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生气
2013-04-29陈霞芳
陈霞芳
通过观察与研究,我们发现小班幼儿的负面情绪主要来自需要未得到满足、同伴交往中的冲突以及成人的批评。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经验比较缺乏,因此识别、理解、表达、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不足。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培养。
生气是经常发生在幼儿身上的负面情绪之一,为了帮助小班幼儿提升应对这一负面情绪的能力,我们结合儿童情绪管理丛书中《我不想生气》一书,借助小兔子的角色,和幼儿共同解读、讨论人物遭遇的情绪事件和情绪反应,以帮助幼儿提升识别、理解、调节“生气”这一负面情绪的能力。
一、识别和表达“生气”
首先,我们给绘本的主人公小兔子取名为奇奇,然后通过活动“奇奇怎么了”,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1和图12,尤其是关注奇奇五官、表情的变化,从而发现奇奇生气时脸部的表情是严肃的,眼神是冷冷的,眉毛是皱着的,脸是涨红的等典型特征。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在交往时关注他人的脸部表情、五官的细微变化,从而在事件发生时正确、快速地识别他人的情绪状态。
在识别“生气”情绪的基础上。学会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们引导幼儿猜想和讨论绘本封面上主人公奇奇的情绪,如“奇奇生气了,它可能会怎么说”。幼儿纷纷表达:“我真的很生气!”“我心中的小火球马上就要爆发了!”……在表达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引导幼儿认识到生气也是有程度上的区别的,如“我有点生气了”“我真的生气了”“我实在是太生气了”等,以帮助幼儿在遭遇“生气”情绪事件时能正确表达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
二、觉察和理解“生气”
小班幼儿的情感采择能力较弱,表现为在与他人发生矛盾、争执时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心情出发看问题,很少关注到他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更无法理解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因此,我们有意截取绘本《我不想生气》中小兔子奇奇三个生气事件的画面来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讨论,使之明白自己生气的时候,别人可能是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会这样等。幼儿只有理解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才能接受他人与自己不同的情绪反应。所以,当幼儿能够觉察不同人物的不同情绪时,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领幼儿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1.观察、讨论图6(场景一):在表演“拔萝卜”的节目时,奇奇扮演的是一个大萝卜,看见旁边的伙伴在笑,奇奇觉得伙伴可能在嘲笑她,所以生气了。
师:在“拔萝卜”的演出中,奇奇扮演了什么?
师:旁边的伙伴表情怎么样?奇奇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奇奇生气了?(伙伴在笑/奇奇生气了,因为她觉得伙伴在嘲笑她。)
师:她的伙伴真的是在嘲笑她吗?也许她的伙伴不是在嘲笑她,而是另外的感觉。可能是什么感觉呢?(也可能伙伴觉得奇奇扮演一个大萝卜很有趣。)
师:原来伙伴可能是因为觉得奇奇扮演的大萝卜很有趣才笑的,那奇奇还要不要生气呢?(不要生气。)
2.观察、讨论图6(场景二):奇奇正在建造沙丘城堡,她的伙伴拿着游泳圈开心地想去游泳。经过的时候没有看见,踩坏了沙丘城堡,奇奇生气了。
师:奇奇搭了一座城堡,她的伙伴要去干什么?
师:她的伙伴从哪里走的?结果怎么样?
师:奇奇的表情怎么样?她的心情可能怎么样?(生气了。)
师:她的伙伴表情怎么样?心情会怎么样?
师:你们看,她的伙伴走路时是一直向前看的,有没有看见奇奇的城堡?(没有看见。)
师:伙伴不是故意踩坏奇奇的城堡的。我们请奇奇原谅她的伙伴,不要生气,好吗?
3.观察、讨论图7(场景三):房间的墙上和地板上被画得一塌糊涂,兔妈妈正在批评奇奇,奇奇表情生气,而妹妹则躲在妈妈身后。
师:房间的墙上和地板上怎么样了?妈妈心情怎么样了?正在干什么?
师:奇奇被妈妈批评了,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她会生气?妹妹为什么躲到妈妈身后?
师:原来是妹妹把墙和地板画脏的,妈妈却批评了奇奇,怪不得奇奇会生气。
师:不过妹妹那么小,还很不懂事。奇奇是不是可以原谅妹妹,不生气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观察、分析、讨论,幼儿能够初步知道面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情绪反应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控制和调节“生气”
小班幼儿思考问题主要从自身出发,一旦遇到与同伴争执、被成人批评或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等情绪事件时,常常会大哭大闹,缺乏初步的情绪控制能力。为此,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分析奇奇生气时的各种行为是否合适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在此基础上,讨论、分享控制和调节“生气”的办法。
1.讨论生气时的行为表现
2.分享让自己不生气的好办法
在讨论奇奇控制和调节“生气”时的好办法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回想实际生活中自己使用过的好办法,并说说使用这些好办法的好处。有的幼儿说:“深呼吸会让我心里的火球慢慢变小。”有的幼儿说:“告诉我的好朋友,我会开心一点。”
“向他人倾诉”是一个排解负面情绪的良好途径。特别是有些幼儿性格内向,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容易生闷气,不善于表达。于是,我们特别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图11:奇奇把自己生气和为什么生气的事情告诉了爸爸,倾诉后的奇奇觉得生气不见了,快乐又回来了。鼓励他们多向好朋友倾诉,及时排解内心的负面情绪。
四、回归实际生活
幼儿情绪能力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认知水平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当自身面对负面情绪时能够应用好办法进行调节。因此,在完整解读《我不想生气》一书后,我们捕捉了班级中三个实际发生的情绪事件(录像和照片),引发幼儿讨论可以使用哪些好办法来控制和调节负面情绪。
●事件一(需要未得到满足):餐前猜谜语活动,教师说了谜面后,很多人举起了手。教师请了两个刚才还没被叫到过的幼儿来回答。海海见状,马上收回举着的手,跺脚大叫:“干吗不请我?我还想回答!”教师微笑着说:“你刚才回答过了,现在把机会给别人,好吗?”海海仍旧大叫:“哼,我明天不上幼儿园了!”
教师提问引导:“海海怎么了?他为什么生气?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在其他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又询问海海:“要是下次老师还没有请你回答,你会学习奇奇的哪些好办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启发下,海海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我小时候没有耐心,现在有耐心了,我会学奇奇深呼吸。”
●事件二(同伴冲突):幼儿A和幼儿B同时想要建构区的水管玩具,两人争执起来:“我先看到的!”“是我先拿到的!”幼儿A力气大,一把抢了过来。幼儿B大叫,伸出拳头准备打过去。
教师提问引导:“他们怎么了?为什么生气?你觉得B打A合适吗?如果是你,可以用奇奇的哪些好办法?”孩子们纷纷说:“他们抢玩具,B没抢到生气了,要打A。”“大家都是好朋友,可以一起玩。”“我要是A,我不会抢,会把玩具让给B。”“我是B,我就会把这件事情告诉好朋友,因为我真的生气了。”
●事件三(被成人批评):亲子活动时,晨晨和浩浩在搭积木,晨晨不小心碰倒了浩浩建好的高楼。没等晨晨说话。浩浩妈妈便说:“这回是你的不对。你要跟浩浩道教。”晨晨一时有些尴尬。浩浩妈妈继续严肃地对晨晨说:“难道你不想跟浩浩道歉吗?”晨晨变得有些恼怒。浩浩妈妈仍不依不饶。晨晨愤怒地叫着:“我讨厌你!”
教师提问引导:“晨晨是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生气?如果你是晨晨,你会怎么做?可不可以学学奇奇的好办法?”幼儿的表达是:“晨晨是不小心的,浩浩妈妈太凶了。”“我要是晨晨,我会马上把这件事情告诉老师。”
从以上幼儿的回答来看,幼儿已经能够识别当事人的情绪,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并能迁移运用所学到的控制和调节情绪的策略。当然,幼儿学习自我调节负面情绪的过程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并结合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