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地域资源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2013-04-29李静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校本德育教材

李静

卢沟桥一小座落在宛平城内,东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南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西临北京母亲河——永定河,北依宛平城墙,有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深厚的教育资源。

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听取专家、学校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学校结合所处地区的地理、历史与文化优势,围绕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等主题,对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搜集、筛选、归纳、整理,采用“资料—研究—实践—调整—初步定型”的行动研究法进行了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由全体教师参与编写一套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德育校本教材(每年级1册)。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落实德育课程

1.立足课堂教学 实施校本教材

教师利用校本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一至六年级每班每周1课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将德育课程与班会、队会、专题活动、知识竞赛等形式整合,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校本课堂教学模式。

2.立足学科整合 丰富实施途径

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德育课程的建设工作中。科任教师根据自身所授学科教学内容,结合该年级的校本教材内容开展学科拓展实践活动。如科学学科与五年级“同我畅游永定河”校本主题相结合,开展了永定河河滩岩石的风化原因的研究性学习,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对家乡的了解。美术学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画宛平城、卢沟桥、永定河,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

3.立足实践活动 拓展德育课程

学校每年开展两次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地点分别为德育基地和社区友邻单位。形成了各年级不同地点、不同主题的活动系列。

各年级的活动依据校本教材、但不拘泥于校本教材,老师们还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小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活动前,学生结合自身思考提出多个感兴趣的问题。全班讨论研究班级小主题。三年级活动主题“随我走进宛平城”,学生们就把非常关注的“宛平城墙是否应该重建”作为研究小主题。六年级学生开展关于卢一小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性学习,他们为学校设计了“文化墙”:如涂鸦墙、读书墙、历史墙、民主墙等,充分体现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对母校的热爱。

4.及时开展评价 促进课程落实

在课程实施中,学校及时开展教师评价和学生的评价。研究制订了评价工具,如游客反馈表、小导游评价表、学生校本课程学习评价表、教师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细则等。

经过多年探索和积累,学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活动的地点、参与的年级、组织教师的要求以及活动的内容等方面都建立了明确的制度与要求。保证每个学生六年级毕业前,都能完成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并完整地参与各项德育实践活动。

对德育课程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1.德育课程建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因此,在德育课程建设与实施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

2.从小学阶段学生的生命现状、身心规律和生命成长走向来看,坚持“活动育人”的过程与方法,才能将德育课程落到深处。

3.开阔思维,提高资源的整合能力,是落实德育课程的重点。何时何地采用何种资源最合适,这就需要对资源的整合能力,提高了整合能力,也就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

4.德育课程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提高的重要载体。要从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入手,营造一种有利于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面对德育工作的新形势,卢沟桥一小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德育课程建设方面深入研究、创建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校本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