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斑鳖
2013-04-29夕月
夕月
看过电视剧《西游记》的人一定对最后驮着唐僧师徒四人跨过通天河去西天取经的那只巨大癞头鼋不陌生。然而,这巨大无比的癞头鼋并不仅仅存在于小说里,它其实一直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它的名字叫斑鳖,是陆地上体积最大的一种龟鳖,体长可达1米多,重达100多公斤,寿命长达几百岁,堪称现实版的“神兽”。虽然斑鳖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数亿年,我们却只是在十几年前才为它验明正身,确定了它独一无二的身份。而此时,它早已走到了濒危的边缘——整个中国只剩下两只活体。为了不让这世界仅存的几只“神兽”灭绝,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绞尽脑汁,竭力让它们“延续香火”。
恐龙时代的“神兽”
斑鳖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比中华鲟更濒危的“水中大熊猫”。WCS两栖爬行类物种项目协调员吕顺清介绍,斑鳖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全球已知存活的斑鳖只有4只,其中苏州动物园与越南河内的厚恩金姆湖(还剑湖)各2只。斑鳖是一种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和红河流域的淡水鳖类。它们曾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下游和太湖地区、云南地区以及越南北部一部分地区。截止1990年末,由于人类活动大量增加以及传统中药对龟鳖壳的巨大需求,斑鳖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斑鳖都被误认成“鼋”。关于鼋的记载,中国古籍当中有很多,其中有一种叫“癞头鼋”,在江浙地区曾经广泛分布过。中国四大名著中有两本里都有它的身影:《西游记》里驮着师徒四人渡过通天河的是它,《红楼梦》里贾宝玉为了哄生了气的林妹妹开心,也曾经赌咒发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癞头鼋吞了去……”其实,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口耳相传中的“癞头鼋”和“鼋”有许多的不同,一般的鼋不可能超过100公斤重,而“癞头鼋”体重却可达100公斤以上,背甲长80厘米至110厘米或以上;癞头鼋的头部两侧有斑纹,鼋没有;癞头鼋有个“猪鼻子”,鼋也没有;癞头鼋有2块胼胝体,鼋却有4块。
直到1873年,有一个英国学者率先发现了这“癞头鼋”有可能是一个独特的物种,他将其命名为“斯氏鳖(Osariaswinhoei)”,然而依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他的发现。1993年,苏州市科技学院生物系教授赵肯堂经过大量细致的研究,用大量的证据证明这“癞头鼋”实际上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古老物种,它的名字应该叫“斑鳖”。
一夜之间,“癞头鼋”从鼋家族中独立而出,拥有了新名字——斑鳖,并被人们奉若国宝。然而,此时人们愕然地发现,这曾经在太湖流域做了上亿年湖底“霸主”的斑鳖,数量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我国曾是龟资源很丰富的国家,有记录的龟类有30多种,仅海南就有龟类近20种之多。但今天在野外我们已经很难再发现它们的踪影了。
或将难逃灭绝噩运
与龟鳖曾共同生存过的恐龙早已灭绝,它们却奇迹般地延续至今。就个体而言,龟是现有生物种中生存力最顽强、寿命最长的动物之一。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史海涛表示,中国人认为龟鳖是营养滋补和防治疾病的极好食品。这样的观念,加上商家受利益驱动,一味渲染龟鳖的食用、强身和医疗价值,是导致中国龟鳖整体走向濒危的重要原因。
目前在中国野外,云南闭壳龟、金头闭壳龟、黑颈乌龟几乎已经灭绝;鼋四爪陆龟、潘氏闭壳龟、周氏闭壳龟、百色闭壳龟、山瑞鳖、凹甲陆龟、地龟、三线闭壳龟、黄缘盒龟、黄额盒龟等都处于濒危或者极度濒危的状态,就连最普通的乌龟也在急速消失。
因为中国本土的野生龟鳖几乎被吃光,出现在中国市场的野生龟鳖开始越来越多地来自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甚至新几内亚、美国……史海涛说,1999年,他在金边参加的“亚洲龟类贸易研讨会”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政府官员根据各自掌握的贸易信息,画出了一幅世界范围内的野生龟鳖贸易路线图:“图上无数条箭头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发出,最终却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中国。”最为讽刺的是,当野生龟鳖不断葬送在人类的魔掌下时,科学证据却表明,吃龟鳖不仅不会给人带来长寿,甚至还会威胁人的身体健康——龟鳖的长寿导致它们的体内沉积了大量的重金属,很多难以分解的有毒化学品(比如杀虫剂)大量集聚在野生龟鳖体内,对食用者造成伤害。
在斑鳖生活的太湖流域,作为最大的两栖动物,它们位于食物链的最顶端。湖底那些小鱼、小虾甚至是体积较小的龟鳖,都是它捕获的食物。但是由于斑鳖需要宽阔的水域作为繁殖场所和躲避天敌,并且只吃活食,由于频繁的人类活动不仅蚕食污染着斑鳖世代生存的湖泊,更加对斑鳖进行过长期的捕杀——这是导致斑鳖数量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
目前国内仅存的这两只斑鳖,雄性的那只,是上世纪30年代被人放生在苏州动物园的池塘里的,雌性的那只则是建国前被一个马戏团老板在苏州买到的,它一直生活在长沙的动物园里。
当斑鳖的身份终于被学术界厘清,这两只斑鳖还曾有过另外几个年事已高的同类:一只在北京动物园,2005年,在它刚刚被验明正身之后不久便寿终正寝;一只在上海动物园,已经两百多岁了,但是没有活过2006年的冬天;苏州西园寺的放生池里也曾经有过斑鳖——据说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还有十几只——然而,2007年,最后一只名叫“方方”的400岁雄性斑鳖自然死亡后,静静的池塘里,再也没有斑鳖出现过。
为了保护斑鳖,在2004年的第19届动物学大会上,全球有关专家决定采取行动拯救斑鳖。
淡水斑鳖最后的希望
世界上最后一只雌性长江巨型斑鳖正生活在中国长沙动物园里,而另一只仅存的雄性斑鳖目前则被苏州动物园收养——这两只年迈的巨型斑鳖被各国媒体成为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淡水斑鳖得以延续香火的最后希望”。
在野外进行的大规模调查已经显示,除了在越南已知的两只个体之外,斑鳖个体在野生环境下已经消失。在越南的两只斑鳖没有被抓捕,因为抓捕和运输的过程对斑鳖而言将会是致命的。因此现在就面临这样一种局面,那就是,在苏州动物园的这一对斑鳖,它们要么成功繁育后代,从而延续种群,要么就等待这一物种最后走向
灭绝。
在2008年5月,在经过繁琐的各种审批手续之后,长沙动物园的这只雌性斑鳖终于抵达了苏州。仅仅一周之后,这两只斑鳖就首次交配了。尽管看起来这只雌性斑鳖此前可能还从未与任何雄性斑鳖交配过。一个月之后,这只雌性斑鳖产下了它的第一窝45个蛋,工作人员对其中的32枚蛋进行了人工孵化,但没有任何结果。随后这对斑鳖夫妇每年都会交配,但是科学家们每次得到的结果都是同样的失望。今年6月份,研究人员再次采集了斑鳖的蛋,希望至少能孵化出其中的一枚,来延续这一已经极度濒危的物种。
据介绍,这已经是苏州动物园连续第六年尝试让这里的这对斑鳖繁殖后代,然而迄今还没有任何一枚蛋成功孵化。研究人员目前还无法找到这种不育现象的原因,但他们怀疑可能与雄性斑鳖的精子质量低下有关,因为这只雄性斑鳖的年龄可能已经有100岁了。其它的因素可能还包括交配时的姿势不恰当,以及雌性斑鳖的压力过大等。
科学家们表示,苏州的太湖流域和越南与云南交界的红河流域都曾经有过斑鳖的踪迹,这说明斑鳖的分布纬度曾经是很广的。而他们这次在三个省区的调查,确实发现了有大型鳖类存在的迹象。搜寻的范围已大大缩小,下一步的工作是要证实它们的存在,然后展开一系列的保护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拯救斑鳖的计划当中,一旦有野生斑鳖的新鲜血液注入,成效也会更加显著。
能源气候年代的任务不仅仅只是应对急剧增长的能源需求、气候的骤然变化和石油独裁主义的盛行,还要处理这个世界面临的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和人口等问题——这些因素威胁到了地球生物的多样性,越来越多的动植物物种正在或者已经灭绝。斑鳖在中国人眼中是健康和长寿的象征,但我们在这两只仅存的斑鳖身上看到的更多的却是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岌岌可危的困境。
目前,大熊猫、藏羚羊等国宝级动物种类已经被成功地从濒临灭绝的生死线上拯救出来,我们真心期望,斑鳖这个古老而美丽的物种,也能同样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