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刺绣·老窗
2013-04-29柳建明
柳建明
回望一扇老窗,往事涌动,仿佛依稀又看见了坐在窗下剪纸的她。曾经披在新娘子肩头的那件刺绣披肩,如今还在,和她一样,永远挥散不去的是那份久违的美。
旧时,在山东高密农村,剪纸和刺绣是女人放牧理想的草场,她们当情感的哑巴,却让一把剪刀、一缕针线替她们说话。剪纸和刺绣,是她们青春的相册,也是她们全部的隐私。
繁花剪辑
一个成家的女人平日里拾掇完地里的活和家务活之后,会情不自禁地抄起一把剪刀来消磨闲余时间,那种依赖,缠缠绕绕难以放下。她们在家里多要带看孩子,孩子爱哭闹、缠拉人,随手剪一个小狗、小猫的纸样,可哄孩子玩耍,增加乐趣,有亲情相伴,是内心最大的安慰。私底下,几个比较要好的姊妹找到一块,也总喜欢相互比试,看谁剪的花样好,这叫“暗自较劲”,样子剪得好的那个人,会成为她们中的领袖,连说话都有分量,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受夸赞的对象。所以在高密农村,母教女,姊授妹,传播剪纸的现象很普遍,且多乐此不疲,以博取一个巧手、能持家的好名声。
她们中大多数的人都不识字,没有绘画技能,学习剪纸多采取的是最笨拙的办法,即照着老辈人剪出的样子,大样照着小样扒(临摹),用双层纸折叠着剪,这样纸面硬挺好剪,还出数,剪一次能同时得到两枚同样的剪纸。
所剪的剪纸,左右两边花纹多对称,有一定的固式化,这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批织绣品(印染和刺绣)花纹图案有着很多相似之点,可说是比较原始的一种剪裁方式,保留了许多原始信息。依此图样剪辑,剪的回数多了,许多花样自然就会熟记在心,熟能生巧,有时还能独创新样,路子野了便天马行空,心里想出个什么样就剪出个什么样,剪子在纸面上弯弯绕绕不停顿一剪到底,剪出的花样从来不重样,那才真叫做“花样百出”。此种剪纸方式在如今为剪纸这门艺术带来了神秘光彩,较之那些依照熏样和依照“描画匠”设计的画样及复印样剪取的剪纸,它显得更加纯真、率意、朴实。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窗花就是窗口的心灵了,能安安静静坐下来剪窗花的人,都长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窗口有多美,心灵就有多美。
过去,剪纸人剪了纸不卖,被看作是一种闲耍营生,却能派上很多实际用场,如结婚时会有人上门来求,于是就给剪些“喜字花”,用来贴在院门的两旁及屋门的两扇门上、内屋门上、正面墙上、炕头上、窗户上、箱柜上,或是剪一些贴在干粮(面食)上面的“馍馍花”,也叫“饽饽花”。这些“馍馍花”,男方定亲、女方送嫁妆时都能用得到。另外,还有“镜面花”、“脸盆花”等。
过春节时,更是求客盈门,封了窗户纸的窗户上要贴“窗花”,糊了花纸的顶棚上要贴“棚顶花”,刷了新漆的大门门楣上要贴“过门笺花”,这都是一些费时费力的活。如一套窗花要分“窗棂花”、“窗门花(窗唇花)”、“窗角花”,贴在每一道窗棂上的花又各不相同,图案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细分下来,大大小小约有20多枚。能得到整套窗花的人,会觉得自己很有面子,而看着来人兴高采烈地把剪纸像宝贝一样拿走,剪纸人心里也会有一种压抑不住的荣耀感。
要有办丧事的上门来求,也不见外,剪纸人会按老辈传下的规矩剪一些“随葬花”等,其中有一样是贴在寿鞋鞋底的“随葬花”,主要花纹为荷花,其讲处是,几个儿、几个闺女都表现在花样上,几个儿几个花骨朵儿,几个闺女几朵花,从鞋脚跟开始,第一层花纹是藕,第二层花纹是叶子,第三层花纹是花(闺女),第四层花纹是花骨朵儿(儿),安插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有些剪纸甚至还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如连阴天的时候,剪一个“扫晴娘”,挂在屋檐下,以祈求天晴;大旱之时,剪一纸龙投放于水井,以祈盼天降甘霖。
相思锦绣
剪纸与刺绣有着不解之缘。高密民间刺绣多采用剪纸的方式来制定图案,图样来得方便,不用绘图,随手拈来。较为常见的是用粘糊成两层的白棉纸剪出图案花纹,然后把它贴在染了色(黑、红、蓝色)的织物上,这样颜色分明易辨认图形。绣时,沿着纸片边廓分隔又相连接的地方穿针走线(所用线为五彩线),直至把纸片密密地包裹在丝线里面,不流露一点痕迹。因内里有纸片垫底,所绣花纹会略微凸起,好似浅浮雕,富有立体感。
有些衣物上的装饰,如披肩,也称“云肩”,为披挂在肩部的装饰物,多被缝制成层层叠叠的如意形状和花瓣儿形状。据了解,其事先都是根据剪纸所剪出的外形轮廓裁剪布片,布片的正面有的已绣好了各种花纹,与纸板和底衬粘贴或缝缀在一起,形成外形轮廓为花、内轮廓里繁花簇拥的华丽景象。经实物验证,其正背两面缝合成一体的布片里多夹有剪纸纸片,纸片镶嵌在里面,还起到平整布面的作用。
该种披肩多穿戴在新娘子身上,披上它,会将一张脸衬托得分外好看。有时大披肩上面还要披上一件小披肩,有如锦上添花,更显得一张粉脸儿娇贵无比。
刺绣跟剪纸一样,都是过去女子展示自我、沟通情感的秘密武器。如当地姑娘出嫁三日回娘家门,俗称“回门”,总喜欢把自己绣制的小件绣品,如香荷包、针扎、鞋帽等分赠给亲友,称之为“散针线”,亦称“送针线”、“敬针线”。此种做法最容易讨得家人的欢心。在娘家住上两天,回到婆家以后,会送给公公、叔公公一个绣花烟包,礼虽小,却暖人心。
面对身边琐碎的劳作,她们无怨无悔,她们在剪纸与刺绣之中提取着人生的华彩(脸面上的或是内心底的),剪纸与刺绣让她们一生受用无穷。
推窗见喜
老窗是用一根根木条横竖排列框固而成的,其格间距相等,在计时器尚未普及以前,人们惯以光影在其格间移动的方位来推算时间。到了冬天,要用纸封窗,封窗所用的纸很薄,具有一定的采光性能,名“封窗纸”或“窗户纸”、“窗棂纸”,有红白两色,红色纸一般多用于布置洞房。
直至20世纪70年代,在高密一些乡村还能找到专卖这种纸的小店,店里除了卖“封窗纸”之外,还卖装饰墙壁(墙围)和裱糊房屋顶棚用的“花纸”。花纸采用的是木版印刷,分单色和多色印刷(套印),上印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花朵图案。早年间,这些东西被视为家庭最时髦的装潢材料。
与老窗最贴近的是土炕。土炕跟老窗一样古老,其内部砌有火炉,并与外屋做饭的锅灶灶膛相连通,供热量充足。在寒冷的北方,土炕最暖身,人们常常会用“老婆孩子热炕头”来比喻幸福的家庭生活。下雪天,屋内的人盘腿坐在热炕上,或吸着旱烟,或嗑着葵花籽,东扯葫芦西扯瓢地拉呱(说话),听到院子里打门的声响,会用手推卷起窗上一个余外用纸片裁剪制作的小窗门,向外张望。
窗与外面的世界息息相连,有时是应接不暇的喜讯,有时又会是漫长的等待。待在屋里的人,有很多心思,不是写在脸上,而是写在窗上。每逢新春佳节,人们会用全套花纸把窗装扮得花枝招展、花团锦簇。贴在窗子两侧及上方的是用红、黄、绿、紫等多种颜色套印而成的木版年画,其名称为“窗旁、窗顶”。横式的窗顶图案多为四季花卉和戏出故事,式样很像连环画,两边配有另外加印的单色“小插瓶花”;竖式的窗旁图案多为插瓶花(莲花和牡丹),间饰童子、鱼等,构图饱满,色彩艳丽,上下两端配有“小狮子”、“金鱼”等图案。
贴在窗中央的是大红的剪纸,其名称分别为“窗角花”、“窗棂花”、“窗门花”或“窗裙花”,通称“窗花”。其花纹图案里面藏着很多的“好话”,就连大字不识一个的人看了心里也明白。比如“窗门花”上剪“喜鹊登梅”,含“喜上眉梢”、“喜事临门”的意思;“窗角花”上剪蝴蝶、蝙蝠,“蝴”、“蝠”与“福”谐音,且其三角外形轮廓又与蝴蝶、蝙蝠相似,蝴蝶、蝙蝠翩翩而至,寓“福来”之意;还有的图案中会出现花瓶和鹌鹑的纹样,取“平安”之意。类似好听的“话”,花花绿绿,满窗皆是。
一个熟练的剪纸艺人,能眼瞅着某种景物,手持剪刀在纸上龙飞凤舞地把该景物表现出来。一些常剪的花纹图样,早已烂熟于心,不用依照图版线纹,就能随手剪出来,倘若来了兴致,还会在上面添枝加叶,生发奇花异蕾。听他们讲,剪的时候心情非常愉悦,自我表现的欲望非常强烈,这或许就是一种最原始的创作冲动吧。
剪有别于刻与镂,它剪出的色块和线条都是连贯性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最容易反映一个人的心绪。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窗花就是窗口的心灵了,能安安静静坐下来剪窗花的人,都长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窗口有多美,心灵就有多美。有时剪纸艺人还自寻其乐,故意把成规的模式打乱,让人猜想。如带八仙图纹的“窗门花”,本来是八个人物,偏偏要多剪出一个人物,让它变成九个。当你费老劲也找不出哪个不是八仙中的人物时,他会指着其中一个剪着“不是”二字的人物,得意地说:“这不,这上面明说着不是了。”此种把戏,让你意想不到,想到了,越想越有趣。
一扇窗都快成百花园了,还嫌不够热闹,又在其顶端悬空添加了两只剪纸“斗鸡”,取“都吉祥”的谐音,来传达美好的祝愿。此对“斗鸡”暗藏机关,其形体不是用整张红纸剪出来的,而是分头、身、尾三块来剪,剪出后,再用对比色分明的硬纸片分段裱糊,使之平展,不变形,并在适当的位置留有相互衔接的孔眼。如此处理,可让搭配一体的每一部位都活动自如。张挂时,把连接两只鸡尾部的线分别固定在窗框的两角,把连接两只鸡头部的线归系为一根穿到窗外,上拴吊一个纸做的绣球,风吹动绣球,里面的两只鸡就会跟着动,似在争斗。据说,有经验的人在屋内,能根据“斗鸡”摆动的幅度,判断出外面的风力有几级,刮的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它还是一首无声的摇篮曲,许多爱哭闹的孩童就是在它的逗耍安抚下,乖乖进入梦乡的。
回望一扇老窗,往事涌动,内心会有一种春暖花开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