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图书馆在高校内涵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3-04-29张炜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图书馆员文献

张炜

摘 要:图书馆是知识的圣殿,是人类文明的宝库。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情报机构,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本文从三个角度论述了图书馆在高校内涵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 大学的心脏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127-002

引言

图书馆是知识的圣殿,是人类文明的宝库。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情报机构,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许多高校历来对图书馆都极为重视,高校图书馆也被冠之以“皇冠上的明珠”、“大学的心脏”等美誉,它与师资、实验室并称为现代大学的三大支柱。

1.大学的心脏

有识之士认识到,办一流图书馆是办一流大学的前提条件,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正如郭沫若所说,办好了图书馆,就等于办好了学校的一半。我国史学大师蔡尚思先生曾经把高校图书馆比之为“最高学府”、“太上研究院”。他强调指出:“离开图书情报资料,离开最新知识信息的获取,而想得到最新的科研成果,推出新的力作,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许多著名的高校非常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它们的馆藏资料系统完善,反映了学科发展的渊源与脉络,对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藏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哈佛大学图书馆建于1638年,是美国最古老的图书馆,同时也是美国最大的大学图书馆。它由97个分馆组成,拥有书库100多个,藏书在1000万册以上,图书馆里收藏有中外历史上的大量图书、档案资料以及各种各样的古今珍本、孤本图书、地图、图片、幻灯片和微型图书等珍贵资料。这样高水平馆藏,为哈佛大学一流的学术地位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在我国的北京大学,图书馆也藏有各类文献资料400多万册,其中中文图书中的线装古籍160万册,其中不少是极少见的珍本或孤本。其它著名的高校,如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图书馆的文献收藏也做得很出色。这类大学之所以成为我国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重要研究基地,与它们的雄厚馆藏实力是密不可分的。

近年来,文献价格在不断大幅度上涨,而一些高校对图书馆的投入却没有跟上,导致图书馆经费严重不足,图书馆新购文献资源的经费得不到保障,使文献资源建设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受到影响。与此同时,由于人类知识的更新速度在不断加快,有关知识陈旧率的统计表明:20世纪50年代25%,60年代30%,70年代48%,当今知识的半衰期仅有5年。另外,许多高校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图书馆读者迅速增加。这样就使得文献保障率严重下滑,影响了图书馆文献信息的提供能力,无法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提供有效保障,也由此影响了学校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升。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与文件。1996年10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曾明确指出:“对政府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应给予经费保证。”现行《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规定:普通高校图书馆经费不得低于全校事业总经费的5%。但它们的实际执行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之一,是一些学校认为给图书馆的投资效益不明显。由于图书馆效益的潜在性,人们往往认为给图书馆的投入可多可少。其实,高校给图书馆增加投资是最明智的,也是最有效益的。因为图书馆是全校的图书馆,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面向全校师生,而不局限于某一院系,图书馆的资源是全校共享的。

2.学术研究的机构

高等院校具有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职能,作为教学与科研的支撑,图书馆理所当然应该具有必要的学术水准,成为学术研究的场所。《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指出了这一点:“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应是学术研究的机构,图书馆员也应是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专业人员。钱学森院士指出,现在的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人员应该是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

然而长期以来,图书馆的学术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遮蔽。人梯、绿叶、红烛等几乎成为图书馆员群体形象的代名词,这些比喻给图书馆员染上了一种悲情色彩。由于存在这种心理定势,直接间接导致了图书馆员的学术形象、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均低于许多其他行业人员队伍。尽管有《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的明确规定,但高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在事实上仍被一定程度上边缘化了,他们在职称评聘、福利待遇、学术研究条件等方面,与学校其他知识分子群体相比落差很大。

为了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改变。因为搞学术研究不仅是提高自身水平的需要,也是带动图书馆学科建设与业务实践创新的前提。图书馆员在学术研究方面可以做的事很多。比如,目前过量的信息流冲击着人类,使人们更易患各种各样的“信息病”,而给人类带来生理与心理的不适应感。比如“信息饥饿症”、“信息过剩症”、“信息消化不良症”、“信息错位症”、“信息孤独症”、“信息恐惧症”、“信息紧张症”、“信息拒绝症”、“信息上瘾”等。要解决这种情况,就需要图书馆员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信息导航员,对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资料进行选择整理和分析研究,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做好这项工作,没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是不可能实现的。面临新技术、新知识的挑战,图书馆馆员只有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深入进行学术研究,才能更彻底地改变图书馆在人们心目中看门守摊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也才能提高自己的地位。

图书馆员搞科学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能接触到丰富的文献资源。图书馆员不仅要为他人做嫁衣,也应该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图书馆不仅应是为他人服务的场所,也应该是自身不断成长的地方。古往今来,图书馆就是一个人才不断涌现的宝地。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曾说:“早期的图书馆员都是学者。”事实确实如此,我国古代的哲学家老子就是一位“守藏吏”。就当代而言,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军事专家金一南等都曾从事图书资料工作。

3.精神文明的窗口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与特征。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机构,不仅积聚着人类智慧结晶的物质形态,蕴藏着人类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且图书馆本身也应是展现精神文明的场所,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表现也往往能够反映一个学校的文明进步程度。

图书馆在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第二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服务。”

列宁曾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认为:“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在于图书工作者”。对于高校图书馆精神文明的建设来说也是如此。高校图书馆的精神文明形象首先体现在图书馆员身上。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在一言一行上为人师表,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与此同时,读者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读者的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目前,一些读者在这方面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加强对读者的引导、教育亦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必须具有前瞻性的服务观念,必须具有战略性眼光,才能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同行。高校图书馆只有置身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潮流之中,创造性地了解并利用有利于外部条件,将当代的高科技前沿信息及时地反馈到读者中去;只有在广泛了解吸收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为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服务。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图书馆员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