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何方
2013-04-29王茜赵彦威郑宗棣张振国
王茜 赵彦威 郑宗棣 张振国
摘 要: 首先对后现代主义的定义来进行界定,然后对其本质的断裂性和自我文化的定义进行阐述,最后推导出后现代主义最后的实质以及今后的趋势。通过分析社会学的后现代理论的观点,来看当今设计,诸如广告,产品等的设计现象,从而分析出后现代设计的决裂性和断裂性,以及自我文化的特征,最后推导出后现代主义与理论的最后结果和趋势。
关 键 词: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设计 断裂性 决裂性 自我文化一、后现代主义的界定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不是一个风格概念,也不是一个时期概念或一个艺术运动的概念。它始终只是一种观念形式,一个批评概念或美学概念。从对后现代主义功用的不同理解出发,学术界又将其存在形态划分为三种,第一: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其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否定性。侧重于对旧事物的摧毁,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第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建设性。面对现代主义的危机,他们既不是“袖手旁观”,而是侧重于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重新建构世界的“蓝图”,因而他们的哲学带有更强的建设性、积极性和乐观性。第三:庸俗的后现代主义。其根本出发点是对前两种形态的简单化理解。其中对我们当代设计有积极的影响的是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其积极的,建设性的乐观态度值得我们去借鉴。
二、从后现代与现代主义的决裂性看当代设计
社会学中的“后现代理论”包含了多种观点,但最普遍的两个主题是:首先是与现代性具有决裂性的决裂,在这种决裂中文化符号以及媒体驾驭的设想以及其他具有符号特征的力量已经改变了社会组织的本质,以及个体与社会的联系;其次是探求一种“自我”的文化。
而与设计有密切联系的是第一个主题即:所有的后现代主义理论都强调文化的断裂特征,以及符号所标定区别的模糊性。例如:在广告媒体设计中,一只手表不再提供关于商品质量和耐用性的信息,而是关于商品的想象,手表则表示一位年轻的男性和两位那年轻的女性交叠在一起。广告符号成了它自身的商品,广告将手表的实用价值减少到了他们的符号价值,而某些群体的人们对这些广告之所以有反映,这并不单纯是产品的缘故,也不仅仅是因为在广告中隐含着想象,而是对信息的整体形式做出的反映,进一步来说,广告自身可以成为公众消费所追求的商品而不是广告设想的本身。
我们再看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可以看出后现代设计并没有明确提出旗帜鲜明的宣言理论。设计师们的设计突破了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在设计领域所造成气氛,如由罗恩·阿德设计的高保真音响系统,设计师异想天开的用钢筋水泥浇注了唱盘和音箱。用不规则的造型和故意裸露的鹅卵石把精密的高科技产品和粗俗的材料奇异的结合起来。这显然是对现代主义设计准则的反叛超越。
比特·肖尔的设计更具有创意,桌面是一块尖锐的三角形木块,下面由几何形的木板支撑,色彩采用机器艳丽的黄色和绿色,这种蓄意减弱产品功能性的设计,与功能主义现代设计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设计的背后是设计师的宣言,它标志着与现代的决定性决裂。
而且后现代理论带有的那种失败、屈从和带有喜剧色彩的超然的态度也体现在产品上,如摩根设计的模仿传统椅子的造型,表现出了女性形体的趣味性。这无疑是一种无奈的喜剧讽刺。并且强调产品的装饰运用大胆艳丽的色彩,有意识地恢复了手工艺时代产品的单一作坊特点,把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融会合流起来。这也是对古典视觉语言的复兴。
后现代理论所强调的那种文化上的断裂特征以及文化符号所标示区别的模糊性体现在产品上则表现为后现代设计的复杂的、含混的、折衷的设计风格,甚至是几种不同风格的拼凑。而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后现代设计产品功能的模糊性。如孟菲斯小组设计成员设计的拳击台,其作品已失去了其名称所代表的功能,而成为了可以休息,聊天的家具甚至也可以作为睡觉的床。这是对产品功能的模糊,这也表明了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所信奉的功能主义的反对。
以此,我们可以看出后现代文化的特征是“没有深度的”。产品的背后没有任何强度和情感,只是可消费的形象。它是无历史的,即时的。它并不涉及前人的苦难和斗争。人们既不是在依赖传统,也不是在抵抗,而是把传统“打乱剪贴”,拼凑在一起。它是无时间的。它集中关注把文化意义的碎片在空间中组织起来。
通过以上用社会学的后现代理论来分析当今设计,我们应该看到在设计上,后现代主义因其反功能的特点并没有成为设计的主流,但其肆意的设计实践对设计领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力,在现代设计语言的贫乏已成为设计师们的共识后,后现代设计的出现无疑丰富了设计的语言。使城市和人们的生活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后现代主义设计本质上只是在设计领域中的一种探索性活动,具有明显的实验特点,只是一种乌托邦的构思与物质材料的结合。它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挑战基本上只是停留在风格和形式方面,并没有涉及设计思想的核心。后现代主义者们也并没有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发现他们期待用以代表当代文化和生活的主要特征的新东西。
四、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我”文化的探求看当代设计
我们除了探索后现代理论的决裂性和断裂性之外,还可以看到后现代理论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是探求一种“自我”的文化。而自我的确定也就是一种将他们自己进行分类的过程。在后现代时代里人们经历了一个身份高度的不确定性的过程。个体把具有替代性的象征符号作为参考点来确定自己的身份。例如:人们可以接受与特定职业运动员相联系的符号—他们同样型号和品牌的鞋子。
同样,把这种后现代理论的“自我”的文化应用到设计上,这种“自我”文化的理念的出现就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设计中,我们可以设计出一款被许多人认同,喜爱的产品作为一种人们虚拟自我认定的符号。人们通过购买这种产品来达到一定的认同。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产品设计放在社会学的“自我认定”的角度来看。例如:一款色彩绚丽、线形流畅的手机除了其使用功能以外,还可以成为一种年轻、美丽、高雅时尚的象征符号。人们在选择手机时,除了选择手机的实用功能外,也是一种自我的潜在定位。,并且通过对手机的购买来达到自我认定的可能。这就是产品象征符号的需要,它本身也起到了一种虚拟社区的作用。
五、结束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于进入“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西方社会的矛盾和文化状态的分析与批判,这对于正在向现代化进军的中国人民来说,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流入中国,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在对待它时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也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我们在对待后现代主义的态度上,即不能盲目追随,也不能简单否定,而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全面把握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深刻认识西方文化危机的实质,制定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超越后现代主义。
参考文献
[1] [美] 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 2001
[2]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 谢跃.《产品设计+人》.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