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 注重实效

2013-04-29尚元亚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课程表环节美术

尚元亚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多年,对于有着几年教学经历的我来说新课改已不再那么陌生,但对于教学还是充满了疑问,有太多想说的话,刚好借着上了堂调研课,把我自己对自己的课以及对新课改的一些理解、想法和困惑跟大家分享。

一、注重实效,直接导入

在第一次磨课中我以对话形式导入,通过询问“上一节是什么课”、“下一节是什么课”,让学生回忆课程表的功能,从而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第二次上课时我采用先直接出示普通课程表,再创设“小魔术”的情境变出图表式课程表的方式导入。

课改初期,教师们刚刚接触到课改的思想、理念,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为了体现新理念,在课堂上竞相表现,形式的内容很多,课也显得很花哨,有的明显缺乏理性的思考,新理念被演绎得过了头,在一些展示课中就会出现类似音乐舞蹈课的美术课,这是课改初期普遍的现象。现在,课改又在呼唤课程的理性化,强调以生为本,注重实效。理性当然不是意味着要回到原来课改之前的位置,而是我们应该更理性的看待课改前后的经验、教训,让课上得更细致、到位却又不失灵活,耐得住人仔细品位。

从两次课堂的不同导入,我个人更看中第二次的导入,更直接、自然和有效,又能很好体现美术的学科性。教师直接用图片展示法,展示两张不同课程表,然后让学生比较、发现。利用图片进行比较,发现式的导入教学,使师生思维同步,行为互动,这种导入方式孩子们非常乐意参加,当然图片的呈现方式可以有所不同,如:教师范画、学生接画的形式,但形象必须是简洁,又易表现的。

二、紧围目标,灵活探究

在第一次磨课的欣赏探究部分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图表式课程表与普通课程表的异同,然后教师小结。接着再让学生思考制作图表式课程表的方法。为了解决这堂课的难点我又设计了“找规律”环节,让学生利用部分课的图形表示方式,找出这些图形跟课之间的关系。

在第二次上课时我直接出示图表式课程表和文字表示的课程表,让学生对比欣赏感知不同,然后教师小结。为了解决这堂课的难点我针对英语课设计了“找不同”环节,并让学生尝试用图形表达其他课程。

在美术课堂里,学科知识、学科技能的教学被认为是学科本位的东西,而教师把握好这一主线,被称为美术教学中内隐的、核心的教学。但是,如何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的确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关系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学习结果。美术创作可以感性一点,但是我们的教学必须理性。

首先一节课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要显而易见。这两堂课都把欣赏感知图表式课程表与文字课程表的不同,体会图形转变的乐趣,尝试图形语言的表达作为这部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教师有意识的设计了一些环节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其次,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有效,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为达成目标服务,与目标无关的活动都要考虑去掉。

这就要求第一,课堂教学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而我们很多设计思路都是老师自己想当然——老师主观的东西太多。我觉得语数课中提出的教师自己先做一遍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在美术课中也可以尝试。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自己也亲自动手做一做,体验创作的过程,揣摩学生的需求。

第二,教师要能灵活改变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师精心准备下,大多数教师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的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环节服务的,教师只是关心自己的教学能否按计划完成。最后只能教师变成自己教学设计的执行者,而学生则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配合者。课堂环节当然需要教师来设计,但能不能也留给学生一些发挥的空间?教师要能随机应变,要给学生质疑、求异的机会。这对教师个人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要有很强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才能驾驭得了课堂。

在第一次磨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两张不同课程表,然后自由说说不同在哪。学生都能很准确地找到不同所在,并且说的非常到位。但是因为在教学设计时我设置了“教师小结不同所在”这一环节。所以在具体教学时,我又重复了一遍学生原本已经回答地非常完美的答案。我觉得这样就是在浪费时间,也意味着教师没有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信任,或者是没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

虽然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在第二次上课时我还是重复犯了这个错误。其实课堂的随机应变能力的确是我们青年教师迫切需要磨炼的。同时,在第二次教学中,我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在“欣赏和说不同”之间又加了一“动作”——让学生先在纸上列出不同。但是在具体教学后,我发现这样一来效果不仅并不好而且耗时不少。学生在回答不同所在时,明显有点混淆,这样反而适得其反。所以课堂教学的环节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越花哨越好,有时教师的化繁为简也是必要的。

三、以生为本,人性化评价

在这两堂课后我都进行了课堂作业的展示、评价和小结。但由于调研课只有一节课,而平时上课都是两节课连上,时间比较紧张,作业评价只是教师我个人的点评,课后小结也比较简单。

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短腿”,往往不被教师多重视。但实际上,课堂教学评价用的好不光可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检验自己教学提供很好参考。

长期以来,我们对美术作品的评价过于关注“像不像”、“干净不干净”,对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流露出来的独特创意认识不到位。教师应该正确理解儿童画的“荒谬性”。学生是成长的人,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审视小学生美术作品的创作行为,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在作画时基本上是画自己的所想,而不是画自己的所见;是绘画的天赋支配着他们,而不是他们支配着天赋。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以成人的思维,用预想的、是什么样子的想法去进行比较,那是没有效果和好处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创造力,如果有学生在给你看画时,你必须重视和尊重他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也应该进一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引导学生用眼睛凝视和热切地关注周围的一切事物。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作品,用反思的头脑来对待自己的作品。

总之,当学生主动参与创作后,不一定每件作品都很成功,但却都凝聚了学生的思维与劳动,代表学生的个性和追求,或者隐藏着某种潜能。这需要我们给与积极的评价,及时的认可与赏识。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更应有人情味,注重尊重学生个性;注重过程性评价,改进评价标准;加强综合评价,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我们的课堂评价应该多一点欣赏和鼓励,多一点期待和关注,多一点尊重和宽容,多一点征询和探讨,为学生的创作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的建构。

四、困难重重,坚定信念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问题还是一直困扰着我:怎样避免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传授美术学科的表现技法?怎样才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指导更贴近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如何传递美术学科知识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成长的规律?教师传递美术学科概念,只能用灌输的方法吗?假如教学活动能够更加回归学生生活,让学生在个人的感悟中体验和理解学科概念及表现技能,是不是可以认识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呢?特别是那些结论性的、已有的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概念,如何能够更生活化地让学生理解与领会呢?如果这样,又如何解决课堂40分钟的有效性呢?虽然疑问很多,困难很大,但以生为本,让课堂更有实效是我必定坚持的信念,我也将在今后的课堂中努力尝试解决以上的困扰。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 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课程表环节美术
课程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创意美术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超萌小鹿课程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青年课程表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黑马学院2015年下半年超级课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