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退休的老园丁
2013-04-29王世赋
王世赋
他当过兵,扛过枪,耕耘教海56个春秋,在部队屡立战功,在教育战线上勤俭奉公,甘为孺子牛。他83岁高龄,肩上还扛着一校之长的重任,学校两栋崭新的教学楼盖起来了,他仍在几十年前建盖的老砖房里办公,坐着外单位淘汰下来的陈旧木桌椅,拿着与普通教师一样的工资,一心为了孩子们的将来和学校的发展。他就是云南省曲靖市关工委希望学校校长谢楚。
“谢楚老师是五个优秀群体的杰出代表”
谢楚生于1930年,1949年参军入伍,毕业于西南军事政治大学政治系,历任部队文化教员、陆良一中教师、陆良县教育局党总支书记、曲靖市(当时是县级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
他在部队文化教育工作中先后两次立下三等功;在教育战线上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被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连续6次被评为省、地、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被授予“优秀领导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评为云南省青少年优秀科技辅导员,获曲靖地区有突出贡献优秀科技人员一等奖,被市政府授予“曲靖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他先后获得的奖章奖状,足可以摆满几张桌子,但面对荣誉,他却说:“校长要有国家观念,要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想,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不要套在个人得失的圈子里,不是为了个人胸前挂奖章,也不是为个人死后树碑立传!”
希望学校校长一干就23年,其间学校历经9次搬迁。在23年里,学校在没有国家正常教育经费的情况下,办了298个班,使1.9万青少年有了读书受教育的地方,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人才1.1万人,还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急需人才844人,为国家节省教育经费6000多万元。
“谢楚老师是五个优秀群体的杰出代表。他辛勤耕耘、教书育人,是优秀教师群体的杰出代表;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是优秀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杰出代表;他信念坚定,苦干实干,是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他勇于开拓、造福子孙,是优秀民办教育的杰出代表;他发挥余热、老有所为,是优秀离退休老同志的杰出代表。”曲靖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辉如是说。
“我们立教于民,不是来搞副业的,办学不以盈利为目的”
曲靖市关工委希望学校是市关工委创办的一所民办学校,创办之初,没有资金投入,要钱没钱,要校舍没校舍,连一张课桌椅也没有,可算是白手起家。
“市关工委领导希望我出任希望学校的校长,亲戚和朋友都劝我不要自讨苦吃,我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没有资金自己筹,没有校舍自己租,没有教师自己聘。”谢楚说。
他提出:“我们立教于民,不是来搞副业,办学不以盈利为目的。”希望学校一直坚持低收费、高质量,不管物价怎么波动,其他学校学费怎么涨,学校只收物价局批准的一半左右学费。市物价局1995年就批准收2000元的学费,直到2005年还未收到这个价位。
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他还每学年给贫困生减免学费和对特困生进行困难补助。截至2010年,学校救助贫困生达2325人,救助金达76.21万元。他说:“我们要为广大贫困学生着想,使他们都有机会读书,办一所人民读得起的学校。”
他对教育管理有独到见解,认为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主张对学生以表扬为主。他在学生中设立特优奖、优胜奖、进步奖,每学期进行评比奖励,奖励面达60%,还对高考破纪录、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设立资金。
“在教育事业中,我们付出的越多,学生得到的就越多”
“教育事业不能掺假,要关爱全体学生,校长的良心不允许片面追求升学率。我主张有教无类,无论干部子女、‘富二代还是草根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希望学校都一视同仁。”谢楚说。
为此,希望学校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普教与职教并重、学制长短同办的办学方式,使广大教育者有机会升学就业。他还开展教育扶贫,努力争取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面向贫困山区招收免费职高生。“流散在社会的辍学生、落榜生、残疾生、贫困生和犯有过失的学生,我们不接受他们,他们就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弃儿。我们要关心帮助他们再塑人生!”
在谢楚的爱心帮助下,不乏“浪子回头”的学生。
师宗县一名学生被劳教两年释放,想读书却没有学校接收他,谢楚怀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样一颗爱心,将这个学生收入希望学校联合高中试读。在他的谆谆教诲和爱心感染下,这个学生痛改前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江大学。
一名高考落榜生自暴自弃,染上了不少陋习,补习中上课打瞌睡、逃课,还是个网迷。父亲是个普通工人,母亲下岗,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后来父母将这个学生送到希望学校,非但陋习尽弃,还考上了云南大学。学校急人所急,在取得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后,给这个学生每年补助1000元,直到他大学毕业。
到希望学校就读的学生,特别是高考补习班的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都不尽如人意,对他们的教育任务非常繁重,谢楚为此提出了“双补”方针——补文化、补思想。他组织任课教师在学生中开展“查缺补漏”,使文化补习更有针对性;调查研究,摸清学生思想情况,对症下药进行治疗。
谢楚说:“要正确对待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将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我们学位的任何材料中,从来就找不到‘差生这个词。我坚信,这世上没有不会回头的‘浪子,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学校近年来的高考上线率达到了100%,这样的成绩,单靠文化教育是无法取得的。”
“教师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也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大依靠”
谢校长挑选教师不分亲疏、不论资辈,但求有学识、有爱心。离退休老教师成了希望学校的智力大军和人才宝库,23年来,先后有92位离退休教师到校任教。他还彻底打破“铁饭碗”,实施全员聘用制。他说:“不聘懒人、不养闲人,有进有出,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活力。”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教师的待遇并不比公办学校低。
“希望学校聘请的教师大多是德高望重、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坛精英。谢校长求贤若渴,每每看中的教师,不惜‘三顾茅庐,也要将之请来任教。他以80多岁高龄,还不时奔波于昆明等名师云集之地,为的是聘请一名好教师。”希望学校原副校长张和顺说。
希望学校目前有在校学生1365人,20个教学班,教职21289人,其中有特级教师9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72%。
“教师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也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大依靠。选好和用好教师,就是给学生最好的交代。”谢楚说。
在希望学校采访时,学校教师说起谢校长的生动感人事迹,都是如数家珍:“谢校长不但尊重每一位教师,对教师的关心体贴,也是无微不至。”“他的办公室陈设破旧,拿着与普通教师一样的工资,还经常跟学校管理人员说,要节约开支,把钱用在刀刃上,保证一线教师的待遇。”“谢校长非常重视我们教师的进修提高,每年都要派教师外出学习。”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校长办学的理念和做人的风格,影响着学校的精神,产生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每天早晨6点起床,谢楚慢步3千米到学校,有时也坐公交车。到学校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教室听老师讲课,但绝不会干涉教师授课方式,他喜欢教室,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去学生宿舍看看,去学生食堂转转,也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
学校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两栋崭新的教学楼盖了起來,谢楚仍坐在几十年的老房子里办公。学校本来有条件购买一辆轿车,他可以享受轿车接送,但他没有这么做。他说:“学校不是买不起车,一二十万买辆车,一年下来的费用不是个小数目,这笔钱可用来购买更好的教学仪器。”
1955年转业时,谢楚担任陆良县粮食局副局长,两年后,毅然辞掉粮食局副局长的职务,到陆良一中当一名普通教师。他说:“在部队的时候,我做的是文化教员,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教育行业。”当年他任高二班班主任,全班42人毕业,大学录取40人,其中清华大学2人,北京大学2人。他做过政治、语文老师,当班主任长达15年。
1983年,国务院批准撤销沾益、曲靖两县建制,成立曲靖市,他被任命为曲靖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当时,曲靖市95%的学校在农村,谢楚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要求机关干部每年下乡工作不少于4个月,深入教育的最基层。他身体力行,率先下乡,还特别注重发展农村初级中学,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偏僻山区建立半寄宿制小学16所、全寄宿制苗族小学1所。当时全市有危险校舍3.7万平方米,破损校舍9.5万平方米。他向市里打报告,呼吁重视危险校舍的问题。5年内,全市教育基建投资5880万元,群众集资2400多万元,排除危房、破损房14万平方米,添置课桌椅3万余套,新建校舍15万平方米,先后兴建农村中学20所。
云南师范大学原校长骆小所,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朱有勇,曾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陈世俊,都是谢楚的学生。骆小所在一篇文章里曾这样回忆谢楚:“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是一个家庭。我如果没有遇到谢楚老师,这位视学生为花儿的学校领导,也就没有我的今天。”骆小所的回忆文章称,当年他家里很贫困,高一时已做好辍学回家务农的准备。谢楚听到后,骑着一辆破旧的单车,赶了30里山路去家访。“你家现在穷的是钱,但精神富有,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读完高中考大学。”谢楚这样对骆小所的母亲讲。回学校后,谢楚为骆小所特批了助学金,让骆小所继续上学。
“我们面对的是模仿能力很强,辨别能力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校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不起表率作用,就没有育人作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校长办学的理念和做人的风格,影响着学校的精神,产生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谢楚这样说。
“夕阳苦短,晚年的时光不会太多,我将倍加珍惜。”谢楚将继续用红烛精神,点亮希望学校莘莘学子心中的梦想。在希望学校孩子们的心里,他是一个永不退休的老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