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题的复数解法
2013-04-29匡海庆
匡海庆
复数z=a+bi(a、b∈R)与有序实数对Z(a,b)是一一对应关系,有序实数对Z(a,b)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Z是一一对应的(这个直角坐标平面称作复平面),复平面中的每一个点Z又与向量一一对应。这样复数z=a+bi(a、b∈R)、有序实数对Z(a,b)、复平面内的点Z及向量就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对应关系。
根据上述对应关系可知,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复数与平面解析几何的桥梁。有些解析几何问题若用解析法去解,计算量相当大,当我们把直角坐标系所在平面看成是复平面时,就可以将平面解析几何的有关问题转化为复数问题来解决,利用复数的几何意
义或向量运算,既可以简化解题过程,又避免了繁杂的运算,运用得当,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一、利用复数进行几何证明
【例1】如图2,△ABC在x轴上方,B、C对应的点的坐标分别为(a,0)、(-a,0),(a∈R),以AB、AC为腰,在△ABC外分别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ACE(B、C为直角顶点)。试证:DE的中点M为定点。
证明:把直角坐标平面看成是复平面,设A对应的复数为z,则对应于复数z-a,对应于复数z+a,
因△ABD、△A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 ∴M为定点.
【点评】要证M为定点,需求出点M的坐标,用解析法计算量相当大,本题巧妙应用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既直观,且运算量
很小。
二、利用复数进行几何运算
【例2】如图3,已知正方形ABCD的相对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A(0,-1)、C(2,5),求另两个顶点B、D的坐标。
由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得点D的坐标为(-2,3).
【点评】此题利用复数加法、减法、乘法的几何意义解决思路简单清晰,而且运算量比直接用解析法解决要小得多。
三、利用复数求动点的轨迹
【例3】已知直线l过坐标原点,抛物线C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若点A(-1,0)和B(0,8)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都在抛物线C上,求直线l和抛物线C的方程。(1994年全国高考题)
解:如图4所示,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2=2px(p>0),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对应的复数为a+bi(a,b∈R),则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对应的复数为
【点评】当动点(或定点)在已知曲线(直线、圆、双曲线、抛物线)上,则点的坐标满足曲线方程,因此常可用代入法获解,本题中的A′、B′在抛物线上,因此代入抛物线方程即可得到a、b的一个关系式。这题的解答体现了用复数代入法求动点轨迹的解题思路。
【例4】已知一定圆C与圆外一定点O,在圆上任取一点Q,以OQ为边作正△OQR(按逆时针方向),求动点R的轨迹方程。
解:以OC所在的直线为x轴,点O为原点建立如图5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OC=a(a为常数),圆C的半径为r(r为常数),则圆C的方程为(x-a)2+y2=r2,设点Q的坐标为(x1,y1),R(x,y),则
【点评】因为△OQR为正三角形,所以用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很容易就能找到OR、OQ所对应复数的关系。以Q点所对应的坐标为参数,建立参数方程,再用代入法消去参数,即可得到答案。本题在解题过程中,也体现了用复数参数法求动点轨迹的数学思
想方法。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将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解题时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及时地调整思路。就如我们在解解析几何问题,当用解析法求解出现困难时,换用复数法求解,有时会使问题变得简单、直接,而且计算量小,准确性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