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013-04-29肖继斌
肖继斌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采用恰时、恰当、恰度、恰量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指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它是一种历史的认识活动。在这种历史的认识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科学的历史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用它来考察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这是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关键。
《普通初等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
一、恰时进行归类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许多熟视无睹却又十分重要并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特点、本质、规律及影响,也可以加深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历史情况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恰时将相同、相近或相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归类和对比,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讲到日本的明治维新,可联系到中国的戊戌变法,两者在性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是通过依靠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地进行,都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但由于它们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依靠力量和斗争手段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明治维新成功,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戊戌变法失败,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讲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可联系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958 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指导学生了解这三种土地政策产生不同的效果,最后得出结论:制订经济政策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
恰时对相近或相异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明确它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理解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整个事件、现象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并区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阶段、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从而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
二、恰当开展评价讨论,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重要历史事件或杰出人物的活动,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对它们做出既深刻又公正合理的评价,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时机,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或历史人物的活动与思想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和评价。例如曾国藩、李鸿章这些在近代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由于在洋务运动中他们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西方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些抑制作用,其积极方面不容抹杀。课堂教学中,恰当开展评价讨论,让学生学会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认识历史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层次——辩证思维能力。
三、恰度拓宽、深化知识,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正确的历史形象,反映和把握历史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历史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教材原知识点的基础上,恰度加以延伸、拓展和深化,或通过生动、丰富的语言、文字描绘出恢宏的历史瞩或通过实物、照片、图画、影视资料、多媒体课件再现具体可观的历史形象,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去体会历史的本来面目,创造新的历史意境,初步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例如我在讲《戊戌变法》这一课慈禧太后准备发动政变时的形势时,做了如下补充和描绘:“顽固派屠刀在手,磨刀霍霍,时时刻刻威胁光绪帝。形势越来越危急,唯一可商量的顾问翁同和也被撤掉了,怎么办?光绪帝只好两次秘密下诏书给康有为、谭嗣同,要他们研究对策。康、谭接到诏书后,抱头痛哭。为什么哭?因为他们一没有军队,没有武器;二没有群众做后盾,一打起来根本不是顽固派的对手。他们左商量,右商量……凌晨,带着她的卫队杀气腾腾地来到紫禁城,将光绪帝抓起来,关进中南海的一个四面是水的小岛——瀛台…… ”
四、恰量布置问题性思考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就中学生的学习而言,可分为重复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两种。重复性学习就是死守书本,不知变化,人云亦云,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学习就是不拘泥,不守旧,能灵活运用知识,善于打破旧框框,敢于创新,提出新观点,形成新思路。问题性思考题,是指需要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概括、分析、评价某一历史现象的思考题,或是把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地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的思考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具体情况,恰量布置一定的问题性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大胆思考,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和方法,最后由教师加以讲评。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能逐渐培养起来。例如讲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布置了一道思考题:有人说,战争阻碍了历史的发展;也有人说,战争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课堂讨论异常热烈,学生从不同角度摆事实,讲道理,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我适当加以讲评,指出战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后果是破坏和灾难,所以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这样,学生对战争就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化的认识。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培训初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在我们作为历史老师该如何去总结经验,努力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