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全国卷(Ⅱ)化学试题的创新

2013-04-29詹忠贤

考试·综合 2013年8期
关键词:理综化学试题中学化学

摘要: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全国卷(Ⅱ)化学试题,在继承的基础上,做了许多尝试与探索,在注重化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更加注重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凸显了新课程改革的诸多理念与要求,努力实践高考对"化学学科特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在这样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有可喜可嘉的成功,也存在些许遗憾与不足。

关键词: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271-01

为与全国众多教育相对薄弱的省区首次进入新课标高考的实际相适应,201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新课标高考全国卷首次出现了卷(Ⅰ)卷(Ⅱ)两份试卷(至2013年全国只有广西省未进入新课标高考),包括贵州、青海、西藏、甘肃等首次进入新课标高考的省区都采用了新课标高考全国卷(Ⅱ)。本文拟对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全国卷(Ⅱ)化学试题在创新方面所作的努力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不当之处恳请专家和同行斧正。

2013年理综全国卷(Ⅱ)化学试题,总体上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相关要求,试题命制力图实现"稳中有变",既"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还要有利推动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试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注重试题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试题新情境的创设,在注重考查化学"双基"的同时,更加重视 "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实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中学化学教与学的现状进行评估,努力引导中学化学教与学朝着"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方向推进,竭力扭转只重知识不重能力、重传输不重方法、重结果不重过程、重题海不重素质的教与学及其评价的现实局面。

从整个卷面分析看,今年(2013年)理综全国卷(Ⅱ)化学试题在多方面做了尝试与探索。

1 信息呈现方式有创新

今年理综卷(Ⅱ)第7题将酯醇解后的三种新酯以上下并排的形式写在一处,有意造成与左边油脂有些对称的情景,这种信息呈现方式很多学生不曾见过,加之油脂是以通式形式出现,其中有R1、 R'等变量,从而让试题在层次上得到了很大提升,实现了用简单知识有效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同时该题在选项中引入了"地沟油"、"生物柴油"等热词,巧妙的倡导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变废为宝的理念,努力实践新课标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2 "常考常新"方面有创新

今年理综卷(Ⅱ)第10题,本是常规考题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判断,但以前这类题各选项涉及的知识都很常规,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有遇到,而今年第10题D选项却考的是Mg(OH)2沉淀到Fe(OH)3沉淀的转化,该知识属于新课标新增知识点沉淀转化的内容,这一变化立显考查综合性、考查深度的增强并昭示新课标高考复习与旧模式应有的不同,若高考复习时老师还是按旧有的知识体系复习,学生一是会停留在初高中一般的认识中以为沉淀到沉淀的转化难进行(或不进行)而认为D错,二是此选项内容本来直接选至教材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64页的实验3-5,但老师平日教学若不做实验只讲实验,或教学及复习时只是泛泛讲教材讲教辅书,不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意识与能力,那哪怕学生平时做了很多题海式的离子方程式的题,但对该沉淀转化还是会很生疏不知道,在考场上突遇此题便会感觉不适应。笔者查阅了多本2013年高考前出的教辅书,发现在离子方程式部分没有引入此类题型的,且大多整本书也无此类题型,这不得不说这点是今年高考一处很好的创新,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导向作用非常好,也凸显了新课标高考重视过程和方法考核的要旨和要义所在。

又如今年理综卷(Ⅱ)第28题,本是每年必考的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考题,但试题以表格呈现数据信息的方式、从压强的角度,全面考查了化学反应进程及平衡相关的多种分析与计算,凸显命题者能力立意的高度之高,信息呈现方式之新颖。该题还非常贴切的体现了高考一贯强调的"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起点高,落点低"的试题命制思想。此题是课本中未直接出现过的关于压强与反应进程、压强与平衡关系的分析计算,可谓题在书外且起点高,但实际解题用到的思想、原理就是同温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只需把物质的量的关系与压强关系联系起来即可求解,可谓理在书中且落点低。但如果平日老师没引导学生厘清气体物质物质的量与压强的关系(或教师只是满足于让学生结论性的记住这一点),那么,即便平时已把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作了重点复习,学生也做了很多有关速率与平衡的题,但遇到这题还是会觉得生疏并无从下手。此题满分14分但从多个省区了解到的情况看,此题均是化学科得分率最低的一道大题。考生一是不能理顺压强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并加以应用,二是很多考生不会识别表中数据,不知时间为0时的数据就是反应的初始数据。

上述两题可谓是高考题"稳中有变"、"常考常新"的典范,对考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科思想方法、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的考查都非常有效,且有利于推进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合理变革。

3 "无机推断"向"工艺流程"渐变

今年理综卷(Ⅱ)第27题是在原无机推断题基础上的创新,是新课标全国卷必考部分第一次出现工艺流程图题,是全国卷借鉴地方卷优秀试题的产物,旨在让试题情景更加接近生产生活实际,侧重考查考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落实大纲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立意"等命题指导思想。但该题涉及知识与必考部分要求掌握的知识偏离过大,分值又高,会误导中学教师教学中随意加深知识难度,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笔者认为对中学化学教与学有负面的导向作用。同时,笔者认为该题还有下述三方面的不足:

3.1 试题虽给予了提示"在

本实验条件下,Ni(II)不能被氧化",但提示不足,因题述条件还不能知道Ni2+在pH约为5时是否会转化为Ni(OH)2,而这一点,明显会影响考生对此题的作答。

3.2 化合价(氧化数)表述为"Fe(II)、Mn(II)、Ni(II)"不合适,人教版课标教材未出现过这样的表述,这对考生设置了不必要的思维障碍。

3.3 本题对于Fe元素的背景知识,源于教材选修四第57页的科学探究,此探究中要求探究影响FeCl3水解的因素如浓度、溶液酸碱性等,从这点看,命题者一定是想考查中学是否认真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按理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考证新课改下中学教学的实际,要把一个多因素的实验探究清楚实在是很难的,而14分的本题中Fe3+在pH约为5时的存在形式(彻底水解形成Fe (OH)3沉淀)是解答此题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把这样一个知识点放在一个高分值的大题的突破口上来考查是否恰当?

总之,今年理综化学试题在很多方面作了很好的实践与探索,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注重化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更加注重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计算能力的考查,凸显了新课程改革的诸多理念与要求,努力实践高考对"化学学科特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当然,在这样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有可喜可嘉的成功,也存在些许遗憾与不足。

作者简介:

詹忠贤,任教于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中国化学学会会员,全国优秀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学名师。

猜你喜欢

理综化学试题中学化学
高考化学试题解答有效争分策略
2022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题B卷
2022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题A卷
2021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题A卷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2020年高考化学备考建议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化学试题对学习的启示
从2019全国理综Ⅰ卷看近三年来物理试题的坚持与实践
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化学试题对学习的启示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