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第2届教练员论坛成功举办

2013-04-29

中国科技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丹纳教练员竞赛

2013年7月19日,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第2届教练员论坛在长春建筑大学成功举行。论坛由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委员会组织,以“机器人技术与科技教育”为主题,以主题演讲的形式开展。与会嘉宾围绕青少年机器人技术与科学教育的关系、如何结合创造性理念指导竞赛工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应邀出席的学者是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德福市塔夫茨大学的伊森·丹纳赫博士(Dr. Ethan Danahey)。他目前就职于工程教育和拓展中心,任工程研究项目主任,负责管理工具开发项目,同时研究辅助教师开展工程教育及交流机器人理念的创新和交互技术,涵盖K—12及大学阶段。他还在塔夫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研究助理教授。

伊森教授的主旨演讲题为“如何在STEM项目中结合机器人技术”,他的研究领域有3个方面:教育技巧与工具、STEM(结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综合性教学理念)项目、如何利用电子工程技术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详细地说分为3个层次。首先,一个良好的教学活动应该拥有不止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出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二,在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中不仅仅只关注学生最后做出了什么,还要注重其间的过程,注重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完成最终作品的,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第三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共同学习和创造。演讲中列举了应用乐高器材进行课堂实践的许多典型案例。观众通过演讲内容,不仅了解了STEM这样的新概念,还直观清晰地了解了如何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科学课的教学。

在演讲后的互动环节中,现场不少听讲的教练员举手提问,丹纳赫博士都认真倾听并坦诚回答。有听众提问如何看待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对此丹纳赫博士坦言,这是一个共性问题,实际上现在美国的普通科学教师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应考压力。有时为了努力让学生们都能通过考试,不得不进行越来越多的应试方法。他认为如果完全偏向于应试教育将会造成诸多不良的影响,但完全不理会应试也并不现实,事实上老师们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在两者之间作平衡。

除了外国专家,论坛还邀请了由不同省市推荐的3位优秀教练员。3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都在培养学生方面有共同点:重视兴趣发展、重视基础人才培养。来自北京的甄奕老师以“让机器人解开生活中的小问号”为题,以一个生活当中的常见现象为引子,将自己多年指导创意项目的宝贵经验与老师们分享。他认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机器人创意项目不仅仅是一个竞技比拼的项目,而且是运用机器人技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来自浙江的洪洁老师则以“讲、导、比、练,四重奏”为题阐述了自己在多个项目的指导过程中如何通过循序渐进和多个侧面的角度激发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最终掌握机器人技术。

到场的3位嘉宾之所以能指导学生连年获得好成绩,跟他们所在的学校支持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应该说这是团队获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但是事实上,3位老师中有2位指导机器人活动超过10年,同样也经历了从初期默默无闻,到获得成绩受到重视,再到转变思路开展普及教育,扩大机器人受众面的过程。来自河南的潘体育老师从组织工作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于如何处理好与学校、与学校的上级单位关系的看法。他认为通过一些必要的协调沟通让行政部门与学校之间达到多赢互惠的状态是让学校的机器人活动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本届论坛共持续了2个小时,有超过100位参赛教练员、家长和组织工作者参加。本届论坛与首届相比,尝试了新的交流形式,为今后规划和组织竞赛交流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丹纳教练员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我看竞赛
实验动画的特征与艺术价值研究——基于丹纳的艺术价值论
创新思维竞赛(3)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当神农遇见史丹纳——古中医与人智医学比较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