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同彬写作年谱(摘要)
2013-04-29
李来兵,作家,现居山西。
2006年
(1)《文明与野性的畸态和解——关于〈狼图腾〉的文化症候》(《文艺争鸣》2006年第5期)。
(2)《有奥斯维辛,世界仍然是美的——有感于赛弗尔特的〈世界美如斯〉》(《世界文学》2006年第4期)。
(3)《“五四”道德失序影响下的文学选择》(《理论与创作》2006年第3期)。
(4)《合法性质询的偏执与历史想象的呓语——解读旷新年〈“当代文学”〉的建构与崩溃〉》(《扬子江评论》2006年11月创刊号)。
(5)《思想者的诗学境遇:轻翼与重轭——李德武诗歌印象》(《中国诗人》2006年第4期)。
(6)《中间代:最后一面旗帜》(《诗歌月刊》(下半月) 2006年10、11月合刊)。
2007年
(1)《存在之痒与哀歌之殇》(《诗林》2007年第1期)。
(2)《深沉又喑哑的吟唱》(《中西诗歌》2007年第1期)。
(3)《诗歌的“声音”:在“激荡”与“狂欢”之间》(《作家》2007年第4期)。
(4)《疯癫的隐喻与梦魇——〈狂人日记〉重读》(《文艺争鸣》2007年第9期)。
(5)《永恒的谶言》(《青春》2007年第11期)。
2008年
(1)《道德失序与“人道主义”的歧路——关于“五四”的人道主义思想》(《文学评论丛刊》,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韩剧热与儒学“反哺”——关于现代伦理思考的误解》(《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3)《激情的自传》(《太湖》2008年第2期)。
(4)《生活的温柔与暴虐》(《西湖》2008年第9期)。
(5)《智慧的劫掠与死者的狂欢——从鲁迅说起》(《粤海风》2008年第5期)。
2009年
(1)《批判现实主义者的当代命运——读安黎〈时间的面孔〉》(《小说评论》2009年第2期)。
(2)《“大地”的囚徒——陈勇诗歌论》〔《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3)《复苏了的、缓慢的诗情——陈启文小说近作印象》(《红豆》2009年第2期)。
(4)《漂流瓶,或隐秘的收信人》(《红豆》2009年第10期)。
(5)《浮游的守夜人——从北岛〈午夜之门〉谈起》〔《北京青年报》(4月17日)、《南方都市报》(4月19日)〕。
2010年
(1)《空间生产与网络诗歌的瓶颈》(《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第2期)。
(2)《“公共性”与启蒙文学的困局》(《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第3期)。
(3)《亡灵的声音与晚期的界限》(《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第4期)。
(4)《死亡的边界》(《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第5期)。
(5)《“俗”的“解”与“结”——鹤坪〈民乐园〉读札》(《小说评论》2010年第6期)。
(6)《现实的幽灵与历史的梦魇——论1990年代以来文学的现实主义障碍》(《山花》2010年第3期)。
(7)《从“自投罗网”到文学“憎恨”——对文化研究思潮的思考》(《山花》2010年第8期)。
(8)《学院文学教育及其历史修养》(《山花》2010年第8期)。
(9)《中国式成长的“残酷”——〈十八岁出门远行〉简析》(《莽原》2010年第6期)。
2011年
(1)《边界互渗的生机与险境——浅谈江苏新世纪诗歌的民间力量兼及民间的困境》(《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第4期)。
(2)《忠实于我的时刻越来越“多”——对小海近期创作倾向的考察》(《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第5期)。
(3)《知识分子:过期的死亡宣判》(《山花》2011年第2期)。
(4)《关于〈独唱团〉的二重奏》(《青春》2011年第7期)。
(5)《文学,历史落网中的死亡挣扎》〔《西部》(新文学版)2011年第9期〕。
(6)《跨越时代的荒诞挽歌——重温〈安德烈的晚上〉》(《莽原》2011年第5期)。
2012年
(1)《往昔的德性与我们的命运——读何士光〈今生〉有感》(《小说评论》2012年第1期)。
(2)《物质的想象与现代主义的还魂记》(《名作欣赏》2012年第2期)。
(3)《“历史”与“反抗”的意志——1990年代以来先锋意识的瓦解》(《山花》2012年第4期)。
(4)《文学的盛宴与罗网——论1990年代以来文学的“历史化”倾向》(《山花》2012年第9期)。
(5)《全球化与文学地域主义的“他者”困境——以“西部文学”研究视野为例》(《扬子江评论》2012年第5期)。
2013年
(1)《大时代的死亡与再生——1990年代以来的精神困境》(《山花》2013年第1期)。
(2)《晦涩:如何成为“障眼法”?——从“朦胧诗论争”谈起》(《文艺争鸣》2013年第2期)。
(3)《回到尼采的质问——199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意识的症候》(《山花》2013年第5期)。
(4)《我们应当如何爱国? ——重读〈我爱这土地〉》(《扬子江诗刊》2013年第2期)。
(5)“今日批评家”:《批评的敌意》,《“历史是精神的蒙难”——对当下文学史思维的思考》(《南方文坛》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