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的应用
2013-04-29韩爱民
韩爱民
随着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也使我们的教学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信息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思维发散比较狭窄,很多抽象的概念还是不能直接的体现出来,一堂课老师讲解了一大半时间,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扩展,典型的搪塞式知识。而多媒体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表现形式,是将信息学、心理学、传播学、美学融于一体的传播媒体,集成了文字、图像、动画、影视、音乐等多种媒体的特点,结合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优雅的文字、生动的画面、奇妙的动画、优美的解说、充满动感和活力的表达方式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目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展、创新的过程。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多媒体信息技术还可以创设各种直观的数学情景,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数学问题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好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对学生感官的外部影响.从视觉,听觉,到触觉,多样性的感官刺激能促进学生接受和吸收知识的主观能动性,相比传统教学老师单一的讲解和学生机械式的听讲而言,教学信息化的丰富性,形象性,互动性,可控性吸引了学生的知识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获取和保持以及更长远的思维扩展。
1.化无形为有形
传统教学过于片面地强调逻辑思维,认为数学就是逻辑,过多的逻辑训练缺乏一些客观资料的支持,也让学生养成了逻辑推理的定向思维,剥夺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权利,老师仅仅是在交,学生也仅仅是在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教学”.比如,我们以圆的轨迹来做个说明,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般都会告诉学生圆的轨迹就是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学生就会看到图中的“动态点”所形成的轨迹的整个实际过程,形象地用动态的有形图形展现出了老师所说的空洞的结论,这对于学生先前脑海中的无形渐渐通过信息化教学有形起来,远比老师所做的抽象比喻来得更为实际。
2.化抽象为具体
数学中有些概念是难理解的,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概念只能是肤浅的表面记忆,抽象的知识是不能靠记忆来获取和运用的,而今数学的基础概念还在不断的更新和扩充,这就需要学生将抽象概念能转换成具体的知识。比如代数中的“函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抽象概念,应该说函数的引用一直延续到高等數学,所以对于学生今后的不断理解是关键的。我们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和它对应”有一个很深的理解,传统的教学也仅仅是对概念做解释和具体函数的举例,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功能,
3.化静止为运动。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
4.化繁琐为简明。计算机的介入对教学是辅助作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
(二)优化教学过程和拓展学习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引入信息技术能向学生展示难以用语言或一般教具阐述的事实,能启迪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在信息技术创造的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想、探究、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把原先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变革为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现实情境,进行数学探究、数学应用、数学交流等实践。借助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即时检测平台,教师可快速反馈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直观形象性,可以化解教学难点,减少教学坡度,提高记忆效果。适当加大学习难度,特别是抽象思维的难度,对于高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同样十分重要,这一点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才能实现。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势必会导致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内容、方法、组织等各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