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2013-04-29欧阳雪松
欧阳雪松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熏陶和促进作用。
一、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校承担着开启智慧、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职责。学校的文化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其对学生教育的效果。小学是每一个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起始阶段,他们所接触到的环境、事物、文化等,会在他们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他们的成长。有的学校比较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而对“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则不太重视。其实,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健康审美能力的提升,大部分来自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展好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一是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潜能。二是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维护集体荣誉、个人荣誉和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意识。三是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学生眼界,促进学生不断地交流学习,为他们走向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四是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熏陶、教育学生,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产生强烈的凝聚力。五是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学生勤奋学习。
二、努力打造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意义在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快速发展。因此,校园文化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切实增强校园文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会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小学生年龄小、天真活泼,更容易接受图画、声像等方面的文化教育,所以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应该侧重于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和手抄报、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营造出符合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每月确定一个手抄报制作主题,先以班为单位,由学生自己绘制,经班级评选后,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张贴在各班手抄报版面内,供全校学生阅览,达到交流、学习、教育的目的。
二是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首先,加强校风建设。小学阶段的校风主要是抓好校容校貌、师生的精神风貌以及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加强教风建设。强化教师的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务实高效、耐心细致,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形象,形成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教风。第三,加强学风建设。学风是小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巩固。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的推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管理日趋规范、教育改革快速推进的今天,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多下功夫,努力打造出一流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全面调动全体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