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013-04-29彭继顺
彭继顺
该文通过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对全州各县市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调研,在当前扶贫背景下分析出农村扶贫主要作法、成效及主要问题,对农村人才现状和农村人才培训现状也作出了深刻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对武陵山区农村扶贫攻坚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基金课题](《湖南省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培训研究》批准号:XJK012CCG004)
背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西北边陲,与湖北、重庆、贵州三省市接壤,现辖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古文县、花垣县、保靖县、永顺县、龙山县共8县市,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吉首市列为湖南省贫困市,其余7县均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12年)》,我省被纳入规划就有37个县(区、市),是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0%。2011年11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启动,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我省农村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湘西职院《湖南省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培训研究》课题组成员利用学院拥有的“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湘西州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培训基地”教育平台,结合“一村一大”、州劳动局的“阳光工程”精神、州移民局“移民培训计划”和州民政局“退伍军人培训计划”等平台和亲自下乡走村落户对农村扶贫与人才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
调查问卷
利用对农村基层干部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时间段,对全州8县市前来学习的农村基层人员共200名进行问卷调查,学员中包括有农村干部、有技术骨干、实业专业户及自给自足的普通农民,本调查问卷分为五个部分:
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调查出家庭的人员结构、年龄、学历情况及收入来源;个人对农村扶贫情况的整体评价。从农村本地人角度出发对扶贫机构在农村扶贫的情况进行调查;个人对扶贫政策和相关服务的具体评价。对农村扶贫项目内容、方式、连续性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全方位调查;本村的农业技术推广及需要的人才构成。对农村技术、人才需求进行咨询调查:对农村扶贫与人才培训的建议。全面听取基层人员对农村扶贫的要求,收集他们的建议和对人才培训的内容、方式与方向等内容。
通过对200份问卷的分析与统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组利用假期走访乡镇村及农户,进行实地座谈与调研。在经过一系列调查、访问、分析与统计后,我们得出湘西州农村扶贫情况与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湘西自治州农村扶贫过程中的主要作法、成效及主要问题
大力培植支柱产业,通过经济开发实现在生产中脱贫。开发式扶贫的首要任务是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实施经济开发,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生产中脱贫。湘西自治州山地资源丰富,面积达1800多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81.5%。因地制宜,实施山地资源开发,培植支柱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是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脱贫致富方式的明智选择。大力培植支柱产业,主要是通过国家和财政通过投入大量的扶贫及信贷资金,帮助农民发展产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地区之所以贫穷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产生活条件的恶劣,基础设施的陈旧落后,开发扶贫要实现目标,其前提是首先要解决基础设施的改善问题,特别是通路、通电、通水等问题。湘西自治州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加大投入,确保“三通工程”,即通路、通电、通水工程。据统计,2000-2010年期间,国家、省投入自治州各类扶贫资金共11.7499亿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285亿元,新增财政贫困村专项资金1.4702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改善。2010年与2000年相比,全州通村公路率由88%提高到98%,通电率由95%提高到99.4%,通电话村率由48%提高到83.7%(湘西年鉴2010)。
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几年的农村扶贫,使自治州贫困人口越来越减少,但却存在着一个现象:即在扶贫资金不断加大投入的同时,贫困人口减少的幅度越来越小,甚至又重新返贫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我州贫困人口生活的区域都有其共性:相对封闭,远离市场,自然资源匮乏,缺少技术及自我提升的平台。人才技术、生产和脱贫再技术提升过程不能有效循环起来。农村扶贫授人予鱼而缺少授人予渔,通过开发式扶贫不可能很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而导致贫—通过扶贫一脱贫—扶贫小组走后再返贫的恶性循环。对此,我们对湘西州各县镇村的人才现状及需求作了进一步分析。
武陵山区农村人才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课题组成员讨论得出武陵山区农村人才需求情况。就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式来看,我州未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迫切需要农技推广型、生产开发型、经营管理和能工巧匠型人才。
现在农村机械化普及率较高,需要大量农机手,好多农机手缺乏系统学习,缺乏安全意识,要加大农机手培训。
建筑业从业人员需求量加大,从事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培训一定数量的,懂技术、会操作的建筑工匠,十分必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滞后,虽然成立了合作社,但不知道怎样管理和运营合作社,缺乏管理人员、财会人员、营销人员,培训学习跟不上,直接影响合作社发展。目前很多县成立了种养殖方面合作社,总体处于初级阶段,运作水平不高,规模较小,带动力不强。
农业产业经过近几年来发展,形成了一大批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大户和生产经营小区,经营者虽然初步掌握了一般的种植、养殖技术,但生产技术含量高的新品种、新模式等还缺乏技术和设施,总体生产技术和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需要社会服务型人才。指在农村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提供服务的各类人才,主要包括乡村教师、乡村医生、文体艺术人才、村级金融保险员、村组管理干部、农村社区民政人才等。
农村青年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他们对国家实施的各种培训,知之不多,参加培训也不太热心,认为学不到本事还耽误精力、时间,不如打工直接赚钱来得快。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虽然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但学习的热情很高,所以培训年龄应尽量放宽。
一些正在创业的规模种养户,忙于经营,对学习培训期望也不是太高,由于受文化素质限制,对书本上的知识难以领会和掌握,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技术。认为学习培训好是好,学与不学可能不一样,但时间长了学不了,时间短了等于未学,效果不同,经营与学习培训的关系难以协调。如果培训,最好能学一些具有针对性内容,现场指导,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听讲掌握不了,效果也差。
从湘西州当前发展来看,应以农机手、农村建筑工匠、植保员、种养业从业人员、种养业大户和示范户、农技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级财务管理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
湘西州农村人才培训现状
根据省农业厅培训安排,经与州、县农业局协商,自2011年10月开始,每年利用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资源以集中培训的方式完成一批农民创业培训任务,分为种植和养殖两个方向,集中培训20天,面向8县市,培训已达300人。
充分利用州扶贫资金为州各地区免费提供计算机培训、家政培训、烹饪培训、驾驶培训等等。
依靠州组织部组织招生,执行“一村一大”计划,从2009年开始每年招收一批学员,至2012年已完成400名的培训任务,专业分为农村行政管理、经常经济管理、畜牧兽医和农业设施技术四个专业,但针对全州3000多的自然村相比,数量差距还很大。
自2004年以来,我县还通过阳光工程、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民科技示范培训等方式,共培训各类新型农民3.12万人。
建议
为实施武陵山区农村扶贫攻坚计划,加快农村人才需求培训,发展农村经济,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和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此建议:
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农村人才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针对全州农民缺乏科学技术和文化素质的实际,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力度,主要是培训农村技术骨干、产业发展示范户和农民各种专业技能,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继续聘请州内外有关农业专家,对果、药、茶、烟、草食牲畜专业村的农民进行现场技术培训等。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实施新型农民培训,不断提高实用技术的应用技能。
继续实施教育科技扶贫。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开发式扶贫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唤醒贫困对象自身积极参与到脱贫致富当中来,教育科技扶贫,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增强他们自身脱贫能力是开发式扶贫的一项重大内容。湘西自治州在长期的扶贫事业过程中,在教育科技扶贫上采取了切实的可行措施。把贫困地区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近年来还推行“9+2”教育模式,即让贫困农户子女在城镇进行免费的寄宿制9年义务教育后,再进行2年内的免费“订单式”职业教育。
完善农村人才资源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农村人才资源信息库,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于农村人才的预测、规划、整合和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综合指导意义。要进一步加强县、乡农村人才网络建设,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地区农村人才情况,逐步实现农村人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要鼓励支持人才培训模式。农村人才培育不仅仅哪一个部门的事情,作为农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实施的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推行“农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国家要在这方面增加投入,支持各地大胆尝试。
给予政策扶持。凡取得各种技能证书的农村实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且在当地能主动传授技术技能,辐射带动周邻农户的,各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如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优先实施有关农业科技和开发项目,创办企业或经营实体在政策上予以优惠;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范畴,有计划地推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加强村级班子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