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
2013-04-29王睿智
王睿智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已经从能填饱肚子,向精细化、健康化,保健的功能发展,同时食品的安全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监察力度敲响了警钟。因此,加强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保证食品的安全,让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这就需要国家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检验检测人员加强质量控制,维护食品的安全。文中从食品检验过程中人的样品抽取及制备、仪器和试剂的选择、检验人员的操作规程、实验室环境控制等几方面做好检测质量控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从而保证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
关键词:食品检测检验;准确性;因素;分析
近些年来,食品的质量安全一直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从目前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主要是来自食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环节,其中农药污染长期以来一直是食品污染的重要因素,目前,激素污染也开始成为我国食品污染的新趋势,同时人为造假也是食品的污染原因之一。食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关系着全民的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检测检验技术,保证食品的安全已成为国内食品产业值得重视的问题。食品检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食品的安全是重要的保障,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检测检验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仪器、技术、人员操作、环境等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为了保证检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食品的安全,在日常检测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控制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准确可靠。
1 样品抽取及制备
1.1 抽样要按照随机原则
在抽取样品进行检测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各个部分进行取样,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对样品要有数量上的要求,同时在取样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卫生工作,取样工具的清洁性必须予以保证,在取样时不能因取样工具的不干净而引起样品的污染,抽样过程中应设法保持样品原有微生物状况和理化指标,同时在样品检测之前要做好防护工作,不能发生二次污染。
1.2 样品制备是要保证样品均匀
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检验时,正常情况下食品有固体和液体之分,因此在检测过程中也各有区别,固体在检测时,需要把食品粉碎后混匀再取样,如大米、面粉等。液体样器在检测前要充分的摇匀,同时对于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在充分摇匀后还需要用干滤纸进行过滤。同时相同的食品在检验不同项目时,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啤酒在检验浊度时需要进行除气处理,但如果进行酒精度、总酸、原麦汁浓度等项目检测时,不但要进行除气处理还是进行过滤;目前保健性的食品胶囊状的较多,对这类保健食品进行检验时,需要对胶囊里面的内容物进行检测检验。
2 仪器和试剂的选择
2.1 仪器的影响
有些检测仪器具有自校的功能,因此在检测前需要进行自校,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同时,某此自制的蒸馏设备要确保其气密性。检测仪器都属于精密性较强的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其进对维护和保养,并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比对,从而在第一时间发现仪器存在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2.2 试剂的影响
化学试剂在检验过程中直接参与化学反应,对检测检验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要保障所用试剂在保质期内。如金属元素标准溶液可存放一年;标准滴定溶液要求两个月标定一次;淀粉溶液、碘化钾溶液则要求现用现配等。还有一些溶液有特殊的存放要求,如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显色剂——萘胺盐酸盐溶液要在低温下存放,当颜色变深时弃去重新配制。还有的溶液在存放过程中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定期检查重新配制,如测定纯净水中的高锰酸钾耗氧量,用到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和草酸钠标准溶液,存放时间长,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度发生变化,致使检测检验无法进行;又如,测定食品中的二氧化硫时,应尽量减少碘标准滴定溶液与空气接触,否则平行试验的差异会超出标准规定的要求等等。
3 选择检验方法
检测检验人员应根据产品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有时方法标准中会有多种方法,需要根据检测检验性质、实验室条件及样品中待测成分的含量来选用检验方法。
一般来说,检验方法中的第一法为仲裁法,对结果有争议的也可选用第一法;实验室条件无法满足用仪器分析法的可选用化学分析法;不同食品中含某种成分含量不同时选用的方法不同,如测定食品中的钙含量,牛奶中的钙含量大概是每100克牛奶中含钙100 毫克,可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进行测量,而保健品鹿产品胶囊中的钙含量是20%左右,在不减少取样量的前提下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就会造成很大的误差,这种高含量的钙的测定可选用EDTA滴定法进行测量。
4 对检测检验人员的要求
任何检测工程中,人员的影响因素都是存在的,没办法忽视,因为人做为仪器的操作者,其技术的高低、操作的规范性等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检测工作中,由于人为因素操作而造成的影响分为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都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但目前检测人员中,有些人员专业知识较差,对检验方法的标准理解上有差异,因此在检验过程中会造成差异性,这将严重的影响结果的准确和真实性。
5 实验室环境的要求
在理化检测检验分析中,环境温度对检验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容量法分析时,尽量在室温是20℃的条件下进行,比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都要对滴定的体积进行温度校正,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只有在20℃时校正值为零。又如在测定葡萄酒中的酒精度、总浸出物和啤酒的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时,在用容量瓶量取馏出物及残留物时尽量在同一温度下定容,以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还有测定饮料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时,温度校正的范围是10℃-30℃,只有温度控制在此范围内,才能查出校正值,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
6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为了百姓的饮食健康及食品的出口贸易等,作为食品安全监测的食品检测技术已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和改进后的检测技术已不断的得以推出,并广泛的应用到食品检测检验工作当中,确保了检测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作为一名食品检测检验人员,更应在食品检测工作中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确保检测工作能真实的反映食品质量的真实情况,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保障百姓的健康,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志洁,林清玉.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主要应用技术的研究及现状[J].食品工业科技,2003,24(12):89-91,102.
[2]何欣荣.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控制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2(6):384-388.
[3]关怀.新的食源性疾病与食品安全[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28(1):17-19.
[4]姚文国,朱水芳.转基因食品检验分析技术概述[J].粮油食品科技,2003,11(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