116°/15°余数为11,大于7.5就取整数7+1,因为是东经,所以为东八区。
2、求某地的区时,可以利用公式也可以利用前面地方时计算的推算方法。
【例】一架飞机于10月1日17时从我国上海(东八区)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
A. 10月2日15时 B. 10月2日3时
C. 10月1日15时 D. 10月1日3时
分析:关于“飞行问题”题型,我们可以先把起飞时出发地的时间统一成目的地时间,然后加上飞行时间。按计算步骤:
第一步:画数轴画数轴确定题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数轴上用“+”表示东时区,用“—”表示西时区,0表示零时区。如图所示:
第二步:就两地的时差,在数轴上直接算距离,如上图中时差为16时。
第三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侧,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间差,即起飞时旧金山时间为10月1日17时—16时=10月1日1时,再加上飞行时间10月1日1时+14时=10月1日15时,故选C。
总之,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学生的计算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