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资本如何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3-04-29彭宇金

时代报告 2013年8期
关键词:城镇化财政建设

伴随着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镇化水平2012年已经达到52.57%,但与国外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达到80%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此同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和房屋的增加,也不仅仅是城镇人口的增多,而是进城农民生产、生活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单靠政府资金无法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资金需求问题如何解决。就这些问题,《时代报告》记者彭宇金日前专访了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执行会长赵滑濮先生。

记者: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一。您觉得新型城镇化有哪些特点?

赵滑濮:城镇化的实质是实现产业、居住地以及生活方式的三个转变。城镇化的载体是城镇,但又不简单等同于造城。根据李克强总理的定义,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及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过去的城镇化可以归结为东部的城镇化、大城市的城镇化、工业推动的城镇化、就业的城镇化,是一种“半拉子”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主要是解决过去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真正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在遵循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新”主要体现在:1.从区域上看,体现在中西部的城镇化。2.从产业上看,体现在服务业推动的城镇化;3.从生活方式上看,更强调进城农民的市民化;4.从城镇规划上看,更强调城市群和小城镇的协同发展。

记者:新型城镇化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赵滑濮:首先,全国不少城镇建设缺乏规划和分工,使得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及小城镇与周边乡村之间,难以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另外,过分注重大城市的发展,对乡镇的城镇化建设重视不够。另外,资金是个关键问题,中小城市的融资能力还是非常弱的,单靠政府财政是无法完成新型城镇化建设的。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等问题,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非常突出。另外出现的问题主要还有:

1.盲目追求城镇化速度。一些地方借推进城镇化之名,盲目追求城镇化速度和城镇化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超前规划各种工业园区、开发区和新城区,缺乏产业支撑,造成很多“空城”,占地过多。

2.进城务工人员的待遇问题。我国被纳入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2.63亿农民工及其家属,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与城镇户籍居民相差甚远。截至2012年,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工伤、医疗、失业和生育等五项基本社会保险的比例仍较低。农民工基本不能享受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也没有住房公积金。

3.“城市病”问题。近年来,一些特大城市规模无序扩张,人口压力过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超过极限,环境污染、居住拥挤、交通堵塞、房价高企等“大城市病”凸显。而中小城镇吸纳人口有限,小城镇人口比重甚至不升反降,到2010年下降至20.7%。城市重规模扩张,轻服务管理,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偏低,基础设施管理运营水平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4.土地征收问题。当前,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乡差别在某些方面不仅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扩大。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城乡间差距较大,导致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加剧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强征农民土地,低征高卖,以地生财,严重侵犯了农民土地和财产权益。

5.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阻碍城乡一体化。现行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已经形成的城乡利益失衡格局,制约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过去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走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之路。

调整城镇发展模式,需要改革城镇管理体制,防止资源通过行政等级过多地被集中到高等级城市;需要提高土地出让成本,遏制摊大饼的发展趋势;另外,还要调整政绩观。

记者:资金问题确实很关键,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赵滑濮:目前来看解决城镇化尤其是小城镇化建设融资问题,最合适的方式就是让政府投资和民间资本形成合力。

我会高级顾问、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早在多年前就呼吁民营企业可以考虑参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管理,认为民营经济目前最好的投资机会就是城镇化建设。社科院副院长李扬今年年初在一个会议上也公开建议,城镇化要让民营资本大规模介入,不能依赖现有融资平台实现城镇化。他表示:“城镇化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需要大量的权益性资本投资,以借款为主、以负债为主的融资方式是不能容忍、不能进行下去的。”

为更好地服务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我会联合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等央企、国企及大型民营企业,拟在河南筹建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基金,更好地为河南乃至中原经济区的城镇化建设探索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另外,城市运营目标繁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政府远远不能把城市资源达到最优化的配置,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政府财力不足的时候,对城市资源开发力不从心,人才、技术等要素达不到城市运营的目标,所以要借助市场的力量,引入资金雄厚的民间资本,以灵活的投资形式参与城市运营,共同推动城镇化的进程。我们要尊重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和规划,同时用市场机制实现自己的目标。

目前我国城镇化获得资金的途径主要依靠财政,但是现在完全靠财政的投资已经难以为继。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财政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中国的财政逐步向公共财政转变,不可能进行更多的直接投资。中小城镇的建设中主要通过县域经济来解决,而我们很多县级财政基本是吃饭财政,不可能拿出很多钱去搞基础设施和保障房建设。那么,城镇化需要的大量资金如何来筹措?

首先,财政还得继续投入。这就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协调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成,增加地方财力,留给地方进行城建和保障房的建设。另外,还要放开或者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多渠道投资,比如扩大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

第二,要依靠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等来筹措资金。

第三,利用资本市场和社会资本。现在很多所谓的地方融资平台,都是从财政拿钱或银行借钱。我们应该换个思路,让他们变成一个股份有限公司,靠发股票和公司债筹措资金,当然,这些公司必须有盈利能力。还可以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先把资金筹下来,然后等项目成功之后再还。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金。

第四,有收益的公共设施和保障房建设可以通过招标方式给民营企业,让民营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如城镇的给排水、污水废气处理、农村水利建设和其他环保项目建设等。

第五,设立专门投资于基础设施的产业投资基金(当然要有收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西兰奥克兰地区有一个基础设施基金,资金是由奥克兰地区各级地方财政出的,专门聘请了投资管理公司管理这笔基金,投资当地的基础设施。这样有可能赔本,所以政府给它一些特殊经营,比如经营港口、运动员村等,基金股东不分红,投资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再投资。

总之,我们应当想更多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创新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应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利用社会资本来解决城镇化过程的资金需求问题。

猜你喜欢

城镇化财政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