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自己逼到人生的死角等4则
2013-04-29
别把自己逼到人生的死角
两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我的心里只有苦涩——不是因为对前路茫然未知,而是对那种人生已经完全被规划好、不用到未来就已知未来的情景感到无奈。
我的成绩和周围的人相比算是比较好的,可我明白,在这个县中不错的成绩与大城市里优等生的成绩比起来,差距还是不小的。即便我考全校第一,中考时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一同竞争,大概考不到全县前三,也就不可能去全市最好的高中接受教育(进那所高中,中考成绩必须是县里前三)。更何况,现在我还不是全校第一!所以,我的高中似乎已经被锁定,那就是县中。读县中的学生能考上浙江大学已经谢天谢地,考上复旦大学就成珍稀动物,考上清华北大就是神了。所以一般情况下,我的未来就只能是县中——浙大。
可我的心就是不服,它叫嚣着要我去另一所比清华北大还遥远的大学,而那所学校昂贵的学费是我的家庭承受不起的,所以要读那所大学就必须申请到极难得的奖学金,所需的高考成绩是省里前十。然而,县中学生高考的最好成绩连省里前300都没到过。现实虽然如此,可我觉得,进那所大学念书是实现我人生价值与终极目标的最佳途径,有一丝希望便要争取。
朋友说,我可以先努力考全县第一,去市里那所高中读书,这样就可以离梦想更近一点。我也曾这么想过。学习中,我的弱项是数学,一道道难题常困住我。那时我就想:连这些题都不会做,还梦想全县第一?有时,老师在黑板上出一道数学难题,班里的一个男生只花几分钟就做出来了,而我思考半个多小时仍毫无进展,顿时觉得自己好没用。面对数学难题,我总是思考,没有答案,然后只能放弃,数学成绩始终无法提高。许多人都说,即使初中时成绩很好的女生上高中后往往也不那么优秀了。听到这些,我心里就更害怕了。除此之外,我经常管不住自己,不能做到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一方面我期待挑战,可真面对挑战时我又想退缩,心中泛滥的不自信一直困扰着我。我很了解自己的缺陷,却一直不知道该怎样弥补。我觉得自己的心理不太健康,希望您能给我开一张“药方”,给我一些建议。身边的人都对我没办法。
有人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其实我也不愿意这样逼迫自己。可是我认为没有过近乎疯狂的奋斗的人生是有缺憾的,我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如果您能花费宝贵的时间来引领我走出困境,我将不胜感激;若不得空,我便权当是宣泄了。十分感谢您读完我啰嗦的叙述,期待您的回信。
喜 意
从来信中可知,你有着非常强烈的学习冲动,这是值得赞赏的;你对于“第一”有着毫不掩饰的渴望,这也未尝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是恕我直言,读完来信后我的整体感觉却是五味杂陈的。你是这么“早熟”,早早地开始规划自己所谓的成功路径,可是在我看来这一路竟是“步步惊心”的。你看上去非常热爱竞争,可是在竞争的游戏或“疯狂的奋斗”中你显得有些偏执和自虐,以至于容易把自己逼到人生的死角上。你让自己的目光超越当下投向更为遥远的未来,你想要超越现实中的自我去实现炫目辉煌的梦想,但是你的追逐却缺少求知问学的最基本的内驱力,而只有一个颇为缥缈的外在目标的牵引力,那个“第一”的目标似乎已经成为你的一个心结,一个枷锁。人应该有雄心或梦想,但是一个值得珍藏的梦想应该能让自己更轻盈更生动地前行,而不是被它压得喘不过气来。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梦想没有照亮现实反而让你备感茫然和无奈?因为你设计(不如说是想象)中的成功路径是狭隘而且排他的,因为你把“第一”当成了允诺你成功人生的“唯一”,因为你用一种外在标准参照下的苛刻要求把自己给绑架了,因为你主动而且自觉地封锁了自己人生中原本敞开的各种可能性,因为你把自己生命成长的康庄大道变成了越走越窄的羊肠小道。
不都说要“快乐学习”吗?总以为今天孩子头上的很多压力是社会给的,是家长要的,是老师加的,看来也不见得。被“体制化”(institutionalizing)的学生也会给自己的心灵建起一个牢笼,就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那位老囚犯说的那些高墙,最初你痛恨它们,后来习惯它们,直至依赖它们。你是否已经在心里砌了那么一道“高墙”?否则,为什么要用那些外在的标准来压迫自己,来榨干自己?如果没有那些“第一”或“北大清华”,你的人生就将陷入绝望吗?谁说的?谁教的?是不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可悲的失败者,仅仅因为他们不是“第一”,没上“北大清华”或者全球高校100强?笑话!恰恰是那些只知道将人生中的一切都寄托在外在指标上面,只知道在无穷无尽的攀比中凭借相对优势获得心理满足的人,才无法品尝真正的成功体验,因为他一直在接受坦塔洛斯式的惩罚:他被囚于水中,当他想低头喝水,水就下降,当他想伸手摘头上的水果,果树就抬高……
我的建议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放下你关于发展路径的全盘设计和规划,卸下你的所谓梦想带给你的所有重负,先专注于你的学习本身。与其耽于幻想,不如脚踏实地。想得多做得少,只会让你枉自焦虑。你的“属于自己的路”不是预先规划出来的,是在你持续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出来的。你应该瞩目于一点一滴的进步,快慰于一课一科的领悟,把握住一分一秒的体验,欣喜于一尺一寸的成长。还是这句话:伟大的人生也是由平凡琐碎的日子堆砌而成的。
让事情回归轻松和简单
我已经念初二,对班里的一位异性突然产生好感。有一天他知道了,当时就懵了,只在那儿看书,一句话也不说。结果,我与他平平淡淡的友谊也没了,两人见面时都很尴尬。我希望即使不能像以前一样整天和他嘻嘻哈哈,也还能够无芥蒂地正常交流,我该怎么做?
安 琪
因为我不知道你是怎样的人,也不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所以我无从判断他得知你的好感以后的反应究竟是什么意思。如果在成年人之间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他的沉默其实意味着拒绝,当然是一种婉转而含蓄的拒绝。但他跟你一样是情窦初开的学生,第一次遭逢超出父母亲情、兄弟友爱之外的完全陌生的情爱体验,不知所措也是很正常的,所以他的“懵”也许与拒绝无关,而仅仅表明这份情感的出现出乎他的意料,他还没有准备好该如何去应对,所以本能的反应就是沉默。他可能是在逃避:无法当即作一个是或否的决定,害怕作出肯定或否定答复后随之而来的后果。也许在你看来表达一下好感是简简单单的事情,但他却把它看得很严重,于是在面对你时会有心理压力,结果就是——尴尬了。
要摆脱这种尴尬,主要还是取决于你。凭着一种感觉,我想在两人交往中你是主动的一方,否则你不会直接地让他知道你的好感。现在是你在猜他的心思,而不是他在猜你的。他让自己躲避在沉默的面具后面,确信那是在没有准备好直面一份异性情感时一个相对安全的策略。他“举轻若重”,把一个女生的好感变成了自己的负担;他“化简为繁”,使异性之间单纯美好的吸引力掺杂了过多不必要的顾虑。要打破尴尬,你就应该让事情回归到轻松和简单的层面上来。比如,既然你们曾经习惯了嘻嘻哈哈的交流,你不妨主动找他谈话,半开玩笑地问他:“我说了那样的话,是不是把你吓到了?我有那么可怕吗?”当他发现你的口气是轻松愉快的,并没有给“好感”加上特别的意味,那么对他来说面对你时也就没有什么好纠结的,无论是或者否、不置可否都没关系,尴尬的局面自然会改观,也许他还会嘻嘻哈哈地回敬你:“哪里哪里,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当然,你也可以尝试用请他帮忙的方式来恢复你们之间的友谊。无论如何,被一位异性需要的状态能让他感觉良好。如果他因为自己没有正面回应你的好感而心存歉疚,那么你的帮忙请求能让他得到你其实并不介意的信号,而给你帮忙也将补偿他的亏欠之感,他不敢直面你的心理会被冲淡。
如果有机会,你应该让他明白这句话:“我喜欢你,但与你无关。”也就是说,你对他人产生了好感,那份美好的感觉是你自己在享受,即便对方没有作出同等的情感上的回应或酬答,你也一样为生命中涌现的这种好感而欣喜,并且感激那个让你拥有这种情感的人。你并不需要对方为你的纯粹的喜欢负什么责任,你对你自己负责。懂得这层意思,异性之间感情的事的确能变得轻松简单一些。
对老师也要有赏识的心情
我们的科学老师是个很乱的人(和她同办公室的老师背地里也这么说),她讲评考卷时,用的都是同学的考卷。她讲课,要么讲很简单的内容,大家都已经知道的;要么讲很难的题,讲半天大多数同学还是听不懂。她总说一个班总有1/3的人中考时要被淘汰,部分高手肯定能听懂她讲的。我科学本来就学得不好,被她这么一弄就更糟了。每次我要是多做考卷,她就说多做没用;我要是少做考卷,她就说我之所以考不好,就是因为考卷做得太少。我该怎么办?
可怜的人
老师要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哪怕面对最“无可救药”的学生也要尽力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予以肯定和彰显。但我希望学生在面对老师时也能多一些赏识的心情,如果老师在哪方面有独到之处,则充分利用之以提升自我;如果老师在哪方面有所欠缺,则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自我补强。这是一位学生最好的学习之道。
根据你的描述,这位教师可能确实在教学方面存在粗疏、偏颇之处,她最大的弊端在于没有让自己的教学贴合学生的真正需求,没有从学生的真实起点出发。这的确是教学的大忌。如果你们学校可以自由地“走班”,那么很可能愿意选择这位教师的课堂的学生会很少。但很遗憾,你们没有这样的选择权。怎么办?面对现实你们不能只是抱怨,不能总在那儿搜寻各种例子以“证明”老师是多么糟糕。这样的证明毫无意义,它只会让你们更加反感和排斥老师。而事实是,你们的不满也许远远超出这位老师应得的程度。
比如,你举出“做考卷”这个例子,试图表明老师有多“乱”。可在我看来却不太敢苟同。粗粗一看,当然,如此明显的自相矛盾,显得这老师太过弱智。但是我要说,剥离了具体的语境,有太多的话都是充满了悖谬的。我不知道她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讲这话的,而在各自的语境下又有着怎样的意义指向。“多做试卷”也许是指要把“生”的知识变成“熟”的知识,真正完成知识的迁移;“少做试卷”也许是指别把时间浪费在低效的重复练习上面……真实情形如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没有一个老师会蠢到在同等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话。可是你们,如果不去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只在最浅表的层面上生硬地抠字眼,找错处,你们自己又能获得怎样的成长呢?
朋友会在你孤独时出现
我是班长,我们班男生较多,女生里我的成绩是最好的。但是,我在班里没一个朋友。那些女生一下课就去买零食,上课迟到,听课不专心……请问我怎么做才会有合得来的朋友?
落 落
很显然,在找朋友的问题上,你对别人的要求多于别人对你的要求。所以不是你找不到朋友,而是你看不上班级里那些潜在的朋友,她们在你眼里不是那么优秀,你会有意无意地疏离她们,即使你从未说过一句轻视她们的话,从未做出半点冒犯的表情,只要你心里存有相对于她们的优越感、骄傲感,她们就能察觉到你并非同类,自动与你保持距离。
事实上,你得认识到,她们并不是你看到和感受到的那样糟,虽然成绩不如你,但正如一首歌中唱的:原来每个女孩都不简单。她们中必定有值得你欣赏和信任的人,只是你自视颇高、缺乏亲和力的态度阻碍了你去发现她、认识她、结交她。
我并不主张一个人为了找到朋友就完全改变自己。一旦有讨好别人的意图,你就不是你自己了。但是个体之间的和谐共存,都是以让渡或舍弃一部分自我为代价的,朋友之道亦是如此。你作出适当的调整也许是必要的。比如,你平时最好别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孤傲姿态,有时候可能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你以为很自然的体态和表情其实是偏“冷”的,别人解读到的是不够友好的信息。恰当的微笑总是能给人以好感,请别太吝惜这一轻巧的面部运动。再比如,你也可省察一下,你是不是男生集体心目中的“女神”?你是否更乐意与班上男性交谈、来往,在他们面前展现自己的魅力?如果是,那要稍微收敛一下,异性缘太好的女生,同性朋友缘可能会差很多。
还有,你身为班长,完全可以策划组织一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真正的主角不是你,而是别的同学,你只是默默地作奉献,为他人精彩亮相搭建平台。千万别突出自己,一定要为别人的成功喝彩,哪怕你付出很多而同学们却没有注意到也无所谓,你要甘愿隐身幕后甚至沦为背景。你或许会有委屈,或许会感到孤独,但是请相信同学的灵性。这个时候在你身边出现的,安慰你并且理解你的,就是你的朋友。别以为众星拱月的状态里,星星是月亮的朋友,也别以为嘻嘻哈哈混作一堆的那种友情有多可贵,我始终相信,在落寞和孤独时出现和陪伴你的人,才是值得你珍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