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够了没有
2013-04-29郁杰
郁杰
娱乐,顾名思义,就是让人愉悦和快乐,《现代汉语词典》还有这样的补充:消遣;或快乐有趣的活动。显然,娱乐是人们在经历了紧张有序的工作学习之余,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这一点自然不必赘述。“泛”可以理解为广泛、空泛,广泛的娱乐化不妥,而空泛的漂浮的肤浅的娱乐化则更加不妥。倘若达到泛滥的程度,势必就会成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灾难”,虽然可能没有达到“隔江犹唱后庭花”误国误民的程度,但当我们真的被眼前的一派歌舞升平所沉醉时,其危害程度也不应被小视,而在时下的演艺界,无论在怎样的境况下,对待任何事物都给予“娱乐化”,甚至有泛娱乐化现象的趋势,着实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如此的担忧和判断,绝不是危言耸听,且看:
“满眼尽看黄金甲”后就是“小鬼子走着瞧”,“极尽奢华午夜宴”罢,婆婆妈妈的家长里短粉墨登场,加之此前的无聊太极,这戏说那传奇,同一历史题材的秘史与外传,总让人感觉到全民娱乐化时代的訇然到来。与此同时,电视栏目极尽娱乐化的张扬,《百变大咖秀》《星跳水立方》《开门大吉》的火热登场,以及同一首歌的单一模式,某一歌手同一曲目在不同场景下的反复咏唱,总让人感觉在他们深情告白的外表下有一种旧时代为达官贵人唱堂会时的尴尬。
“唱”本无所谓,但每每的电视直播、重播、再重播,则凸显了编导们的江郎才尽,似乎我们的音乐人全部黔驴技穷,与此争奇斗艳的大型电视活动的举国欢腾,我是歌手的燕舞莺歌,快男超女的梦里看花,似乎恰恰正在为我们的全民娱乐大赛做最好的注脚。
电台里的娱乐杂货铺、娱乐抢先报、欢乐新时空、娱乐网天下等等栏目更是步电影、电视之后尘,在与之交相辉映的同时,将一些时事话题类的栏目也引领得不娱乐不足以慰藉听众,甚至有些主持人在评述哪怕是类似南京大屠杀之类的严肃事件时也被拐带的语气语式笑意盈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罗列我们并未分出良莠,其制作水平也参差不齐,在此更无意对其作出褒贬评判,也决没有“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想法,将其不分青红皂白地拉将过来只是想印证一个问题:我们真的很是娱乐了,泛娱乐化现象绝不是空穴来风。
在上述作品中出现的女声绝大多数都调门提高八度,嗲声嗲气,做小鸟依人青翠欲滴科;男声则虚着嗓音,急急火火,扮粉面小生少年花儿状,大有将娱乐天下为己任,不把芸芸众生“愚”到云里雾里誓不罢休的架势。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演艺界的这种泛娱乐化现象不仅借助广播影视以及报刊网络等媒体高速全面地传播开来,同时媒体本身也如火如荼热情高涨地投身其中,正所谓风借火势,风火一家。
如此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恢弘气势,螳臂挡车当然犹如跳梁小丑,想说的话很多,篇幅所限,只想大声发问一句:什么时候你们才能玩够了呀?咱还有好多正事、真事得干呢!
“中国最强音”不是歌坛拯救者
文/邢大军
这是一个娱乐时代,其消费核心理念就是买椟还珠。这是一个为娱乐而娱乐的时代,艺人的最高素质就是削足适履。这是一个无一例外的娱乐时代。流行音乐选秀是近年的娱乐主旋律,若论时下热点,那毫无例外当属《中国最强音》。
从《中国好声音》到《中国最强音》,娱乐业如此肯花大价钱,除了成就一番娱乐新高潮之外,只能证明一点,那就是中国字的确很适合玩文字游戏。
《中国最强音》的卖点还是评委,在这个以发掘音乐新人为主旨的娱乐节目中,核心价值是陈奕迅、郑钧、罗大佑和章子怡,他们才是这出大戏的主演,音乐及新人都是龙套,广大喜爱流行音乐及流行热闹的观众不过是凑数的分母。显而易见,“中国最强音”无非是“中国最抢眼”。
从中国好声音到中国最强音,除了想证明有理在声高之外,节目核心还是变相兜售怀旧,卖点依旧是比拼转椅的质量,看能否禁得住明星导师的分量。此类节目繁衍兴盛,对于歌坛的最大益处就是给予失势、失业的歌坛名老人更多的再露脸、再上岗、再就业、再赚钱的机会,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成尊师重道、艺术传承、跨界互惠、合作双赢。
不可否认,《中国最强音》绝对抓准了时代的娱乐脉搏。这不是一个艺术创作的时代,但这是一个话题运作的时代。从艺术创作过渡到资本运作,靠的就是要有话题。陈奕迅、郑钧、罗大佑都是好话题,章子怡就更是“出人意料”的好话题,其好就好在这出人意料上。
章子怡出任歌唱选秀的评委兼导师,“出人意料”的反响是意料之中的,引起争议似乎才有些出人意料,此争议只能证明一点,在娱乐之水中浸淫多年的广大娱乐受众一点儿长进都没有,甚至可以说是摸石头搅浑水上瘾了,根本就不想着从这潭浑水中抽身。
章子怡会不会是一名好评委好导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识与见解,这与个人的五音全不全、是否识谱及能否喊出海豚音没多大关系,我们绝不能用自己的短处臆度他人之短。遥想当年,曾与此次《中国最强音》评委兼导师郑钧搭档合作“快男”评委的杨二车娜姆,除了那抢眼的大头花及更抢眼的言行,她对音乐的理解及审美眼光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因此说,此番章子怡不但可能成为“杨二”第二,还有可能出人意料。
可以肯定地说,毫无例外,以娱乐为主旨的《中国最强音》成不了颓靡的流行歌坛的拯救者,章子怡也起不到歌坛新人的试金石。但章子怡所引发的热议话题却无疑是一块检测时下人们心态的试金石,她在《中国最强音》的亮相,让我们再度认清,娱乐改进不了歌坛,歌坛也绝对不能指望一两个评委的作为。
关于“中国最强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歌唱愈发专业化、职业化、产业化,也就愈发批量化、模式化、规范化,凡此种种,却无疑与流行音乐的个性化及泛化本质背道而驰。