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山绿水 碎梦犹珍

2013-04-29王雪冬范志强

中国收藏 2013年8期
关键词:溪口龙泉窑瓷片

王雪冬 范志强

河滨遗范

东南小城,偏隅之乡,青山翠绿,瓯江畅流。龙泉青瓷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如今,掩藏于江岸、山野间的窑火遗迹,依然在讲述着绵延千年的辉煌。

龙泉境内丛山耸峙,溪流纵横,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龙泉青瓷的历史从这里开始,龙泉青瓷的秘密就掩藏在这里的青山绿水间。

细雨飘渺,山色青翠,江水伴流。

暑热被挡在了群山之外,四周可见只有清爽景致,蜿蜒起伏的山路将我们引向了一片古老而深邃的土地——龙泉。头一次踏入龙泉地域,久有的那种朝圣般的感觉似乎越来越强烈了,因为这里就是孕育龙泉青瓷的宝地。

还是茹毛饮血的时代,龙泉这块土地就已经有人类在活动了。春秋战国时期,欧冶子在这里铸成了龙渊剑,千古传诵。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因龙渊剑名而建置龙渊乡,属永嘉郡松阳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因避高祖李渊讳,改龙渊乡为龙泉乡。几经更迭,“龙泉”这个名字保留至今。

以剑得名,凭瓷生辉,龙泉虽小,却早已蜚声中外。如今,八百里瓯江依然平静地从这个小城横穿而过,两岸不见高楼大厦,而一间间低矮的老瓦房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的生活就如同这里的青瓷般内敛、沉静,又透出令人心向往之的美。

龙泉青瓷的历史从这里开始,而龙泉青瓷的秘密就掩藏在这里的青山绿水间。

灵秀山村寻大窑

龙泉境内丛山耸峙,溪流纵横,有丰富的森林和瓷土资源,具备了孕育龙泉青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五代开始,历经宋、元、明、清,窑业盛极一时。

龙泉窑址遍布境内,《乾隆龙泉县志》载:“章姓生二名不知何人,当主琉田,密范磁器之出于生二者,极其青莹,纯粹无暇如美玉,然今亦鲜有者。或一缶,一缽动博十数金……青瓷窑——都琉田,此有昔属剑川,自析乡立庆元县,密地遂属庆元,去龙邑几二百里。”目前已知在龙泉就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武溪、梧桐口、小白岸、大白岸、道太、山头窑、安福口、安仁口、笔架山、项户、安福、马岱、大褩、大棋、丁村、黄金坑等地大大小小数百处窑址。

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位于小梅镇的大窑,大窑即是县志中记载的琉田,这是任何探访龙泉瓷之人的必去之处。

出龙泉市区,驱车沿省道往南行驶三四十公里后,便拐入了一条乡间公路,再走上10几公里,便可见一青翠山峰高耸而出,这就是琉华山。其下分成数条山脉,大窑村就藏身其间。大窑村建于何时已很难说清,但至少有了龙泉青瓷便有了这个大窑村。这是一个风光美丽的小山村,松竹茂林环绕,清澈的大窑溪从村中潺潺流过,水面架起的几座小桥连结着两边的人家,铺着青瓦的房舍古风荡漾。

很难想像,在这样一个安详宁静的小村周围,古窑址密集得令人咋舌。由高际头经大窑至垟岙头,两侧绵延数公里的山坡上共有大大小小的龙泉古窑址50多处,每个窑址里的瓷片和窑具至今仍堆积成片,由此可以想见到当年这里瓷业兴旺的景象了。

从大窑村往北步行而上2公里,就是著名的大窑枫洞岩窑址了。这是一处紧靠溪流的峡谷地带,从2006年开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青瓷博物馆联合对枫洞岩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遗物异常丰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发现了一座完整的明代龙窑窑炉遗迹,并出土了大量明代早期具有龙泉官器性质的瓷片。

从发掘情况来看,枫洞岩窑址烧制的龙泉瓷器大体可分为四期: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元代中晚期、明代早期、明代中期。这些瓷器残片,无论从胎釉配方、造型设计、上釉方法、装饰艺术、装窑烧成等工艺上,都为龙泉其他窑场所莫及,这就奠定了大窑在龙泉众多窑址中至关重要的地位。我们今天对于龙泉窑的研究之所以能有了突破进展,与这里保存着的残瓷碎片息息相关。

古代的窑炉虽已冷却,但站在这里仿佛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窑温的炙热。如今,从这里发掘出来的龙泉遗物都已搬进了博物馆里,但尚有难以计数者依然静静地躺在地层深处,守护着大窑曾经的辉煌。

金村溪口各有风姿

金村是另一个重要的龙泉窑址。最早从五代时期开始,金村就已经烧制青瓷了,并成为北宋时期龙泉青瓷最主要的一个窑口,北宋的龙泉青瓷超过几乎半数都是来源于金村或者是附近的窑口。

虽然金村与大窑村仅相隔一个山头,但从大窑到那里还是要沿水而行,绕上10几公里的乡村小路。金村同样是一个风景秀美所在,村庄临河而建,隔河相望便是满目翠竹随风飘拂,彷如世外桃源。

听说我们是来探访龙泉古窑址的,村委会旁小商店的主人很热情地与我们聊了起来,他随手四处一指,告诉我们:“这满山都是,从哪儿上去都能看到。不过千万别随便捡瓷片,这都是应该保护的。”在金村,随便走在哪条小路上,脚下都能见到嵌在砖石、泥土中一块块莹润的瓷片,农家的院墙也多是用各式窑具垒叠而成。游走在这样的山村,历史与现实似乎渐渐变得模糊了。

村委会后面的小山名为屋后山,曲折的路径已被青翠的植被掩盖,荆棘难行。在这里,拨开树丛随时便会见到散落的瓷片,很多都是两宋时期的莲瓣纹碗。另一边,与村委会相距不远有一道索桥,渡河到对岸便走进了一片竹林,沿山坡而上,竹木掩映的道路上铺满了碎瓷片,俯拾皆是。在这里发现的瓷片大部分都是北宋时期的产物,碗盘为主,精细者不多,可判断这里曾经烧制了大量民窑器物。

与大窑枫洞岩龙泉不同,金村烧制的龙泉瓷以划花工艺为特色,线条纹饰具有耀州窑和瓯窑遗风,应是龙泉青瓷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之前的过渡阶段。金村龙泉器物的釉色以淡青色和蜡黄色为主,釉水晶亮,玻璃感较强,不同于龙泉窑巅峰时期的浓青、厚釉。虽然金村龙泉的整体品质不算最佳,但从堆积丰富的瓷片可见当年此间窑口产瓷量之大是超乎想像的。

看过了大窑和金村,在返回龙泉市的路途中还有一处最具特色的龙泉窑址——溪口。这里以出土了大量薄胎厚釉的黑胎类龙泉哥窑青瓷残片而著称,在龙泉当地制瓷艺人的眼里,这里的瓷器品质在众多龙泉窑口中是出类拔萃的。

溪口一带有多个烧制黑胎类青瓷的窑口,主要分布在墩头溪两岸的山坡上,包括瓦窑垟、骷髅湾、李家山等。特别是瓦窑垟,堪称其中的代表。瓦窑垟窑址位于瓦窑垟山东面的山坡上,坡中间低,南北两边各有窑床和瓷片堆积坑的隆脊条,窑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多紫口铁足的产品。其他龙泉窑口多是白、黑胎混合烧制,黑胎瓷器的数量往往只占到一二成,而瓦窑垟却截然相反,黑胎开片青瓷差不多要占到九成左右。这种瓷器的特征是制作精致,修胎工整,釉面玻璃质感强,往往有较强的冰裂纹,胎釉则呈“夹心饼干”状。虽尚无确凿证据,但根据目前考古研究推测,这里很有可能就是宋代哥窑的窑址所在地,意义不同凡响。

大窑、金村、溪口,这是龙泉古窑址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匆匆探访,意犹未尽,但整整一天已经过去,到了该回城的时间。虽然我们寻访到的仅仅是残瓷断片,但也不免被这些于细微之处透出的美而深深打动。当然,在这三个地方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豹之一斑,遍布山野、深埋地下者难以尽数,况且除了此三地外还有数百个大大小小的龙泉窑址。龙泉青瓷数个世纪的繁盛又岂是一时之间便可尽览的?念及此,便不免感叹龙泉青瓷文化的悠久壮阔、博大精深。

梅子初青,这或许是人们赞誉龙泉青瓷最贴切的语言。回城的路上,恰巧遇见了路边售卖梅子的山民,方想起这里的山林不仅盛产青瓷,也盛产梅子。虽然已过了梅子初青的季节,对我们北方人而言,那是心驰神往的美,但红彤彤熟透的梅子也让我们垂涎欲滴。买上一些,咬上一口,方感到,这里肉厚多汁的梅子不正如龙泉青瓷的质感一样吗,品来舒心,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溪口龙泉窑瓷片
江西省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
亿年瓷片
雨花·艺术 崔海作品
西浦廿题之聚仙亭
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稀缺古瓷片才有升值空间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冰点以下的缝合
老钱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