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中悟 悟中品

2013-04-29邓玲丽

新教师 2013年8期
关键词:山洪老汉洪水

邓玲丽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凭借文本语言,培养孩子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使孩子们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桥》(人教版第十册)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还原文本,让文本鲜活起来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往往会因为生活经历不足,情感价值观仍未成熟而难以走进文本,更难以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桥》一文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在阅读中感悟“桥”的含义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其中,一是山洪凶猛,二是老汉无私无畏、如山的形象。要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理解课题“桥”的真正内涵,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老支书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贵品质。文中有许多关于描写山洪肆虐,情况危急的语句。要让从未见过山洪暴发的孩子们从这些简洁精练的语句中感受山洪的恐怖,从而达到领悟人物形象比较困难。因此,借助文本,激活文本,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就将是学习这篇课文的基础。

学生很容易就能在文中找到了许多描写山洪来势凶猛的语句:“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这些语句逐一被孩子们找了出来,并做上了记号。我引导孩子们一句一句地读,对比读,小组读,齐读……其中,对比读的效果最明显。如:①水,越来越高。②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用得更好?学生读后比较,得出第二个句子一下子就让人明白水位越来越高,老汉越来越危险。

通过品读语句,冷冰冰的文字活了起来,“洪水”不再只是作者笔下的描写。在孩子们的眼前,洪水仿佛咆哮而至。它们像一群魔鬼,随时会吞噬人们的生命。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那个受全村人拥戴的老汉,他会怎么做呢?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强烈,为体会把握人物特点做好充分的铺垫。

二、深入文本,让人物形象鲜明起来

走进文本,我们可以挖掘“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领悟文中所蕴含的情感。这些切入点或词、或句、或段,还可以是课题、可以是文中修辞手法、可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可以是文章结构……

1.品词句。《桥》这篇课文没有过多华丽的语言,却有许多简洁的句、段。这些句段除了描写山洪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村民的慌乱、老支书的沉着、镇定。如:“像泼。像倒。”“村庄惊醒了。”“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教学时,引导学生着重体会村民们“跌跌撞撞”“拥去”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文中连续使用三个感叹号的作用。再读老汉喊话的内容。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孩子们明白:一百来号人你拥我挤,想通过那座唯一的窄窄的逃生桥时,他们会面临什么危险?而此时,老汉的出现,老汉的沉着指挥,党员的先锋模范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这样一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这名老支书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越来越高大。从而真正达到让学生与作者、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赏修辞。文章中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使语言的表达更富形象性和感染力,能让读者更具体,更形象地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所流露的情感。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几个句子都分别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像一座山。”这个句子则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间接点明这座山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而“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句话却为他的不徇私情埋下了伏笔。

细细欣赏、品味这些朴实简洁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抓住感人之处体悟文章真情”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高尚。

3.品构思。文章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而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老汉却把小伙子推上了桥,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读者这才知道“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读到这里,读者无不为之动容、震撼。这种“设置悬念式”的结构不同于一般文章,也正是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独具匠心。

这样的安排,这种意想不到的结尾,震撼人心,催人泪下。此时,无需老师更多的分析和讲解,在细细品读的过程中,老汉那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大形象早已深深地刻入孩子们的脑中。当然,作者巧妙的表达手法更是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延伸文本,让教学走出课堂

如果一节课仅仅是停留在对文本本身的理解和体验是远远不够的。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充分解读文本的同时,也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形成新的情感体验,才会不断提高语文的能力。《桥》这篇课文以跌宕起伏的情节、简练生动的语言、别具一格的构思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课后,可以告诉孩子们,像老支部书记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如:在晨曦中挥动手中笤帚的“城市美容师”,在暴风雪中抢修线路的电力工人,在祖国边陲上坚守国土的战士们,在严寒酷热下默默无闻建设的农民工……这样,孩子的思绪飞出了文本,飞向生活。他们将视角伸向了课堂以外的地方,在感悟文本的同时,又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体验。

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文本之精妙;深入文本,领会文本之内涵;走出文本,凸显大语文本色,让阅读焕发个性的光彩。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摇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山洪老汉洪水
刘老汉笑了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
优雅地表达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又见洪水(外二首)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
洪水来了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
“慧图杯”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竞赛
论设计洪水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