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精品

2013-04-29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3年8期
关键词:方盒曲沃县佩玉

玉串饰

时代: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藏品特征: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2号墓出土,共两组。一组(M62:11),长45厘米,由5块长方形带齿玉牌、87粒玛瑙组成,最大玉牌长8.2厘米,两块玉块可能与之出土于相同位置。玉牌为白玉,平面,正面以大斜刀工法做出双头龙,背面抛光,每块两端有6个牛鼻穿。另一组(M62:12),长35厘米,由6块盾形牌、1块玉兽面堵头、53粒玛瑙珠串成,6块盾形牌为3块白玉、3块碧玉,两色间隔串联,每块下面刻双线几何纹饰,背面4个牛鼻穿孔。盾牌为梯形弧面,长2.9-4厘米、宽2.4-2.9厘米。西周晚期多见此类特征项饰,据考证,墓主当为晋穆侯夫人。

相关背景资料:中国人崇尚玉,使用玉由来已久。晋侯墓地出土的玉器,按功能主要分为礼玉、佩玉和葬玉三种,其纹饰之精美,工艺之高超,体现了晋国贵族尊贵的地位和显赫的威仪,反映了鲜明的地域特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龙纹玉环

时代: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

现藏:山西博物院

藏品特征:直径15.6厘米,孔径6.8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63出土。通体褐色,两面纹饰相同,均饰有两条蟠卷的龙纹,龙首近环的外缘,身躯呈圆弧形向内盘转渐窄,形成尾尖收于内缘。双龙首尾相接,龙鼻上卷,张口,臣字目,眼角线勾曲,有利爪,双龙之间的空间刻有卷云纹,玉环中装饰双龙纹比较少见。纹饰用双勾技法雕琢,精工细刻,线条婉转流畅而富有变化。属国家一级文物。

相关背景资料:这件玉环为佩玉。佩玉指用于人身装饰的玉器,大多有孔可供穿系。古代佩玉品种繁多,有冠饰、发饰、耳饰、颈饰、腕饰和腰饰等。人身佩饰以块、璧、环、管珠串饰和动物雕像为主,或单独悬挂,或成组佩戴。

缀宝覆面

时代: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

现藏:山西博物院

藏品特征:高约35厘米,嘴长6.2厘米,宽2.9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31出土。葬玉,由79件形制各异的玉器组成。出土于墓主头部,周边有大小两种三角形片相隔排列,大三角形尖端向内,小三角形尖端向外。面部为眉、额、鼻、目、耳、脸颊、嘴、腮、下颔。眉、目之间的鱼形饰,可能是眼帘。还有一些鉤状器分布于各部位。每件玉饰上均有对穿孔,位置大多在边缘,有正、背面钻。根据钻痕推断,系采用双面钻、单面钻两种方法。一些玉件上有纹饰,其中眉、额、鼻梁上部、脸颊,是利用雕琢过的材料改制而成。

相关背景资料:葬玉,是放在逝者身上或棺椁之中一同殡葬入土的玉器。古人以玉殓葬,是因为古人认为玉有保护尸体、使其不朽的作用,同时,玉又能显示墓主的身份地位。葬玉主要有玉玲、玉握、玉塞、玉覆面等种类。缀玉覆面,是指将玉片做成人的五官等面部特征的形状,缀饰于纺织品上,殓葬时覆盖于逝者面部。玉覆面在周代丧葬制度中颇为流行,至汉代则发展为备受世人瞩目的“金缕玉衣”。

玉人

时代: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现藏:山西博物院

藏品特征:高6.3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63出土。出土于椁室西北角的一件青铜方盒内,这件方盒盛满各类玉质小件器物,有玉人、熊、牛、鹰、鸮、龟等,可能是墓主生前的玩物。这件玉人玉质呈黄褐色,圆雕,呈站立状。头发部分用碧玉雕琢,可与身体分开。头顶有小穿孔,头发向四周整齐垂下,发梢齐额,同墓出土的龙耳人足方盒上的人形,也梳这种发式。后脑刻有小辫垂至颈部,细眉杏眼,阔鼻平嘴,耳廓外凸,下有坠饰。衣领齐肩,右侧开短衽,并刻有三角纹,胸前刻对称的圆圈纹,束腰,双臂下垂,下端略呈梯形,玉人有上下直通的穿孔。属国家一级文物。

相关背景资料:据考证,墓主为晋穆侯次夫人。出土随葬品4280件,仅玉器一项就800余件。其玉组佩是整个墓地最大的玉礼器组合,还有不少是象征权力的重器,仅各式玉戈就多达12件。大量造型逼真、比例准确的圆雕动物玉器更是引人注目。这批珍品集中反映了西周晚期晋国玉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风格,令人叹为观止。此外,在等级森严的西周宗法社会,一个次夫人竟拥有如此多的高级随葬品,引人深思。

猜你喜欢

方盒曲沃县佩玉
Module6 Unit 1 Can I have some sweets?
牛奶是方盒,可乐是盒瓶
路在何方——北斗系列导航卫星
姜永满
派员督导 严密防控 省植保站派员赴曲沃县督导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
方盒
餐馆的细枝末节
最美大同我爱你
曲沃县:挺纪在前 严守规则
佩玉琼琚,洵美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