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农中专教育特性分析及提高教学效果对策

2013-04-29

农民科技培训 2013年8期
关键词:农广校总数教学

送教下乡涉农中专是在基层产业大村实施的校外全日制学历教育,与校内班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承担送教下乡涉农中专教育的各级农广校,要把握送教下乡涉农中专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提高教学效果。

一、送教下乡涉农中专的特性

(一)教学地点特性

送教下乡涉农中专,顾名思义,是学校把优质教育资源直接送到乡村,送到农民的家门口,送到田间地头,教学的地点是在基层,这一特点是校内外全日制班的一个重要差异。

(二)学生情况的特性

1. 性别结构特性

2009年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招收的2365名学生中,女性学生1458人,占总数的62%;2010年招收的664名学生中,女性学生467人,占总数的70%;2011年招收的471名学生中,女性学生321人,占总数的68%。参加涉农中专的学生以女性为主。

2. 年龄结构特性

2009年承德市农广校招收的学生,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823人,占总数的35%,年龄在30~45岁的有1542人,占总数的65%;2010年招收的学生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231人,占总数的35%,年龄在30~45岁的有433人,占总数的65%;2011年招收的学生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148人,占总数的31%,年龄在30~45岁的有323人,占总数的69%。参加涉农中专的学生年龄偏大。

3. 文化基础特性

2009年承德市农广校招收的学生具有初中学历的2295人,占总数的97%;2010年招收的学生具有初中学历的663人,接近总数的100%;2011年招收的学生具有初中学历的470人,仍接近总数的100%。参加涉农中专学生的学历以初中为主,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时间已久,很多知识已经遗忘。

4. 学生身份特性

涉农中专学生参加中专学习的同时,还在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行业。与校内全日制教育学生相比,学生身份双重性决定了学习时间和授课形式的特殊性。

5. 配偶从业特性

调查发现,参加涉农中专学习的学生配偶有80%以上在外务工或在本地从事其他产业,参加涉农中专学习的学生基本是在家留守人员,这些人除进行农业生产和照顾小孩外,有时间保证参加学习和实践。

(三)教学方式的特殊性

送教下乡涉农中专教学计划与在校生的课时要求相同,毕业时需要达到170学分。为保证教学工作量的顺利完成,实际授课过程中,学校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适时安排授课时间,打破章节的限制,改变传统的寒暑假安排,科学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推进。

(四)教学管理的特殊性

由于送教下乡学生都是成年人,且有一定的生活和生产经历,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上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农广校对学员不实行强制性的管理。

二、开展送教下乡涉农中专教学的制约因素

(一)学生个体差异性,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送教下乡涉农中专学生年龄及文化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一定的基础知识复习才能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给教学工作带来不便。

(二)临时性事务会产生工学矛盾

送教下乡涉农中专学生在参加学习的同时,临时性的事务,也会造成工学矛盾。农广校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教学计划,因地制宜,因需施教,本着服务产业、方便农民的原则做好教学工作。

(三)异地施教,教学成本高

学生在基层、教师在城区是送教下乡涉农中专教育的特点,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任务,需要大量的交通费、差旅费以及相应的组织管理费用,相对于校内教学班,教学及管理成本较高。

(四)优质实践教学条件共享不充分

为了提高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按照河北省教育厅的教学计划安排,在实施过程中,附属于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及毕业综合实践均有一定的制约。首先,学生实践教学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并且参加的实践课与自家产业不同,很难统一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其次,为避免细菌感染,教学班所在地的试验场不能全方位对学生开放,学生只能看,不能亲自动手做。三是由于学校的先进检测和试验设备不能在基层共享,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依产建班, 严把入学关

在招生过程中,承德市农广校依据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科学设置专业,重点开展种植、养殖及农业经济管理三类专业,选择有生产需求的培养对象,录取学员过程中,听取村、乡党组织和县委组织部门的意见,按政策规定严格把关,统一录取注册。

(二)选培同步,严把教师关

1. 选配优秀教师,组建教研组织

学校围绕涉农中专培养目标要求,争取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整合人力资源,选聘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中职以上职称的农技人员,组建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并成立相应专业教研室和学科教研组,明确职责,认真开展教研和富有特色的教学大练兵活动,通过自评、互评,农技师讲课技巧得到提高。

2. 特聘专家型名师,开展专业师资培训

为提高涉农中专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农广校聘请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贺祥在平泉县食用菌之乡举办《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师资培训班;聘请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河北试验站站长徐继忠和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陈海江教授在市郊果树之乡举办《果树生产技术》课程师资培训班;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任华中教授在市郊蔬菜生产基地举办《蔬菜生产技术》课程师资培训班。通过开展系列的专业师资培训活动,为高质量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3. 精心准备,提高教学实效

鉴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需要增加授课的直观性和实效性,因此,农广校要求教师在备教材、备大纲的同时,还要备教法、备产业、备学生。规定每位授课教师上课时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做到授课手段先进,授课内容实用。

(三)拓展施教形式,严把效果关

为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农民学习的积极性,承德市农广校与学员代表和村负责人座谈,了解他们的需求。结合以往的教育培训经验,笔者建议从以下六方面丰富授课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 手机短信

学校要根据农业产业的特点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状况,适时将农业生产急需的信息发送到学生手机上,及时指导学生做好农业生产及防灾减灾工作。

2. “大喇叭”广播

承担送教下乡涉农中专教育任务的农广校,要充分发挥大喇叭示范村的作用,结合农时及产业需要,定期播放种养实用技术、新品种介绍、病虫害防治及市场行情等方面知识,为农民发展产业提供服务。

3. 增加实用技术课时

针对教学大纲文化课学时较多的情况,为了提高农民学习兴趣,建议将外语、化学、数学等与农业产业结合相对不太紧密的课程学时适当压缩,增加实用技术或专项技术讲座内容。

4. 实践导学

学校在宏观教学计划指导下,依据学生自身产业状况,设置教学内容和目标,因势利导,发挥学生主动性,将学生自家产业发展情况,作为专业课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认定学分,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5. 电化教学

为提高授课的直观性,学校要充分发挥系统媒体资源优势,结合区域农业结构特点和主推品种,科学选用实用技术光盘,由班主任或学习小组定时组织播放农民需要的关键技术。这样既节约了教学成本,又增加了教学直观性。

6. 筹建实践教学基地

农广校要按区域筹建种养试验场,发挥辐射共享职能,形成产学研为一体的施教路径。

综上所述,送教下乡涉农中专教育的学生有自身的特点,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主阵地的农广校,需要认真研究,深层次挖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涉农中专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持续稳定的开展。

猜你喜欢

农广校总数教学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