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
2013-04-29闫薇薇
闫薇薇
摘要:为创建高效课堂,我县实验了几种新的课改形式。其中一种叫“六步”课堂。通过实验是成功的。新的课改还应是新型的师生关系,灵活多变的课堂。教无定法。课改要以我们的课为基础。本文谈谈“六步”课堂形式及灵活多变的课堂,对语文高效课堂进行探究。
关键词:形式及特点 师生关系 灵活多变的课堂
这学期,为创建高效课堂,我校实验了一种新的课改形式。从上到下,从公开课,示范课到常态课都在运用。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摸索,我收获很大,特将感受写下来。
一、新的课改形式及特点
(一)过程分为六步分别是
1.自学质疑2.合作探究3.展示交流4.引导点拨5.总结归纳6.检测提升
(二)“六步”课堂形式各有特点,都是针对如何让学生尽快的接受来设计的。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体会。
第一:自学质疑就是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起点。成功地开启了学生心智的大门,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怀疑。在这里教师还可以针对自己的课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自学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1.自由选择,多种形式;2.团结协作,自学存疑;3.合作学习,同甘共苦。这样,学生们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往往提出的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第二:合作探究主要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探究学习某一题。这主要是指有难度的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应注意:
1.内容要有探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究的内容只有选择在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域内――有疑问,但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探究出一定的结果,学生才有探究的兴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跳起来能够摘到桃子。太简单和太难的问题,都不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适合探究。
2.探究的问题应体现准备性与生成性的有机结合。课堂上,学生探究的问题如果具有生成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往往所有的问题都列在学案上,要求学生提前做过;课上,我们要求学生探究的还是这些问题。所以,所谓学生讨论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只是在对答案,自然热情不高。也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有些老师不喜欢学案导学,认为它使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热情,使课堂失去了魅力。
3.探究的问题要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性
通常,我们所讲的现实性,是指所创设的问题要与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密切相关。但我这里所说的现实性,是指学生学习的现实。实践性,也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老师平时所传授的方法技能的实践性。在上课中,老师应该努力改变反复叮咛,反复评判的做法,让学生自我评判和实践。
第三:展示交流即学生把自己的探讨结果形成组内的一致意见在组内或是班级内展示出来。在此,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可以各抒己见。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气氛活跃。
第四:引导点拨:这个环节是教师作用的体现。当学生在自学探索过程中遇到了障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引导。但要注意适可而止。只是起到点的作用。
第五:总结归纳。我认为这是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归纳,也是教师对所将主要内容或方法的总结归纳。或是本课需掌握哪些重点,或是引起下一环节的归纳。
第六:检测提升。这节课所学知识学生当堂掌握了多少要温习巩固。这一环节侧重的是学生当堂掌握知識的能力。
对于这六步,我认为不能刻意的死搬教条。六步的形势很好但却不适合所有的语文课型。如果硬是将这六步死板硬套将会事倍功半,就缺失了语文的灵活性。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讲的课型进行斟酌,看看哪几步适合,这样以来就能达较好的效果。如果运用得好,还真的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我在讲述《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中,将读,译,文学常识的内容全部放到课下去完成,课上提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后在班上展示成果。我把如何看待作者的心态作为探究的内容。确实从中收获不少。
二、新的课改还应是新型的师生关系,灵活多变的课堂
(一)除了“六步”,我觉得新型的师生关系还是不可缺少的。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师生平等的方式进行。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质高效课堂的前提。卢梭说得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已。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之间的对话形式。
在对话的过程中,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理解相互之间对立的,有时甚至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以评价,给予他们正确的引领。如:我在教授《曹刿论战》,让大家评价曹刿和庄公。以往教学总是围绕教科书从正面评价曹刿,但有一位学生却说曹刿不懂礼貌。问他从哪里看出来的?他说的头头是道:“庄公是一国之君,但曹刿却很不给庄公面子,驳斥庄公,他应该有礼貌的进谏。”学生说的很有道理,我听完,带头为他精彩而富有时代精神的发言鼓掌,并让其他学生即兴发言展开对话,同时因势利导地指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进行点评赏析时,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这种对话,不仅体现了对课文理解的多元化,而且学生在平等的精神氛围中共同成长。
(二)课堂教学要灵活多变
有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喜欢设计好话题,让课堂教学在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下去,我认为这样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预先设定固定模式,可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鼓励师生即兴发挥,超越预先制定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比如:我在讲七年级《小巷深处》时,谈到了母爱,这是一种宝贵的亲情。我就把这课设计成讨论课,以学生讨论为主。每四个同学分成一组进行讨论,讲述自己对这种情感的认识,然后每小组选一名同学发言。大多谈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
总之,课改要以我们的课为基础。我们教师应牢牢把握课改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课改逐步提升。进而创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