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与写作的和谐美
2013-04-29华翠英
华翠英
【摘要】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作文是学生运用书面语言描绘多彩的世界,表达真情实感的心灵劳动,所以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那么如何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呢?本文谈一下个人想法。
【关键词】课外阅读;写作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渎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看来,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从低段开始就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相互交融,产生和谐的美,真正让丰富的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写作中的一个亮点。下面谈谈笔者在实践中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走进课外阅读,珍藏点滴积累
(一)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不露声色地把学生引入到自主阅读中去。如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这是一个被证实的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
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多数在家里,单凭学生一时的兴趣和教师的遥控指挥,很难坚持长久。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单一的兴趣转为一种习惯,还得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在家长与老师之间达成一种共识,家校合作,双管齐下才会见效。所以我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的同时,也向家长发出了倡议,让他们和老师共同监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具体内容为:
(三)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在学生读书成长的道路上,不仅要做到“好读书”,还要“读好书”,所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是非常重要的。但学生对课外读物缺乏取舍与辨别能力,甚至一部分家长经常和我提起:想给孩子买几本课外书,但不知买什么样的书籍比较适合?也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提供和推荐高质量的阅渎材料,是把学生成功引向课外阅读的必经之路,教师责无旁贷。让学生们“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了读书,内化了语言。
(四)激励语言的积累
在此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我把积累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积累。自己可以在喜欢读的文章里挑选好词、好句、好段记录在”日积月累”本上,或是做成读书卡片,在阅渎中积累,在积累中再阅读,真正把积累当成一种乐趣。与此同时,利用早自修、班队课的时间获得满足感。”我阅读,我体验,我积累,我快乐”,这是孩子们的心声。
二、应用阅读中的积累,搭建“读”与“写”的桥梁
丰富的积累,大量的课外知识,为学生的写作储备了足够的“资金”。要使阅读得于升华,还得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勤加练笔。
(一)写自己的读书体会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渐加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解,所以读完一本课外读物或是一个故事,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用笔头倾泻出来。在学了课文《丑小鸭》后,借助学生的阅读热情,我引导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在课外阅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野天鹅》、《拇指姑娘》等。孩子们的心被童话占据了,他们的心情随着主人公的曲折命运时喜时悲。
课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对自己喜欢的情节,在老师恰当地引导与点拨下,为学生架起了一座阅读与写作和谐发展的桥梁。
(二)运用各界,发挥想象,串词成文
儿童最富于想象,他们常常通过异想天开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点是我们成人都始料未及的。
(三)放开手脚,自由表达
语文语种标准在作文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表达。
课外阅读把学生带进一个个美丽的童话,学生又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描绘出了属于自己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