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3-04-29徐宝铮
徐宝铮
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明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特点,全面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把思想政治课真正上成“思想政治课”。这是推进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前提和根本性问题。以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入手,从教学策略上提出了情境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明确了情境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意图、主要环节、主要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情境探究自主探究交流展示提炼整合走进生活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山东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施意见(试行)》为指导,全面深化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育人为本,以“三维”教学目标为统领,以教学观念更新和教学方式改进为动力,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拓展教师课程实施范围为新要求,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为核心,把思想政治课真正上成“思想政治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二、设计意图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立足学生现实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在课程实施上,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在关注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情境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上述理念和要求,并与教科书的编写思路和内容呈现方式相符合,是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三、主要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创设,问题引领。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文字、音像、角色模拟等形式精心设置探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旨在提供感性素材,创设探究氛围,引导探究方向,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释疑。要求学生进入问题情境,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情境创设中设置的问题。一般先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对自主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新的疑难问题,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或随机组合,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合作探究解决。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调控指导,平等交流,鼓励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新问题。第三环节:交流展示,成果共享。自主合作探究后,由学生或小组代表向全体同学展示探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补充、质疑,并进行点拨、评价和鼓励。第四环节:提炼整合,巩固升华。师生共同提炼观点,形成明确结论,构建知识体系,揭示内在联系,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提升和引导以及在思考探究方法上的启迪。在此基础上,教师采取多种方式督促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理解巩固。第五环节:走进生活,学以致用。1.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具有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认识。2.教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合作交流和思维碰撞中达成共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社会,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达到学以致用。四、主要特点1.“情境创设,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合作释疑”“交流展示,成果共享”“提炼总结,巩固升华”,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思考的作用,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走进生活,学以致用”,则是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到修正和完善。这一课堂教学策略符合人们认识的规律。2.强调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在教学中把基本观点和原理融入到生活题材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搭建探究平台,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质疑、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真正理解结论,培养能力,升华情感。3.情境创设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教学原则。“三贴近”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坚持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在活动中进行教育”的基本要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4.强调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既强调知识落实和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5.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教师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教为学服务”的观念,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点拨、激励评价。6.促进教师转变角色。强调思想政治教师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主动学习的促进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探究学习的指导者、正确价值方向的引导者,力求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之间交往与合作、交流与沟通,教学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7.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在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要把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引入课堂,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带着问题走进社会。五、注意问题1.情境创设的要求:(1)情境设置的内容,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目的性、典型性;情境创设要符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学生容易进入情境;既要将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引入课堂,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科书所创设情境的探究价值。(2)情境设置的形式,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情境创设的形式应当多样化,如文字、图表、图片、音像(录音、歌曲、漫画、录像等)、实物、角色模拟活动等。(3)情境设置的主体,既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搜集整理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展示。(4)情境创设的取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已有感性经历且易于理解的知识,可以由学生直接认知,或通过情境“唤醒”、归类和重组的方式集中呈现;对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生活经历的知识,则需要教师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和引导。2.问题设置要与情境具有关联性。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要具有层次性,体现过程性;要有梯度,可操作性强;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具有可探究性。3.探究过程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展示机会,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教师要鼓励创新,对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和认识,要给以积极的鼓励和评价。4.思考探究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但要注意依据教学内容(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确定,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防止形式主义。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注意引导探究方向,调控好课堂,落实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6.本模式既可以是一堂课5个教学环节,也可以在一堂课某一教学内容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