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法探讨

2013-04-29姜春艳

东方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读图河流新课程

姜春艳

2007年暑假在南京师范大学进修期间,有幸观看了山东的一位老师对《亚洲和欧洲的河流》课堂教学进行的录像示范课。在这节课上,该老师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适时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而且能根据地理学科特点,不断引导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求学生对亚洲河流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对比,自己利用地图完成欧洲河流知识部分的学习。

教师利用多媒体依次打出上图中的每个名词,老师对出现的河流特征名词依次进行讲解,并点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找皿洲主要的河流及说明各自的特征。

布鲁纳曾说:“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学习如何思维,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而非只是被动地承受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教学片段一中,关于河流特征的基本

理论知识,全部是由老师来告诉学生的,并且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受时间的限制速度较快,使得学生的理解产生了很多问题。典型的是在片段二的教学中,学生关于内流河知识的理解就出现了问题:亚洲内陆气候干旱是因为亚洲多外流河,水都往陆地外边流去了,没有向内陆流,所以气候干旱。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当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河流特征的知识的状态,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河流特征的形成原因,从中发现河流各个特征的规律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他们自己的关于河流特征的认知结构。

关于河流基本特征的教学,完全可以在学习亚洲的河流知识过程中,利用某条河(如长江),由学生看图来说明起源地、流向、注入地等,然后总结河流的基本特征。这样学生就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出理性的结论,要比老师单纯的灌输要好的多,而且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教学,采用读图对比的方法来分析它们的差异,应该就不会出现上边的问题了。

在学生对欧洲河流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的基本观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转换自己的角色,作为智囊团的成员来对河流的开发做出决策,使得学生的必趣被激发出来,积极思考(而不是讨论)欧洲的各条河流的自然和经济的状况,为决策做准备。经过这样的思考,对于欧洲河流的特点必然形成一个新的认识,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而且学生把自己的规划在班级进行交流发言,学生又有了一种成就感、有了成功的体验。

但是,这个设计存在的明显不足是:小组合作学习还停留在形式化的层面,并没有发挥其特有的作用,课堂上没有出现老师期望的“热闹的”学生合作讨论的场面,而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学生之问根本就没有交流和合作。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我认为是老师没有对小组进行合理、明确前划分,而且在小组学习中没有引入竞争机制。科学的组织结构是小组合作的前提,我认为对于异地借班上课的老师来讲,可以采用随机分组一一前后位置的同学(4—6人)相互组建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彼此的距离接近,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的沟通和交流。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教学方法如何能有全新的理念,如何能完全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就需要老师不断的探讨,上面文字仅是我在观看教学录像时的一点感悟,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猜你喜欢

读图河流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当河流遇见海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