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创业服务的昌平模式

2013-04-29赵方忠

投资北京 2013年8期
关键词:昌平昌平区示范园

赵方忠

由于总量较小,短时期内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对昌平的经济贡献不会太明显,但重要的是为昌平涵养了一种创业氛围

大学生就业最严峻的年份扑面而来。

699万的毕业生比去年多出了19万,创下了历史之最。社会各界除了尽可能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引导大学生创业也是促进就业的另一种选择。

据统计,今年有78%的毕业演讲都在告诉大学生,“追求你的激情,做你所爱的东西。”换句直白的话说就是:有想法,你就创业吧!

这样的背景之下,2013年“晨光杯”北京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更加吸引眼球,但这并非是相关部门的一次应景安排,此前该项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参与的创业团队达700余支,人数超过了15000余人次,不同的是往届都是主办地昌平“自己玩”,今年则首次上升到市级层面,由市人力社保局、团市委、市青联、市学联与昌平区政府联合举办。

经过初赛、复赛、决赛评审出的优秀获奖项目依然将入驻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该园于2009年4月开园,是团市委与昌平区联合创办的小型初创型企业孵化园区,位于昌平回龙观镇,占地面积10000平米,建筑面积4500平米。

有人曾指责这个北京唯一的青年创业示范园入驻门槛过高,因其只接受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项目,但或许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创业更为理性。首批入驻园区的创业者房军就认为,这样的入园条件相当于对创业企业提前把了一个关,因为创业的项目不同,是否真正具有可持续性,不能仅靠创业者的片面理解,有政府、投资人、行业专家等共同把关绝非坏事。

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经过几年运营,入驻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的企业达71家,注册资本2000余万元,合同金额达1.3亿元,纳税达到了800余万元,获得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共计22项,企业员工由开园时的90余人上升到400余人,充分发挥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示范作用。2012年,昌平区还因此斩获了“全国创新创业先进城市”荣誉。

“创业需要一点一滴地去做,做示范园同样需要长期培育。”昌平团区委书记刘智勇表示,由于总量较小,短时期内示范园对昌平的经济贡献不会太明显,但重要的是为昌平涵养了一种創业氛围。

打通成长通道

过去三年,房军创办的北京中博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从10万起步做到了年销售额3000万,作为首批进驻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的获奖创业项目,中博视讯称得上是成功者。

房军称政府最大的帮助是在创业企业入园的第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昌平区做了三件事让像房军这样的创业者们在大为获益:办公、贷款、吃饭。

通过对青年创业者的调研,最初昌平区对入园企业采取免房租的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创业空间,之后虽经过政策修订,变成了三年租金补助和装修一次性补助的形式,入园企业的办公成本仍远远低于周边区域租房成本,这为本不宽裕的创业企业省下了最大的开销。

除了提供相应的办公空间,针对普遍缺钱的小企业,昌平区专门为入园企业建立了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政府承担50%的担保费和银行利息,解决了入园企业的发展资金。

“我们2009年5月入园,8月完成注册,10月申请贷款,当月就拿到了资金,仅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走银行的正常程序即便全部符合条件最快也要1个月。”房军直言,对于企业当时拿到的20万贷款,现在看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但当时的确是一个大问题,没有这笔钱企业可能就无法再运转。

房军对记者回顾了当时的“凶险”时刻,“刚起步的中博视讯公司开发了一套系统,并幸运地参与了一次客户采购的招投标,客户基本上决定要采用这套系统,但由于该系统刚刚研发成功,并没有经受过使用检验,成熟度不高,客户决定先试用,若合格再付款,而试用需要配套硬件设备和一些软件系统,总共投资达40多万,而当时公司注册资金只有10万元,几个股东东拼西凑借了10几万,可还有20万的缺口,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申请到的小额担保贷款,正好及时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也使企业获得了继续发展的条件。”

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共有19家入园企业成功进入了小额提保贷款“绿色通道”,获得贷款总额达410万元,实现企业税收奖励138万元,企业担保费补贴和贷款贴息共计9.1万元。2011年5月,修订后的《北京市昌平区青年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实施意见》正式实施,进一步实现了适用范围扩大和贷款额度提升的双突破。

而之所以强调“吃饭”的重要性,房军说,示范园不在城区,周边吃饭的地方离园区较远,数量也很少,去周边吃饭不仅耽误时间,费用也比较贵,便宜的卫生条件又比较差,园区自建的食堂每餐八块钱,既安全省钱,又能方便创业者,这个看似再小不过的小事,对创业者来说却蕴含着极大的人文关怀。

在房军们看来,解决了“办公、贷款、吃饭”三件大事,创业企业才会更加专注产品研发和市场定位,而这恰恰也是决定创业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

“现在很多孵化器都强调有多少扶持奖励政策,但这些政策大多都是企业发展起来以后才有条件享用,昌平的不同之处在于,从创业企业迈出发展的第一步入手支持。”房军说。

如今,在团区委的协助下,房军的企业已经在中关村昌平园完成了注册,再过两个月企业将搬去新家,因为根据政策,中博视讯已经达到了入园孵化的年限,必须从封闭的小环境进入开放的大环境“长大成人”。

“对即将出园的企业,昌平区大多都规划了下一站。”刘智勇强调,昌平虽然为创业者进入设定了门槛,但企业入园孵化之后,重点解决的是留得住、出的去的问题,政府的作用是建立一个通道,让创业者专注企业的事。

固化联动机制

在成为示范的几年间,昌平区对入园企业百般宠爱,但这些并非是一时的短暂行为,已经固化成了昌平特有的青年创业扶持机制。

从2009年开始,昌平便从部门联动上谋求突破,团区委先后组织召开了鼓励扶持青年创业者在昌自主创业领导小组会、青年创业促进政策专题会等工作会议,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加强部门衔接与配合,逐步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

同一年,昌平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青年创业者在昌自主创业的意见(试行)》(京昌发【2009】20号),制定了小额担保贷款、税收奖励、贷款贴息等多项扶持政策,涉及与企业发展有关的所有部门。

这场打破部门藩篱的体制机制变革,为昌平的创业环境带来了巨大变化。刘智勇将其概括为,形成了支持创业的“三大体系”:以青年创业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为依托的融资支撑体系、以青年创业“1+N”政策文件为基础的政策扶持体系、以青年创业基金为载体的社会参与体系。

与此同时,昌平区成立了昌平区创业者协会,强化对会员的服务支持,目前协会共有个人会员210人,团体会员9家,通过开展各类创业活动,已经带动了200余人次的互动。

在对外的宣传推介上,考虑到小企业很少有这方面的资金实力,昌平区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人民网等50余家中央和市区媒体建立联系,逐步形成了专门针对创业企业的品牌策划、集中宣传、效果反馈的宣传工作机制。

同时,昌平区成立了青年创业促进基金,搭建了社会化的创业扶持体系,目前已整合社会资源106.5万元,开展了8个扶持项目与社会资本的对接。

这种政府从“被动服务”升级为“主动服务”的转变,也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了政府的“保驾护航“。

房军告诉记者,从2010年开始,昌平就基本形成了支持创业企业发展的部门联动机制,不定期根据企业的困难召开现场会,效率非常高,几乎所有与企业发展相关的政府部门都会到位,基本上当时就会解决企业难题。

但若是将“主动服务”简单地理解为企业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显然还有失偏颇,昌平区政府还尽可能地将企业未来可能遭遇的问题前置,提前解决创业者在企业做大之后的后顾之忧。

除了前面提到的为企业积极寻找做大之后新的发展空间外,昌平区近期推出的“高端人才英才卡”也受到了广大创业者的一致赞赏。

谈到这张存有5万基金的卡片,对房军而言,那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因为,以往一些不能想象的“特殊待遇”,以后也可以让像他这样的创业者享用。

房军对这张即将拿到手的卡充满期待,“持卡人在子女上学、培训、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享受诸多便利。”房军说,这张卡非常实用,以往如果有创业者遇到了上述问题,虽然政策上说给予各种各样的照顾,但真正能实现还得四处托人,現在这张卡就相当于通行证,纸面上的政策优惠全能够享受得到。

房军坦言,现在的创业者大多数都不是北京人,像教育、医疗等等这些“家里的事”,政府以前基本上不管,以往虽然看到有些地方提到过类似的服务措施,但仅限于一些大企业的高管,很少有针对创业者的,“仅从这一点来看,昌平这种针对创业者主动创新服务举措的行为,就体现了对创业的真正重视。”

提升创业能力

有评论称,昌平是真正为创业企业提供了孵化器。因为大多数孵化器虽然在办公、资金等方面都有扶持的手段,但初创型的小企业更需要的是,除了帮助其走出第一步之外,还有在成长道路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而“如何让企业在很小的时候少走弯路”,恰恰也是昌平示范青年创业的又一亮点。

最为创业者们所乐道的便是,依托创业大讲堂、青檬夜校、创业训练营等创业培训项目,昌平区分别对创业者进行的创业启蒙、创业素质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刘智勇表示,自2009年以来,昌平成功举办18期“青年创业就业大讲堂”,邀请成功的企业家、青年创业导师走进创业者中间,通过创业经历分享和职业生涯规划,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和人生观。

而依托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青檬夜校)昌平分校,昌平区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成功尝试夜校社会化运作模式,真正实现在共青团指导下的市场化运作、可复制性强、参与度良好的青檬夜校培训体系。

通过连续举办三期青年创业专题训练营,昌平为具有一定经营管理经验的青年创业者提供高端培训课程,进一步提升了青年创新创业能力。

在注重用培训项目提升创业者能力的同时,昌平抓住主要矛盾,建立了一支由政府官员、企业家、银行家、专家学者等不同人群组成的近百人的创业导师团队,并与入园创业企业结成帮扶对象。

“对创业者而言,我们不希望导师能给我们带来多少订单,主要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创业者的企业发展方向和市场的判断及时诊断,避免企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房军说,这其实比直接给创业者资金更为重要。

其实,昌平区始终注重此类平台的搭建。2010年3月,昌平团区委便依托专业机构力量,举办了北京青年创业论坛,社会各界嘉宾、创业者代表、青年创业工作者等近300人参加,通过主论坛和“科技创业”、“民生创业”、“公益创业”三个分论坛,发布了青年创业最新成果,探讨青年创业现状,解决青年创业难题,当时也是首次全市层面的青年创业高端论坛。

此后,昌平开通了昌平青年创业促进网,设置专栏10余个,搭建起了青年创业在线交流平台。

刘智勇告诉记者,如今,昌平已经搭建形成了服务创业者能力提升的“六个平台”:一是广泛开展青年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沙龙等长效实践活动,搭建的展示交流平台;二是整合利用区域科教资源,通过开办青年创业夜校、建立创业导师团,搭建的智力支撑平台;三是依托区职业教育集团,健全青年创业见习基地和实训基地,搭建的人力资源平台;四是以青年创业示范园为基础,积极打造一批主题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器,搭建的创业实战平台;五是办好青年创业者协会,搭建的互助交流平台;六是开通青年创业工作促进网,搭建的在线服务平台。

平台让创业者的发展理念趋于成熟,速度也大大加快,前两年,示范园入园企业虽保持着高速增长,但基本上还算平稳,但近两年,类似房军这样每年翻一番甚至几番的企业开始陆续出现。

这种变化,也引起了一些PE和VC的关注,今年即将进行的创新创业大赛评审环节中,不仅有以往的行业领域专家、企业家、创业咨询专家,每个小组均出现了专业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人的身影,这也预示着一些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很有可能在创业初期便会受到资本的关注。

昌平多年涵养的创业氛围也已然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今年的创新创业大赛从区级升格到市级部门联办便是一个证明。

而与此同时,昌平的内部发展环境也在改变。2013年4月,昌平区出台了《昌平区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将扶持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企业发展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纳入到了全区的产业政策体系中,针对创业企业的经营发展、品牌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全面、持续、长效的创业帮扶。昌平正在展现其创业之都的全新一面。

猜你喜欢

昌平昌平区示范园
秋天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窗外的迷你世界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昌平博物馆升级改造古代昌平文物展开展
流翔高钙对比示范园,在齐鲁遍在开花
塘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Time difference based measurement of ultrasonic cavitation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①
Investigation of cavitation bubble collapse near rigid boundary by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北京市昌平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